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路美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4-09-14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 1. (2024九下·昆明月考)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引 háng高歌,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故     劲儿    引 háng高歌

    2. (2)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新的民歌”相同的一项是(       )
      A . 粽叶飘香 B . 光辉历程 C . 绿水青山 D . 面向未来
    3. (3) 选文中提到的“琵琶”是一种民族乐器。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乐器的一项是(  )
      A . 葡萄美酒夜光杯 B . 谁家玉笛暗飞声 C . 萧鼓追随春社近 D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2. (2024九下·昆明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南粤大地,全民阅读的氛围一天比一天厚重 , 越来越多的人捧起了书本。 B .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C . 鲁迅先生的笔,犹如一把尖利无比的刻刀,将真实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D . 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 , 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 3. (2024九下·昆明月考)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引领者。(“贡献者”与“参与者”互换位置) B . 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为内核、以综艺为外壳,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遭受了观众的好评。(把“遭受”改为“赢得”) C . 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在“容易” 前加上“之所以”) D . 粤剧《白蛇传·情》郑州演出终场谢幕时,随着掌声经久不息,反映了中原地区观 众对岭南传统文化的接纳与欣赏。(删掉“随着”)
  • 4. (2024九下·昆明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莫泊桑,英国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 昆曲、京剧、黄梅戏的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游园》《贵妃醉酒》《女驸马》。 C . 古代常用“社稷”“垂髫”“桑梓”“丝竹”作为国家、小孩、家乡、音乐的代称。 D . 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 5. (2024九下·昆明月考) 根据提示填空。
    1. (1) 中秋佳节总能引发人的无限思绪。苏轼与其弟苏辙分隔两地,惆怅中他仍怀有“”(《水调歌头》)的美好祝愿;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在这样的佳节里充满着痛苦与矛盾,发出“?英雄末路当磨折”(《满江红》)的慨叹;辛弃疾面对中秋夜的良辰美景,只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 (2) 展望未来,我们要如杜甫《望岳》所言“”,锐意进取,敢攀高峰;如李白《行路难》所言“”充满自信,驶向理想彼岸。
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0分)
  • 6. (2024九下·昆明月考) 语文活动课上,“新闻小主播”为同学们播报了一则新闻。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

    据央视网报道,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停泊轨道开展环绕探测,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这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1. (1) 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 (2) 任务二:中国太空家族的命名内藏玄机,例如火星探测器的名字“天问”取自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天问》,该作品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的追问和探索,这也是火星探测任务的意义所在。根据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以下三个命名中选择其中两个,说说它们的妙处。

      ①月球探测器“嫦娥”  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③中继通信卫星“鹊桥”

  • 7. (2024九下·昆明月考)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选段一  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得不坏;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学识,和外国朋友谈天,也多些材料。谈词、谈曲的序文中都提到中国固有音乐在隋唐时已衰敝,宫廷盛行外来音乐;故真正古乐府(指魏晋两汉的)如何唱法在唐时已不可知。这一点不但是历史知识,而且与我们将来创作音乐也有关系。

    (节选自《傅雷家书》)

    选段二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入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1. (1) 阅读选段一,你从中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
    2. (2) 选段二中范进“欢喜疯了”,后来用什么方法治好了他的疯病?
    3. (3) 参照批注一,将批注二补充完整。

      批注一:傅雷建议儿子读古典书籍,意在希望儿子增加学识,提高艺术修养。

      批注二:吴敬梓写范进等读书人的丑态,意在

三、阅读(13~25题,共30分)
  • 8. (2024九下·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 (2) 词人为什么要写“ 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 9. (2024九下·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 ,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 ,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 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释】①奉议:官名。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 遗:②非天质之 卑:

      他人之过哉 岂:④每咏叹此语,能如是 诚: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B .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C .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D .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②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4. (4) 【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

      选文

      关键信息

      学习建议

      前提条件

      【甲】

      业精德成

      热衷于学习

      【乙】

      养心探道

      第一条建议:②

      第二条建议:③

      全身心投入学习

  • 10. (2024九下·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①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一出出“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成为广受热捧的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新一轮时尚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开展得如火如荼。

    ②今天,国风已经吹进现实的角落,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与国风、国潮屡屡“破圈”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之美。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

