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太安乡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08-09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应用(共15分)
  • 1. (2023七上·榆树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按要求答题。

    翻开自然这本书,风光正好!清晨风和,白河两岸,桃红柳绿,人们徜徉其中,悠然自得;正午日丽,小镇展开宽厚温暖的臂膀,拥抱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夜幕降临,皎皎月华照耀着斑lán( )大地,古街、老巷、灯光,似有无言的默qì( ),静静地守候着这一方小城。恍惚间,千年前的胜景依稀在这里驻足,模糊了岁月的苍桑。

    1. (1)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徜徉

      ②斑 lán

      ③默 qì

    2. (2) 语段最后一句话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 2. (2023七上·榆树期中) 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 . 匿笑       倜傥     搓捻      花枝召展 B . 凄冷       绝别     棱镜      截然不同 C . 草垛       镶嵌     企盼      咄咄逼人 D . 侍弄       阴蔽     分歧      翻来复去
  • 3. (2023七上·榆树期中)  下列词语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侍弄       央求      取决      姊妹 B . 风景       夏天      徘徊      遮蔽 C . 寒蝉       绅士      夕阳      南方 D . 人民       云霄      鉴赏      跪拜
    1. (1)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 (2)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4. (4)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海上的昼夜和自然的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二、阅读(45分)
  • 5. (2023七上·榆树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ㅤㅤ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ㅤ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ㅤㅤ子曰:“温故而知断,可以为师矣。”(《为政》)

    ㅤ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ㅤ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ㅤ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ㅤㅤ子曰:“饭疏食,饮水,由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迷而》)

    ㅤ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ㅤ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ㅤㅤ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

    【注释】①赀(zī):价格。②傅:凭借。

    1.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博学而

      笃:坚固

      C.如厕

      或:有时候

      D.涉猎殆遍

      涉猎:粗略地浏览

    2. (2) 下列关于甲文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C . 文中“学”和“习”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就是要多学习。 D . 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认为能够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3. (3) 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而 有 不 合 则 深 湛 思 之 竟 日 继 以 夜。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5. (5) 分析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
    6. (6) 关于时间,甲文中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阐述了 的道理。因为这一道理,乙文中的何子“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这样的行为表现了何子 的品质。
    7. (7) 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怎样的读书态度?请简要概括。
  • 6. (2023七上·榆树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 , 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背。②信:诚信,诚实。

    1. (1) 解释加点的词意。

      ①虎求百兽而

      ②兽见之皆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 (3) 短文中的故事演变成了今天的哪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 7. (2023七上·榆树期中)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别把我当陌生人

    ①“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②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③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④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⑤“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⑥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⑦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⑧“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⑨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学科XX

    ⑩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⑪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⑫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⑬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 (1) 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上

      刚进包厢时, 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想给孩子零食时,→快到终点站时,→与小姑娘分手时

    2. (2) 文中第⑨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3. (3) 第⑩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语境,谈谈它的作用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4. (4) 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 (5) 文中结尾处“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发挥你的想象,生动描写此时“我”的心理活动(字数不少于60字)
  • 8. (2023七上·榆树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集结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1. (1) 《朝花夕拾》的原题是《》。
    2. (2) 其中,他的一篇散文《》被选入我们课本。
    3. (3) 请写出《朝花夕拾》题目的含义:
  • 9. (2023七上·榆树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师傅你错怪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 , 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的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节选自《西游记》

    1. (1) 此情节中的“妖魔”是指,分别变为,三戏唐僧。
    2. (2) 选段体现了孙悟空什么性格特点?中外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具有这种特点的形象,请以“作品—形象—情节”的方式举一例。
  • 10. (2023七上·榆树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ㅤㅤ【材料一】据悉,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通过立项审批,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方案的实施阶段。根据计划,我国将通过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在月球的南极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四期工程主要是要在月球南极进行几次着陆,着陆过后要在月球南极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四期工程将分三次实施,时间定在2030年之前。

    ㅤㅤ【材料二】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可以充分展示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显示出我国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在国际上都重视对月球及地球以外其他星球的探索的大背景下,探月也是维护我国月球权益的需要。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带动和促进我国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的发展。从全人类的利益上看,我国探月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

    ㅤㅤ【材料三】2004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月球探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它们有明显递进关系:“绕”——2007年。“落”——2013年(二期)“回”——2020年前(三期)

    ㅤㅤ【材料四】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ㅤ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ㅤ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 (1) 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新闻内容。
    2. (2) 请根据【材料三】和下面中国探月工程三个阶段进行正确的选择搭配。

      “绕”

      A.发射携带月球车的探测器在月面着陆,对着陆区附近进行区域性详查。

      “落”

      B.发射绕月探测器,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普查。

      “回”

      C.把月球样品带回地球进行精查。

      “绕”——

      “落”——

      “回”——

    3. (3) 【材料四】中描写“月”的诗词自古以来就脍炙人口,我们本学期学习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4. (4) 小明同学说,探月工程没什么意义,就是去月球挖土,请你结合【材料二】内容,告诉小明同学中国探月工程的意义,注意语言得体。
  • 11. (2023七上·榆树期中) 写作

    题一:秋天的故事

    作文要求:

    ①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题二:花园里,一株红玫瑰为自己的美丽骄傲不已,它命令一直蹲在身旁的难看青蛙走开。青蛙照做了。不久,青蛙经过玫瑰的身旁发现它的叶子和花瓣都掉光了,玫瑰说:“你走后,虫子天天都啃我。”青蛙说:“当然了,是我在这里把虫子吃掉,你才成为花园中最美丽的花。”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像红玫瑰一样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而忽略身边以为无关紧要的人或物。其实,社会的绚丽多彩正是源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与生命越近,人生才越圆满幸福。

    作文要求:①思想健康,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书写工整,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