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9-02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仪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是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这一主张体现了(  )
    A . 专制集权的历史趋势 B . 下层平民的利益诉求
    C . 隆礼重法的思想特点 D . 无为面治的治国主张
  • 2.  宋朝建立后,将藩镇侵夺的权力还给地方政府,取消了镇将逐捕乡村“盗贼”的权力;复置县制,强调县令、县尉对乡村治安的责任;保留巡检,作为州县之外的捕盗专官。这一制度设置旨在(  )
    A .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B . 消除藩镇割据基础 C .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 .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 3. 该表为明清小说中记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据此判断,这些现象​(  ) 

    小说信息

    小说出处

    其馀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清代《红楼梦》

    卢楠田产广多,除了家人,顾工的也有整百……预发来岁工银……亲自唱名亲发,还赏一顿酒饭,吃个醉饱,叩谢而出

    明代《醒世恒言》

    塘基、堤岸、园林多种荔枝、龙眼……多以花果为业

    清代《粤中见闻》

    A . 缓解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 . 受益于长途贸易的发展
    C . 源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推动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 4.  有学者指出:“这部文件的核心是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其亦中亦西而又不中不西的‘天国’理想,留下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时代痕迹。”据此可知,这部文件(  )
    A . 试图回答农民革命的前途问题 B . 反映了农民均财富的美好理想
    C . 是先进阶级领导下探索的产物 D . 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 5.  清末状元张謇在其自订年谱中记载了近代某一历史事件:“辛亥年四月,政府以海陆军政权及各部主要均任亲贵,非祖制也。复不更事,举措乖张,全国为之解体……是时,举国骚然,朝野上下,不啻加离心力百倍。”据此可知,这一事件(  )
    A . 使清政府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B . 延缓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脚步
    C . 满足了立宪派政治上的诉求 D .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6. 晋察冀边区在194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当年反击日军春季扫荡活动中,农民积极踊跃地支援前线,全力配合主力军作战。据统计,当时17个县参战的农民多达2万人,配合作战达33次,袭扰敌人达287次,破坏敌占区交通20千米以上。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 . 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形成 B . 受益于土地政策的演变
    C . 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 .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斗争
  • 7.  1956年1月,南京市政府成立了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手工业4个改造工作委员会。1个月之内,全市手工业合作社从1955年底的246个、13664人,激增到416个、32783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96%,总产值达9215万元,是1949年的6倍。这证实了(  )
    A . 生产关系变革的优越性 B . 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实现
    C . 土地改革得到全面推行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 8.  20世纪6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一些企业迁入贵阳市,陆续组建了贵阳仪器仪表公司、铁道部贵阳车辆厂、贵州柴油机厂、贵阳军工企业等,使贵阳逐步形成具有14个工业部门、65个工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城市。这一举措意在(  )
    A . 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B . 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 . 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 D . 消除城乡发展的鸿沟
  • 9. 下面为我国沿海和内地城市人均收入及其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 

    项目

    1988年

    1995年

    人均收入(元)

    基尼系数

    人均收入(元)

