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4-12-05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4九下·临平月考) 2022年,科学家们在地球大气中发现了一种新化学物质——三氧化二氢,也称为“过三氧化氢”,化学式是H2O3。它能够产生超强的化学反应,易挥发,不稳定。它与水具有相同的()

    A . 性质 B . 用途 C . 元素组成 D . 分子结构
  • 2. (2024九下·临平月考) 近期在杭州余杭区的苕溪发现一种鱼类新物种——苕溪鱲(liè)。与大多数鱼类相同,它的受精和个体发育均在水中完成。因此,苕溪鱲的生殖方式是()

    A . 体外受精 卵生 B . 体内受精 胎生 C . 体内受精 卵生 D . 体外受精 胎生
  • 3. (2024九下·绍兴模拟)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具有输送氧气、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人们常常形象地把血液称为“流动”的( )
    A . 细胞 B . 组织 C . 器官 D . 系统
  • 4. (2024九下·临平月考) 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铜料化为铜液,属于熔化现象 B . 铜料化为铜液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 . 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需要放热 D . 模具中的铜液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不变
  • 5.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如图所示为行星与其绕转的恒星所组成的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相当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 6.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当膀胱内储存的尿量达到400~500毫升时,产生的压力会刺激膀胱壁感受器,从而引起排尿反射。过程如下,据图分析“逼尿肌括约肌”属于反射弧中的()

    A . 感受器 B . 传入神经 C . 神经中枢 D . 效应器
  • 7.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推力F缓慢推动长木板,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B .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 . 受力面积变小,摩擦力变小 D . 受力面积变小,摩擦力不变
  • 8. (2024九下·临平月考) 2023年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出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因此,病原体检测对于早诊断、早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目前,病原体检测主要包括: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病原体的检测属于控制传染源 B . 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都可以直接检测病原体 C . 不同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因此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D . 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随即消失,因此抗体检测只适用于感染期
  • 9.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当白光斜射向三棱镜后,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色散情况。有关该现象的原理及红光所在的位置,分析正确的是()

    A . 光的折射,B B . 光的折射,A C . 光的反射,B D . 光的反射,A
  • 10. (2024九下·临平月考)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则()

    A .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B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都发生变化 C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 . 该成果的应用价值在于生产更加的清洁能源
  • 11. (2024九下·临平月考) 新能源汽车因绿色低碳逐渐取代燃油汽车,电动汽车是常见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其工作原理如下图中的()
    A . B . C . D .
  • 12.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其中有明显现象,但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的是()

    A . B . C . D .
  • 13.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小金做了如图所示的“魔法火焰”实验。闭合开关,调节铜环使灯发光,再将铜环移到C时灯刚好熄灭,用点燃的蜡烛加热铅笔芯时,小灯泡又慢慢亮了起来!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 对铅笔芯加热后,它的电阻将变大 B . 铜环在C点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 C . 对铅笔芯加热后,小灯泡功率变小 D . 铅笔芯和铜环作用相当于滑动变阻器
  • 14.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如图是小金家阳台上的手摇晾衣架,衣服和晾衣架的总重为100牛,在拉力作用下5s内使衣服匀速上移了1m,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为动滑轮,B为定滑轮 B . 衣服匀速上升时,摇柄对绳的拉力F为20牛 C . 利用该装置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D . 拉力的功率为80W
  • 15.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向三个盛有相同质量锌粉、铁粉和镁粉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用柱状图表示a、b、c、d处的四个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二、填空题
  • 16. (2024九下·绍兴模拟) 2023年底,杭州钱塘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正式设立。它既是钱塘江潮起之处,又是杭州第一缕阳光照射之地,总面积4406公顷,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湿地环境。
    1. (1) 该湿地公园地处杭州市最东端,成为杭州第一缕阳光照射之地,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总是(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
    2. (2) 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构成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其中阳光和潮水是它的成分。
    3. (3) 每年大量候鸟的迁入和迁出,湿地环境仍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湿地公园具有较强的能力。
  • 17. (2024九下·临平月考) 血管机器人(如图一)已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可以在血管中快速稳定地游动和悬浮倒退。可以用于疾病诊断以及对血管进行微创伤手术。请思考并回答:

