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 /11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测试

更新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勖(xù)     仇雠:仇人       忽微:微小的事 B . 沮(jù)     逸豫:安乐     仓皇:匆忙的样子 C . 襟(jīnɡ)       凯旋:胜利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D . 伶(línɡ)     遗恨:留下的仇恨     自然:大自然
二、选择题组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颓然乎”醉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宦海沉浮和心路历程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____,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儒家____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着。不饮酒,正是他恪尽职守、坚守正道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学,对政务尽职尽责;另一方面,每日面对官场种种黑暗,又无法做到____。沉醉,便是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最终,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回归自然的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以酒为乐,便成了老年欧阳修____的宣告。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了解欧阳修的这种经历与心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诗歌 B . 欧阳修的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C . 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D . 欧阳修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也成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传播者  鼓吹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B . 缔造者  激励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C . 缔造者  鼓吹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D . 传播者  激励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B . 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C . 这种超脱不是由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 D . 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帝①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

    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诏杀之。

    (取材于《资治通鉴·后唐纪》)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取材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年至926年在位。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尤政害人者       蠹:损害 B . 左右问之         屏:遮蔽 C . 见于马前         谒:拜见 D . 狱吏榜               掠:拷打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与优人共戏庭  而智勇多困所溺 B . 遂委进耳目  而此独钟名 C . 伶人周匝梁所得  传其事以官戒也 D . 与其所以失之者  此世所以不传也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帝或时自傅粉墨  庄宗有时就自己在脸上涂上一些粉墨 B . 由是进得施其谗慝  因此景进也乘机说别人一些坏话 C . 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  陛下结交的是和您共同夺取天下的人 D . 当为我屈意行之  你还是为我委屈心意去做吧
    4. (4) 把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

      ②后与伶宦共毁之。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乙)

    帝在朝城,召诸将会议。李绍宏等皆以为郓州城门之外皆为寇境,孤远难守,有之不如无之,请以易卫州及黎阳于梁,与之约和,以河为境。帝不悦,独召郭崇韬问之。对曰:“陛下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其志欲以雪家国之仇耻也。今已正尊号,始得郓州尺寸之地,不能守而弃之,安能尽有中原乎!臣恐将士解体,将来食尽众散,虽画河为境,谁为陛下守之!臣度己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帝王应运,必有天命,在陛下勿疑耳。”帝曰:“此正合朕志。丈夫得则为王,失则为虏,吾行决矣!”冬,十月,辛未朔,遣魏国夫人刘氏、皇子继岌归兴唐,与之诀曰:“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

    壬申,帝以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郓州,中夜,进军逾汶,以李嗣源为前锋,甲戌旦,遇梁兵,一战败之,追至中都,围其城。少顷,梁兵溃围出,追击,破之。于是诸将称贺,帝谓诸将曰:“段凝犹在河上,进退之计,宜何向而可?”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李嗣源曰:“兵贵神速。延孝之言是也,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是夕,嗣源帅前军倍道趣大梁。乙亥,帝发中都。丁丑,至曹州,梁守将降。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逆弑梁主,因自杀。已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是日,帝入自梁门,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命求梁主,顷之,或以其首献。庚辰,梁百官复待罪于朝堂。辛巳,诏王瓒收朱友贞尸,殡于佛寺,漆其首,函之,藏于太社。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B . 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C . 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D . 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在文中则是指一般属官。 B . “少牢”的“牢”,是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C . “朔”,采用的是古代纪日中的“月相纪日”法;除“月相纪日”之外,古代还有干支纪日,如文中的“壬申”“癸酉”等。 D . “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用匣子装”,《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的“檠”的活用情况与此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第一段先以蕴含深沉历史感慨的“呜呼”二字发端,奠定了叹惋的基调;紧接着提出国家盛衰兴亡和“天命”相关,但更与“人事”相关的观点。 B . 甲文中,对庄宗“得天下”的叙述和评议,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乙文对庄宗“灭后梁”的叙述则表现出史传文的客观冷静。 C . 乙文中,郭崇韬和李嗣源都建议庄宗进击后梁,庄宗一一加以采纳,并亲率大军,最终取得郓州和曹州战争的胜利。 D . 在后唐的步步进击之下,后梁守城将领纷纷投降,而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后,梁主也被人杀害,头被割下献给庄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度己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①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曰:“善。”于是作为荣楯②,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说。申胥③谏曰:“不可。王勿受。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

    材料二: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释】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荣楯:装饰文彩的栏杆。③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胥闻A越王勾B践服诚C行仁D听E谏F进G贤士H是人不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疲,文中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字用法相同。 B . 再拜,为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用法相同。 C . 说,文中为通假字,通“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字意思不同。 D . 晦,由昏暗引申为夜晚,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月末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越王勾践要复仇灭吴,问计于文种,文种给出九术,勾践全部一一实行,最终如愿。 B . 文种两次代表越王出使吴国,送物送人,言辞极其谦恭,不辱君命,成效显著。 C . 越王勾践为完成复仇,勤于政事、俭朴生活、施行仁义、采纳谏言、崇贤尚能。 D . 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的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各自的结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

      ②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5. (5) 联系材料二,简述吴王夫差灭亡及越王勾践取胜的原因。
四、语言表达
  • 6.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欧阳修为宰相韩琦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寄走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欠妥。他便派人骑快马到韩府将文稿追回,做了修改。

    韩琦再次收到文稿后再三读之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敌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韩琦为什么对欧阳修增加的两个“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而观点却大相径庭。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说到读书时态度也有霄壤之别。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一面发誓“立志读尽人间书”,一面又有“人生识字忧患始”的(      );清朝的黄景仁就更绝望了,他有“十有九人堪白眼,无一用是书生”的(      )。探究起来,在这种评价的天差地远背后,除了个人的因缘机遇、性格胸襟不同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对读书的认识不同。①         , 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读书的评价。如果仅以功业来权衡,那么古人早已发现,②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作为立身之本,不仅这个“立身”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从这里出发,欧阳修看到了读书之于人生的重大价值,他对于读书的评价因此没有显得逼仄与(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遗憾   喟叹   偏狭 B . 缺憾   喟叹   偏狭 C . 缺憾   感叹   偏执 D . 遗憾   感叹   偏执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作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B .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不仅这个“立身”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C .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D .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作为立身之本,不仅这个“立身”是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还包括功业的建立。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五、材料作文
  • 8. 作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

    请从加引号三句中选择一句进行理解,然后自己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