    基尼系数

    沿海

    1584

    0.213

    2502

    0.277

    内地

    1177

    0.22

    1679

    0.247

    资料来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经济研究》,1997年第9期

    A .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 . 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 已经形成合理区域经济格局
  • 10.  中古时期有的教会封建领主顽固地维持自己对城市的各种权力,迫使城市居民以武力来争取自由。城市自治以封建主或国王颁发的证书为凭据,王权强大后,城市自治权都被收回,这说明(  )
    A . 王权阻碍自治 B . 城市的自治权力有限
    C . 教会势力强大 D . 城市自治以武力为主
  • 11. 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几十年间,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尽管议会有充分的权力可以制定法律,但国王却可以不加理会而行使国王的特权。大臣不对议会负责,而只以个人的身份对国王负责,议会对此毫无办法。因此一旦政府与议会意见相左,国事就立即陷于混乱,不知道应该谁服从谁。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 . 议会政府职权不明 B .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C . 国王处于权力中心 D . 君主立宪有待完善
  • 12. 恩格斯针对英国早期工人运动曾说:“工人捣毁了工厂,砸碎了机器……但是这种反抗形式也只是零散的,它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并且仅仅针对现存关系的一个方面。只要工人达到了眼前的目的,社会权力就以全部力量袭击这些再度变得手无寸铁的犯罪者,随心所欲地惩罚他们。而机器还是被采用了。”这说明当时(  )
    A . 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缺陷 B .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 无产阶级需要加强联合 D . 工人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 13.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提出公开外交、航海自由、裁减军备、民族自决、贸易平等和建立国联等“十四点计划”,对英国国家利益产生威胁,英国利用自身尚存优势并联合法国等国,对美国提出的主张表示反对并抵制,使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几乎一无所获。这说明一战后(  )
    A . 以欧洲为中心格局发生改变 B .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抵制
    C . 美国取代英法成为世界霸主 D . 战胜国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
  • 14.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在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农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在四年内增长了3.6倍。拖拉机的产量由1925年的538台,增加到1929年的4569台,各种播种机和打谷机的产量也在不断攀升。这说明当时苏联(   )
    A . 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失调 B . 工业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C . 计划经济利于农业发展 D . 集体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 15. 二战后,英国、法国等殖民宗主国眼见旧的殖民体系已无法维持,为了维护自身在非洲的最大利益,被迫同意非洲国家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但试图在经济、文化上继续控制非洲,来维护自身利益,由此导致新殖民主义的诞生。这说明(  )
    A . 国际新秩序亟待建立 B . 世界多极化面临挑战
    C . 民主化进程受到制约 D .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 1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贸易壁垒的放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商品贸易。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7.7%,比2001年增长了近4倍。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势头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中国外贸总体依然复苏向好,2021年中国出口额飙升,远高于2008年前的峰值。这说明(  )
    A . 经济全球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B . 发展中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C .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已经瓦解 D . 区域集团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为适应专制体制的统治需要,用科举制代替了九品中正制,并以主要考时务策的形式选拔官员。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达到完备的阶段,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等五十多种。唐朝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人志士的推荐,从而出现了投向不同的投卷、公卷和行卷。武则天长安二年,还产生了武举,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负重等。宋朝时期是古代科举制改革时期,不仅放宽了科举录取的范围,确立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还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制度,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明朝时期,科举制经历了由鼎盛到衰落的历程。至清朝,科举制弊端日益显现,舞弊愈演愈烈,最终消亡。 

    ——摘编自《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材料二:1928年10月28日,依循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构架设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五院制的法案,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提考选、铨叙事宜”。1930年1月,考试院所属机构全部成立。1931年五中全会通过《国民政府组织法》,强调“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考试院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孙中山政治学说“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并有“独见而创获”的特色,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反映了孙中山理想中的政府机关应循法治原则、公仆原则、治国原则的精神。考试院是文官考试的组织机构,它的设立,是考试权独立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陈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科举制发展的基本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制的特征。
  •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期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万-3700万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材料二:新大陆的马、羊等大牲畜,也都是从旧大陆引进的。美洲第一批马随哥伦布于1493年登陆。马令印第安人感到异常惊恐,他们从未看见过这种高大而快捷的动物。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据一位殖民者记载,一名骑在马上的白人一小时可以戳死2000名印第安人。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这种影响是深远的。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 1500-1850 年间全球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和物种交换造成的影响。
  •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大事记(节选) 

    时间

    事件

    1951.8

    甘肃省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兰州举行,重点讨论土改问题

    1954.4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成立

    1956.12

    全省共建成农业生产合作社19098个

    1958.9

    全省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

    1960

    兰州炼油厂首次生产出95号航空汽油,填补了国内空白

    1961.3位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10

    兰州铀浓缩厂投产成功,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合格的铀材料

    1977.12

    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兰州举行

    1979.1

    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十个问题的试行规定》

    1982.7-1982.8

    尼泊尔国王和王后在甘肃进行友好访问,这是外国国家元首首次在甘肃访问

    1986.10

    甘肃省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50周年登会师纪念塔落成典礼大会在会宁县举行

    1987.12

    1987.12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9.9

    省委《党的建设》编辑部召开全省“廉洁奉公好党员”表彰大会

    1992.9

    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在兰州隆重开幕

    2010.1

    我国首个重离子治癌中心在兰州开工建设

    2020.3

    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正式投入临床治疗

    ——根据《建国五十年甘肃大事记(1949年8月26日至1999年9月)》与《中国共产党甘肃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2021年)》整理而成

    从材料中任选三条或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上,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有些地方没有执行余粮收集制。比如,在南部的察里津和中部的卡卢加一带,那里的苏维埃没有剥夺“背口袋的人”和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他们征收赋税,并将所获得的钱财和粮食支援战争和挨饿的居民。当然,中央政府不承认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大省份的工人开始集会,要求政府取消粮食专政。这时,在中央决策层也不是没有异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可夫、布哈林等人较早地接触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了危机,于是向中央建议,放松余粮收集制。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既是农业政策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农业政策的变革。为了在粮食税基础上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更有效地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1年底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了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指导原则。1922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正式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措施鼓励了农民从事商品化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也使土地朝着规模效益的方向集中,中农和富裕农户的比重开始上升,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生产关系的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材料一的“余粮收集制”引发争论的原因。
    2. (2)  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中恢复私营工商业与农业政策变革之间有何关联?谈一谈这一政策的探索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