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9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 1.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____。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35年前那次发掘,获得了一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带给世人无尽的(  )。硕大的耳朵、前凸的双眼、三角鼻梁……此前发现的三星堆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等文物,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给人以十足的神秘感,(  )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域外文明 , 更出现了“三星堆是外星人遗迹”这样的大胆“狂想”。已经开始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回答有关三星堆和古蜀国的各种疑问。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可以生动述说过去 , 也将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     )。

    (摘自《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何以在惊天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遐想   那么   即使   不可捉摸 B . 遐想   因此   不仅   任重道远 C . 妄想   因此   即使   任重道远 D . 妄想   那么   不仅   不可捉摸
    2. (2) 下列各项有关上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中画线句句子成分,用符号标示为:(古蜀国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备注,“面纱”的下面是双横线) B .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C . “硕大的耳朵、前凸的双眼、三角鼻梁……”句末的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D . 三个加点词语“文明”“已经”“过去”在文中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副词、名词。
    3. (3)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曾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时隔三十余年后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 B . 曾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辉煌灿烂的新发现时隔三十余年后再惊天下。 C . 古蜀国遗址曾在1986年震惊了世界,时隔三十余年后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 D . 古蜀国遗址曾在1986年震惊了世界,辉煌灿烂的新发现时隔三十余年后再惊天下。
    4.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正式参加空间站时代。 B . 2020年底,资阳市“村村通客车”民生工程顺利完成,有效缓解了农村“出行难”。 C . 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数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口数据支撑。 D .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的“三农”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
  • 2.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B . 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牧的《夜雨寄北》和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篇。 C . 李白,唐代诗人,号称“诗仙”,其诗作《行路难》选自《李太白集》。 D .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 3.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 (2)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3. (3) 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4. (4)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 (5) 《长沙过贾谊宅》中,刘长卿先抒写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然后写到“”,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6. (6) 诗人常使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

      ”的两句,写出了在征途中回忆梦境,表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 4.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学习与探究

    石林县第二届课外阅读大赛即将在4月份举行,为在赛场上一展鹿阜中学的风采,我中学准备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围绕主题设计两种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一:

      活动方式二:

    2. (2) 初三的小王一头扎在题海战术里,在他看来,初三时间紧,哪有闲工夫看与考试无关的书。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负责人,你该如何劝说他?
    1. (1) 下面是选自《朝花夕拾》的一段话,请阅读后作答。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 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 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选文中为什么事情而争论?“他” 指的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

    2. (2) 下面是选自《昆虫记》的一段话,请阅读后作答。

      “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来。那些旧皮就只剩个空壳……整个过程大约要半个小时。”

      选文中的昆虫是什么?它是怎样喝水的?

    1. (1)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2. (2)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 . B . C . D .
三、阅读(13~26题,共32分)
  • 7.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联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B . 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 . 颈联中的“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D .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 8.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1. (1) 结合文意,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意思

      A.暮冥冥  薄:          B.沙鸥翔  集: 

      C.人不    对:      D.家富则得良犬 市:

    2.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3. (3) 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 .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 .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 9.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

    ①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92个集体和695名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797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最美职工”名单正式出炉。一份份奖励,彰显着劳动的无上荣光,折射出时代的价值追求。他们当中有农民工,有技术员,有工会干部,有新型劳动者,在他们身后,是创造历史、开创未来的亿万劳动者。

    ②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凝结着劳动者的智慧,浸透了耕耘者的汗水。经济学家科斯曾感叹: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勤奋,创造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的美好未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实践,绿色中国、制造强国的愿景,都得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③社会进步,靠劳动驱动。工厂车间里毫米、微米级的精细打磨,基层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实验室里更高更快更精的刻苦攻坚,无不是劳模精神的现实写照。石油精神、红旗渠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动者为中国人点亮了灵魂的灯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下,从城乡面貌,到衣食住行,知识与创新将成为“臂非加长而见者远”“声非加疾而闻者彰”的重要力量。精神为劳动注入灵魂,知识为劳动提高品质,劳动者队伍的素质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的脚步将愈发从容坚定。

    ④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而脱离了劳动的人,只会失去活力,失去与社会的联系。有人说,幸福不是唾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而劳动的汗水,是浇灌出幸福硕果的必要前提。

    ⑤《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假如你要认识我》,一首首老歌让我们回忆起劳动者胼手胝足、为国奉献的动人场景。而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1. (1) 文章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获得奖励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2) 如果把下面的事例作为选文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请简述理由。

      以“金融扶贫”帮助老区百姓致富的李二国,深耕计量检定领域30多年、专利超百项的黄金娟,与挤揉刮甩的抹灰工艺较劲、技冠全国的许纪平,他们之所以受到表彰,就是因为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劳动定义人生的坐标。

    3. (3)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4. (4)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10.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生命的盘虬

    黄婉婷

    放假回家,小侄女不住地缠着我说话,一会儿聊家里的猫,一会儿说楼下的树,突然又指着我的手背问道:“这是什么呀?”“这是青筋啊。”她一脸的迷惘。要我怎么向一个四岁的小孩去解释什么是青筋呢?“好像楼下大树的树根啊。”小侄女仰着头好奇地说。是啊,这不就是生命的树根吗?