    ③确实,当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并流行于年轻群体时,我们看到“国风热”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的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虞兮叹》等古风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无不因文化之美打动着年轻人。

    ④国风呈现传统文化之形,也寄托传统文化之魂。无论是东方审美的意境,还是为人处世的哲理,很多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比如有的产品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融入设计,既打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IP,又提供了美感与素材,还借此弘扬了传统神话故事中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等精神。

    ⑤国风“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当《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当精美的灯光、舞台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这正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并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

    ⑥文化是国风的内核,那些打着国风的旗号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的,只能是“伪国风”。真正的国风,能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火爆荧屏的《典籍里的中国》、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否则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只能是“无根的浮萍”。说到底,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

    ⑦国风的流行,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既能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

    (作者:吕京笏。有删改)

    [文本二]

    ①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关注。电视媒体与网络视听平台持续发力,推出了多主题、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创新意义,其创作特点和经验值得总结。

    ②在内容呈现上,文化类综艺节目拓展内容覆盖面,除了诗词、戏曲、文物等领域之外,还延展到典籍、国乐、传统节日、杂技等方面,在思想穿透力、文化影响力、艺术感染力方面下足功夫,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与精神高度。例如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高度,描摹历史风貌,其国风、国韵、国潮引发一轮轮观看热潮与网络热议,引起观众共鸣。

    ③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花大力气、开动脑筋,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将中华美学精神巧妙熔铸其中,从而真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打动我们、滋润我们、鼓舞我们。

    (摘编自《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本一第②段指出国风“火起来”的背后,与传统文化“活起来”几乎没有必然联系。 B . 无论是东方审美的意境,还是为人处世的哲理,很多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 C . 国风的流行,彰显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 D . 如今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风节目还没有能够吹进现实的角落。 E . 文本一国风“出圈”和文本二列举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都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的传播。
    2. (2) 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⑥段是如何论证“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
    3. (3) 文本一第⑤段与文本二第②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 11. (2024九下·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余晖下的磨刀人

    佚 名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巴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因为沉重,所以不摇摆。他走得轻捷而无声,好像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谦卑如夜行。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他便回头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拿出的是一大一小两把刀,我心里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中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的感觉。

    ③他憨然一笑,便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绰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电视里正有一个喜看的剧目,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横竖不过是一把切菜刀,没必要这么讲究。”他还是憨然一笑,说:“这刀也如人,都有不同的性子,您这把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是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四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我看到了他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④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刃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

    ⑤因为离得近,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便问:“您贵庚?”他说:“都50了。”我吃了一惊——乡下人论虚岁,说是50,其实是49,与我同龄,却这样老态,让人顿感世道不公,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用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的光景。拿过另一把刀来,他又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似乎怕我跟他争夺所属,他急切地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

    ⑦电视里的剧情虽然感人,但奇怪地,没有了往日的吸引力,我不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他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再回去观剧,居然感到那里边的泪水与欢笑离人间烟火甚远,有些虚假。

    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从冰箱里拿了两听可乐,说:“我也是乡下人出身,依乡下的规矩,在手艺人干活的时候,应该有烟茶伺候。在城里混久了,连这最起码的规矩都给忘了,所以请您原谅。”

    ⑨“瞧您说的,瞧您说的。”我矮下来的身姿果然平复了他心中的谦卑,他不再推辞。我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两元纸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一个字一贪。”

    ⑩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

    ⑪邻人被惊动,纷纷探出窗,真有数人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我以为这正可以回报他的敬业: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给人家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呢”,便仓皇骑远,消失在夜幕里。

    ⑫我坚信,明天阳光灿烂之时,那个人一定会来,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住户对他有期待。

    (本文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简要概述“我”对磨刀人情感的变化。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第⑦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他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3. (3) 文中第③段和第⑦段反复写到观看电视剧,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4. (4)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磨刀人的形象。
四、作文(40分)
  • 12. (2024九下·昆明月考)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佳肴》

    最近,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遭受美国大面积技术封镇。面对记者采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新华网

    时代自有其机遇和挑战,躺平者眼里的命运只有曲折、人生充满不幸,奋进者却能从曲折中开掘希望、在不幸中看到馈赠。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题目二: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立意白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用与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④书写工整,不得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