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

更新时间:2024-04-22 浏览次数: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永吉模拟) 【常识研判】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 . 汉字经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 C . 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等要素组成。 D .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为“四书”。
  • 2. (2023九下·本溪月考)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B .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C . 表是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 .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战国时代思想家孟子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本散文集。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 . 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 . 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 .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综合题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要国学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 (1) 【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 (2) 【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 (3) 【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三、文言文阅读
  • 5. (2023九上·苍梧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不为苟也        余因遍观群书 B . 而取义者也        皆寒树 C . 所欲有甚生者        征 D . 断子手足        忘路远近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在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来论述。 B . 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C . 甲、乙两文论证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万事莫贵于义”和“舍生而取义”。 D .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
    3. (3) 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4. (4) 请你结合甲文,说说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应当依照怎样的价值标准进行选择?
    5. (5)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 
四、语言表达
  • 6. 孟子在本文中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差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用200字左右发表你的看法。

    例文:我赞成教育部的做法。因为现代中学生年龄轻、力气小、见识少,而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仅有的一次生命,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风义勇为时,在遇到暴力事件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时,尽量避免对自己产生致命的威胁!否则,对自己和家人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