    1. (1) 若从上肢静脉注入血管机器人,为确保其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血管机器人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填血细胞名称)的直径。注入上肢静脉后,到达脑部前,需经过心脏次。
    2. (2) 血管机器人进入②后,不能直接倒退回①,这与心脏中的阻拦有关。
    3. (3) 血管机器人在前进时,从M到达N,A到达B均发生了气体交换,两次气体交换都是通过作用完成的。
  • 18. 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 (1) 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2. (2) “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19.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1. (1) 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2. (2) 载氧体循环中,CuO→Cu2O发生了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 20. (2024九下·临平月考) 某数字化科学实验室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1. (1) 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2. (2) 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分析推理得出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1.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学习了弹簧秤的使用后,小金完成了下列实验。用弹簧秤连接在两个相同木块之间,用水平向左10牛的力使整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秤的读数牛。 木块A所受到的摩擦力为牛。(弹簧秤重力不计)

  • 22.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如图甲所示,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一个光滑的圆弧槽在B点处相连。质量为m的物体从离水平面高hA点由静止释放,BC长为3m,最后静止于水平面上的C点。如图乙所示,若在水平面上的D点处再连接一个光滑的圆弧槽,且BD长为0.7m,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到达左侧圆弧槽的E点,之后再下滑直至最终静止。

    1. (1) 甲图中,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用题中符号表示)。物体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是
    2. (2) 乙图中,最后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位置距Bm。
三、实验探究题
  • 23. (2024九下·临平月考) 某校的科学兴趣小组选取100粒已经晒干、大小一致且结构完整的玉米种子用于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果兴趣小组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水分是否为玉米种子萌发的条件,则乙组两个框内补充内容是
    2. (2) 增设一个丙组,条件与甲组完全一致。将甲组置于光下,丙组完全遮光,结果发现两组种子均有萌发,且萌发的情况基本相同。本实验的实验结论是
    3. (3) 再增设一个丁组,除将棉塞改为橡皮塞(不透气)之外,其余的条件与甲组完全一致。一段时间后,这两组种子也均有萌发,且萌发的情况基本相同,原因是
  • 24.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小肠因长度长、内表面积大使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接触面积大,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模拟并体验该功能,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认为海绵棒浸入水中后吸水能力与浸入的时间长短、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实验器材】海绵棒若干、量筒若干、足量的水、秒表、记号笔,部分器材如图所示。

    老师建议:海绵棒浸入水中最长时间不宜超过6秒钟。

    探究海绵棒浸入时间与吸水能力的关系

    【实验步骤】

    ①取六个相同的量筒和海绵棒编号,量筒A、B、C、D、E、F。每个量筒分别对应一个海绵棒。

    ②六个量筒里装入等体积的水,用记号笔标记凹液面最低处。

    ③六个海绵棒分别全部浸入六个量筒中的同一深度,A量筒1秒、B量筒2秒、C量筒3秒、D量筒4秒、E量筒5秒、F量筒6秒后取出。

    ④用记号笔标记海绵棒取出后量筒内水面的凹液面最低处,并记录和比较不同海绵棒吸水体积。

    1. (1) 请为本实验设计一份记录表。
    2. (2) 探究海绵棒接触面积与吸水能力的关系实验中,改变海绵棒接触面积的方法是
    3. (3) 反思:老师建议海绵棒浸入水中最长时间不宜超过6秒钟的可能原因是
  • 25. (2024九下·临平月考) 甲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乙图是用蜡烛和烧瓶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甲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填字母)。
      A . 从玻璃板后观察蜡烛 B . 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 C . AB都需要
    2. (2) 实验乙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填像的性质)。
    3. (3) 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烧瓶分别都竖直向上移,则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变化?答:
  • 26. (2024九下·临平月考)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气体检验→气体净化→气体转化→气体检验→尾气处理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由此推测装置E中的实验现象是
    2. (2) 如图实验方案中,思维模型中的“尾气处理”环节的装置G可能是
  • 27.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实验室以软锰矿(主要含MnO2的矿石)为原料制备MnO2的流程如图1:

    1. (1) “酸浸”时,为了使软锰矿反应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有(写一条)。
    2. (2) “沉锰”反应为MnSO4+2NH4HCO3=MnCO3↓+(NH4)2SO4+H2O+CO2↑,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常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并造成原料浪费,这可能是加热温度过高导致 NH4HCO3分解产生
    3. (3) 在空气中“煅烧”MnCO3会生成不同的锰氧化物,各锰氧化物质量分数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像分析,为了提高MnO2的产量,煅烧时最高温度范围不要超过
    4. (4) 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最高温度可达600℃以上。称取一定质量的MnO2与KClO3混合均匀,充分加热后冷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发现MnO2质量减少。MnO2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8. (2024九下·临平月考)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可供实验的器材有:三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定值电阻5个(5Ω、10Ω、15Ω、20Ω、5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 (1) 请按图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 (2)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端(填“A”或“B”)。
    3. (3) 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定值电阻的I—R图像,则图像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4. (4) 实验中,在接入50Ω的定值电阻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原来数值,原因是
四、解答题
  • 29. (2024九下·临平月考) 某项目化小组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透明生态球。其制作过程如下:

    ①生态球由透明无色弹性橡皮膜制成,球的体积随内部气压变化而变化。球内有水、沙、无机盐、水草、藻类、鱼、虾、微生物等,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球内二氧化碳含量稳定。

    ②整个球密封后放入大水箱内,处于漂浮状态。

    ③将装置置于实验室中,白天用1千勒克斯以上的光源持续照射。(忽略温度及外界气压对整个装置的影响)

    1. (1) 实验中选择透明无色橡皮膜制作生态球,其目的是
    2. (2) 请说明该生态球在白天实现上浮的原理
    3. (3)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简要说明该生态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原因
  • 30. (2024九下·临平月考) 过氧乙酸(化学式是C2H4O3)是一种广谱、速效、高效灭菌剂,用0.2%过氧乙酸溶液接触10分钟就可以杀灭大多数微生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具及环境消毒。

    1. (1) 过氧乙酸是一种。(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3. (3) 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过氧乙酸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①代表元素。
    4. (4) 380g 0.2%过氧乙酸溶液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g。
  • 31. (2024九下·临平月考)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以前就会使用杠杆,右图为古人运送巨木的简化图,他们通过悬绳、支架、横杆等工具,将巨木的一端抬起,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若将巨木视为质地均匀的圆柱体,质量为4.8×103kg,长度为4m;横杆长度为3.5m,质量和粗细忽略不计,O是横杆与支架的接触点,AO长为0.5m。

    1. (1) 图中横杆使用时可看成是一根杠杆。
    2. (2) 使巨木一端刚好离开地面时,人对横杆的力至少为多少N?
    3. (3) 当巨木太重无法抬起时,可将支架靠近巨木,也可以起到省力作用,请简述其原理
  • 32. (2024九下·临平月考) 以工业副产品石膏(主要成分是CaSO4)为原料可制备CaCO3。CaCO3有球霰石、方解石等多种形态,其中球霰石广泛应用于油墨、生物材料等领域。

    1. (1) 制备CaCO3时,将石膏与水配成悬浊液,再向其中通入NH3、CO2(不考虑石膏中杂质的反应)。制备过程可以看作(NH4)2CO3与CaSO4发生复分解反应,若石膏中CaSO4的质量分数为85%,取160g石膏进行反应,计算理论上可制得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 (2) 反应生成的CaCO3中球霰石与方解石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反应时加入某表面活性剂可增加产物中球霰石的含量,该表面活性剂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为排斥水分子的疏水基团,可与球霰石形成两种吸附作用,如图2所示。两种吸附分别为离子对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离子对吸附:球霰石表面的CO32-带负电,表面活性剂通过带正电的一端吸附于球霰石表面;离子交换吸附:球霰石表面的Ca2+带正电,表面活性剂中带正电的一端可取代球霰石表面的Ca2+ , 并吸附于球石表面,图2中表示离子对吸附的是(填“A”或“B”)。
  • 33. (2024九下·临平月考) 小金家卫生间新装一种智能抽水马桶,该马桶有坐垫自动加热和保温功能,坐垫加热原理如图甲。Ra是安装在坐垫内的热敏电阻其阻值变化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1、S2 , 电热坐垫可在高功率和低功率模式之间切换,使其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工作电路中电热丝R1R2的阻值均为1210欧。

    1. (1) 分析图中数据,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填“变大”或“变小”)
    2. (2) 闭合开关S1、S2 , 电热坐垫启动高功率工作模式,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5安时,衔铁La和Lb同时被吸引,转为低功率工作模式。当坐垫温度降低使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为0.03安时,电磁铁无法吸住衔铁La和Lb , La、Lb恢复原位,又转为高功率工作模式。请求出高功率工作模式时的电功率。
    3. (3) 该智能马桶坐垫加热是全天工作的,假设一天中智能马桶坐垫在高功率模式工作1小时,其余时间都在低功率模式工作,则一天共消耗的总电能为多少?
  • 34. (2024九下·临平月考) 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CO2的量,重新实现碳平衡。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甲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填序号)。若把地球及其大气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碳元素的总质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有科学家预测“温室效应”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当观察到时,能证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比空气大。
    3. (3) 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图丙是一种模拟电化学实验装置,能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故称为“人工树叶”,写出“人工树叶”中主要的反应方程式
    4. (4)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将逐渐代替燃油汽车。某氢能源汽车的发动机效率为60%,若该车在道路上行驶时,获得的平均牵引力为8.4×102N,则行驶100km的路程消耗的氢气大约是kg。(q氢气=1.4×108J/k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