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五年级下册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阅读
  • 1. 快乐阅读。

    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

    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如今83岁的任思忠老人,谈起长征时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双唇有些颤抖……

    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一块三厘米左右的凹陷。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敌军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a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粗大的竹签穿过了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后,他随队伍继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沾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但没有别的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的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唯一方法。

    1935年下半年,红军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敌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面的只有8名战士。b这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还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c有一次,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以为他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久,d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然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发现后把他救回家,他伤好后重回队伍。当时,他还不满18岁。

    “比起牺牲的战士,我是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我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属于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士们。”

    1. (1) 谈起长征时的峥嵘岁月,任老“神情激动,双唇有些颤抖”的原因是( )。
      A . 想起长征心里很开心 B . 想起了那段岁月的艰难 C . 怀念那段岁月 D . 想起了受伤时的疼痛
    2. (2) 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表明了(    )。(多选)
      A . 渡江困难     B . 红军战士牺牲很大 C . 红军主力发挥了奉献精神 D . 夜深水寒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表现红军英勇的是( )。
      A . a句 B . b句 C . c句 D . d句
    4. (4)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讲述的几件事。
    5. (5) 任老说“真正的荣誉属于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士们”,你认为“真正的荣誉”应属于谁呢?
  • 2. 快乐阅读。

    飞脚踢洋人

    ①1914年春天,风华正茂的刘伯承怀着拯救祖国、寻求革命道路的强烈愿望,从四川来到上海。当时,正值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卖国求荣,讨好列强,致使____的洋人充斥上海街头,肆意____,欺压侮辱中国人民。对此,刘伯承     , 总想寻机会教训教训这帮家伙,为中国人出口气。

    ②一天,刘伯承在乘有轨电车时,发现一个长得像头肥猪似的外国阔佬,上车时又在中国人面前逞起威风。这家伙舞着手杖,边往前挤边朝他前面的中国人身上乱打,嘴里还____地乱骂。

    ③刘伯承立时____,故意靠在车门旁,怒目盯着正在明目张胆侮辱同胞的可恶洋人。当这家伙赶开众人,正要抬脚往车上跨时,刘伯承运足了力气,突然飞脚踢了过去。洋人____,“哎哟”一声惨叫,便____地仰面躺倒在地,哼哼呀呀地乱喊乱叫起来。见此情景,车上车下的中国人齐声叫好,对这位勇敢青年痛快淋漓的举动,报以热烈的喝彩声;同时,也都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④果然,一伙儿警察快跑了过来。他们先把车门堵住,继之闯进车厢,挨个儿搜查起教训洋人的年轻中国人来。然而,他们哪里料到,此时的刘伯承早已机警穿过车厢,从另一个车门下了车,____地走得无影无踪了。

    1.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不干不净    ②横行霸道    ③怒不可遏    ④猝不及防

      ⑤狼狈不堪    ⑥不可一世    ⑦深恶痛绝    ⑧安然无恙

    2. (2) 画横线句子中的“此”是指。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的作用。
    3. (3) “一个长得像头肥猪似的外国阔佬”是对外国佬的描写,作者将他比作“”,表达了作者之情。
    4. (4) “怒目盯着”“”“”等动作描写再现了刘伯承踢洋人泄愤的情景,由此我体会到了他的品质。
    5. (5) 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文开头交代中国当时被外国欺压的社会背景,以及刘伯承寻求机会教训洋人,是为下文写刘伯承飞踢洋人作铺垫 B . 中国人齐声叫好,是因为刘伯承教训了欺压中国人的洋人,替他们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情,也替他们出了一口恶气 C . 第④自然段的“果然”与上文的“也都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相呼应,同时也照应第①自然段中的袁世凯讨好列强 D . 第③自然段中的“见此情景”是指刘伯承看到洋人用手杖打骂中国人的情景
    6. (6) 刘伯承是如何逃脱的?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 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国将领吉鸿昌

    [对应课文]《军神》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 (1) 画线句中第二个“休息”指
    2. (2) 品读下面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句话是对吉鸿昌的描写,此时他可能会想

    3. (3) 下面能表现出吉鸿昌“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的有(    )。[多选]
      A .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B . 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C . 临刑之时吉鸿昌表示自己不能跪下挨枪,死了也不能倒下,让特务给自己搬了把椅子

      D . 吉鸿昌不让特务在背后行刑,让特务在自己面前开枪,他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如何打死自己的
    4. (4) 读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 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革命先驱邓中夏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党员,是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中夏积极地参加了这一天的学生反帝爱国游行。当看到北京政府教育部的一位次长匆匆赶来劝阻,说什么“学生就是要好好读书,国家大事可以交给政府去办”时,他迎上前去,大声问道:“交给政府去办!政府会办什么?政府就会卖国!”他还指着那位次长说:“你身为教育部次长,自己不爱国,还不准学生爱国,你是中国人吗?”

    1933年,邓中夏被捕。他在监狱对曾在湘鄂西苏区共过事的难友郑绍文说:“我邓中夏化成灰,也还是共产党人!”他的坚定态度,得到了难友们的赞许。

    国民党当局精心设计了对邓中夏的所谓“攻心方案”。在这些“攻心战”中,有前来劝降的叛徒,结果不待开口,就被邓中夏怒骂得灰溜溜地走了;还有前来劝说的国民党中央委员,有一位国民党中央委员,声称要与邓中夏谈谈理论上的问题,在两三个小时的争辩中,邓中夏把这位委员批驳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邓中夏在狱中虽经严刑拷打,仍然坚定不屈。在一次审判中,国军法官歇斯底里地向他提问:“难道你就不想出去,就不想获得自由?”他笑道:“我看你们在南京坐不了十年!”他回到牢狱后,在墙壁上写下十个大字:“但看十年后,红花遍地开。”又给中央留下一封信:“同志们,我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奋斗吧!最后的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1. (1) 短文主要讲了邓中夏的四个故事,分别是
    2. (2) 读句子,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A.(邓中夏)说:“我邓中夏化成灰,也还是共产党人!”

      B.在两三个小时的争辩中,邓中夏把这位委员批驳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①A句运用了描写,说明了

      ②读完B句,我仿佛看到了的场景,听到了

    3. (3) 下列对“但看十年后,红花遍地开”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花代表年轻人,十年后年轻人很多 B . 指革命取得胜利 C . 红花代表红旗,红旗插满各个地方 D . 把所有颜色都涂上,非常艳丽
    4. (4) 邓中夏虽然没有亲眼看到革命的胜利,但他对革命的胜利是非常有信心的。你想对邓中夏同志说些什么?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