    我努力回忆自己是何时开始出现这些青筋的,然而找寻不到它们的由来,好像一夜之间就出现了。它们像是细线般在指间、手背上延伸开来,如同河流般汇集到手腕,弯弯曲曲地向上攀爬着。我蓦然想起了学校墙壁上的爬山虎。某天停下脚步去细看,原先尚是浅细的根茎早已生长出许多的小茎,紧紧地依附在墙上,它变得愈发的茁壮,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新碧,像一条细细的墨绿河道在墙壁上流泻着,让我感到一种静穆,与生命的勃发。我又想到了外婆那双布满青筋的手。那真似年久的大树四下徘徊的盘虬,它们盘根错杂而狰狞地袒露着,显示着外婆的衰老与枯竭,又似乎隐含着无尽的力量。

    我不解于自己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呈现的分别是生机与衰亡,然而它们都在岁月、风雨中愈加弥深。十几年的风雨刮倒了大树,却没有刮去爬山虎,它仍旧翠绿地依附在墙上,时或趁着微风掀开这碧绿的帘子,打量着日复一日相似的景与行走殊貌的人。而外婆呢,在经历幼年丧父、青年蒙受战乱、中年饱受饥荒与晚年丧夫的种种苦难之后,仍保持着淡然的心态。我总能回想起她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着太阳的样子,那般的平和安详,好像往日的苦难都不存在,余下的便是静谧的日子。

    生命又何尝不是一株大树呢?只是人总是看到它的枝繁叶茂、它的硕果累累、它的枯枝残叶,却没走近去看那盘缠的根虬。我记得老屋外不远处有棵榕树,那树很高大,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叶,撒下点点的斑影,它是如此茁壮,看不见丝毫的枯竭。然而走过去,却总有粗大的根茎伏在泥土里,像金石一样坚固,那是拿石头砸下去也不会断裂的根!我记得刚种下几年的树并没有这缠绕的根虬,遑论粗壮如斯。又想,树根既然在土下生长着,何必要探出头来呢?外婆便会说,树老了就会这样的,根长出来了才好去抵挡风雨。我想到了青筋,人开始变老,手上的青筋也会不住地凸显出来。

    我记忆中外婆的模样,是上了初中暑假再回老家时的样子。那时外公已去世,同条胡同里的邻居或死或离,四周一片寂静。我总是怀着恐惧走过那段青苔遍布的小巷去看望她,残败不堪的老屋泛着清幽的光与微微的寒气。外婆开始变得衰老,总听不清我的话,只是一味地低声应答。她的头发花白,脸上皱纹遍布,宽大的衣服遮盖不了她佝偻的背,以及那双满是青筋的手。一段时间里我为之惊恐,似乎死亡便这般在她的四周缠绕着。我看看自己,那未褪去稚嫩的手背上只有很浅的青丝,但那似乎预示着青筋终究会冒出来,慢慢侵蚀我的生命。我在外婆的脸上几乎看不到她对死亡的恐惧,她每天就这样安然地度过,不去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不去咒骂命运的不公。有一天,我突然问:“您不怕死吗?”“我怕啊,所以我每天都穿戴好衣服去等待着。”她轻轻地说,“有你们记着我就好。”外婆几年前去世了,她最后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她长久所渴求的自尊在病痛中荡然无存,满口的胡话,终日的昏沉。然而在她最后的一丝清明中,我想她是坦然的。关于死亡,外婆早已洞悉,能做到向死而生,死亡便不那么让人恐惧。也正如她曾表达的,在子孙后代的记忆里,她终究存在过,这就够了。

    当我再看到那枯败的榕树与它那仍旧缠绕不休的根茎时,我忽然意识到这在我身上缠绕着的青筋,也如同一道前人传留下的血脉,像是盘虬的枝干又发出枝丫,慢慢地生长、茁壮,或许百年后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观仰它的同时,也会想到它的由来,想到听闻中的那棵早已干枯被伐去的大树。

    于是,我俯下身与小侄女对视着:“你就像棵小树,这就是树根,或许现在它还很浅看不出来,但当你经历了伤心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流下的眼泪就像雨水一样,你见过树苗浇水就会长大吧,那时候这些小树根也会冒出来,那表示你成长了,能经受风雨了。”

    生死枯荣,从来都不是间断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9日,有改动)

    1. (1) 文章围绕“生命的盘虬”描绘了哪些相关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六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3. (3)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与小侄女关于生命的对话,请分别说说有什么作用。
    4. (4) 从全文看,本文以“生命的盘虬”为题有什么好出?
四、作文(40分)
  • 11.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 , 触动了我

    题目二:有人说,教育就是当你离开母校后,除了知识以外剩下的东西。三年初中生活,母校一定会为你留下什么。毕业在即,请以“致母校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感谢母校留给你的远比知识更为珍贵的札物。

    要求:

    1 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 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 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