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

更新时间:2025-01-03 浏览次数:0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西周的道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延伸,通往各诸侯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设有主要干线。如西向及西南方向通往矢、散;东向通往成周、桧、谭、齐;南向通往鄂、申、曾;东南向至坯、蔡、(胡);北向通往晋、邢、燕等。主要干线的设立(   )
    A .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B . 促进了各地之间经贸往来频繁 C . 有利于周王室对地方加强控制 D . 进一步推动儒家文化圈的扩展
  • 2.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三代”姓氏分而为二。“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这一变化反映(   )
    A .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 B .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C . 民族大融合促进姓氏的发展 D . 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
  • 3.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
    A .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 .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 .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 .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 4.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汉唐以来,中央政府派出控驭各地或监察郡县的地方官吏权力较大,并且因朝廷政策失误而形成专制势力,从而割据一方,威胁中央集权。下列制度容易威胁中央集权的是(   )
    A . “三司”制度 B . 节度使制度 C . 御史制度 D . 郡县制度
  • 5.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指出:“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 . 科举制度盛行冲击门阀政治 B . 理学兴起改变了世人的婚俗观 C . 奢靡之风逐渐取代勤俭节约 D .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习俗
  • 6.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明代内阁辅臣大多为科举出身,他们常以儒家的治国原则,来检验皇权行使是否得当。如有不当,便要向皇帝进谏,或利用手中的封驳权来加以阻止。若“进谏”或“封驳”均无效,阁臣可以引退辞职。这反映了( )
    A . 内阁的设置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B . 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C . 内阁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D . 内阁对皇权有明显的制约
  • 7.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观念;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据此可知,清朝的外贸管理理念(   )
    A . 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 B . 有利于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C . 纠正了明代"海禁"弊端 D . 直接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 8.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种规定(   )
    A . 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B . 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C . 表明清政府摒弃了闭关政策 D . 说明列强已控制中国外交
  • 9.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如图是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办军用工业的资金来源情况(1883-1884年)。如图反映出(   )

    A . 清政府支持兴办军事工业 B . 地方政府控制了军事工业 C . 经济开始被列强控制 D . 多种经济形式均衡发展
  • 10.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如图是19世纪中后期清廷满汉总督人数对比情况图,此如图反映了(   )

    A .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B . 洋务派实力增强影响扩大 C . 清政府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D . 清政府遭遇严重统治危机
  • 11.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2020年抗击疫情中,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
    A . 南昌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枣宜会战 D . 徐州会战
  • 12.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
    A . 政府财政大幅度增加 B . 民族工业得到充分保护 C . 关税自主得到了恢复 D . 基本掌握海关行政管理权
  • 13.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下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国民大革命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14.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为了巩固中国革命胜利的果实,“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并且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 另起炉灶 B . 一边倒 C . 睦邻友好 D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15.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旨在(    )
    A . 推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 . 落实中共八大确立的主要任务 C .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 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目标
  • 16.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世界排名表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

    世界排名

    1980年

    4 545.6

    1%

     

    2005年

    183217. 4

    5%

    第四位

    2021年

    114万

    18.5%

    第二位

    经济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B .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C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 . 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之间的关系的?
    2. (2) 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18.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时代的徭役,大致包括田赋、人头税和徭役。北魏太和九年(485)颁布了均田制,规定男子年15岁以上,受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妇女20亩,如果是二年休耕一次的地,则加倍受田,三年休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隋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以庸代役即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开始推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万历九年(1581),在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以县为单位,将所有赋税合并,征收货币。康熙五十二年(1713)下令,以康熙五十年各地所报人丁数作为丁银的固定税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认识。
  • 19.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7年10月,中央政治局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以陈云为组长,在中央政治局之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根据毛泽东改革经济体制思想的要求,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毛泽东支持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改革思路,并把所有制结构、生产和流通体制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高宁《毛泽东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构想与实践探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三、论述题
  • 20.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大清王朝,唤起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顽强探索。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为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制定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方案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摘编自苏利姬《试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可贵思路与方案》

    根据材料,围绕“国家出路的探索”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