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测试(A卷...

更新时间:2024-12-31 浏览次数: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此后近70年,曲沃祖孙三代杀逐晋国五位国君,最终成为晋国的新主人,史称“曲沃代翼(翼,晋国都城)”。这反映出( )
    A . 宗法分封制走向解体 B . 周王室势力日趋衰微 C . 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D . 晋国因内耗加速衰败
  • 2. (2024高一下·开学考) 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 B . 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 C .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 .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3. (2023高三上·南开) 秦朝在“道里遥远,山川阻深”的西南,第一次修筑了从“棘道”(今四川宜宾)到达郎州(今云南曲靖一带)的“五尺道”。汉武帝时将这条长达二千余里的干道加宽到一丈,还增修了四条新路。以上举措( )
    A . 维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 B .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 .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 . 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
  • 4. (2023高一上·吕梁期末) 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另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等,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飞天形象的变化体现了( )
    A . 儒家思想的影响 B .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 . 外来文化的消亡 D .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 5. (2024高一下·开学考) 605年,惰杨帝下令修整了春秋末年吴国开凿的邢沟,并开挖了通济渠;608年下令开挖了永济渠;610年修整了三国时期吴国开通的江南河。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大运河的开凿( )
    A . 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 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C . 促成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 . 助推了国家统一的最终实现
  • 6. (2023高一上·吕梁期末)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这反映了科举制( )
    A . 促进尚学风气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存在严重弊端 D . 强化门阀观念
  • 7. (2024高一下·开学考)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说明唐代绘画( )
    A . 以宗教画最为繁盛 B . 取材范围得到扩展 C . 融合中外文化元素 D . 助推三教并行潮流
  • 8. (2024高一下·开学考) 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分别是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 )
    A . 解决积贫积弱 B . 抑制武将势力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强化中央集权
  • 9. (2024高一下·开学考) 金朝设“南官”制度,以汉制汉,采用唐宋官服旧制,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女真男服便于行动,南宋《中兴四将图》画卷中岳飞身边家将的便服已与金人男服无多大区别。这说明当时( )
    A . 宋与金均实行因俗而治 B . 各民族矛盾已逐渐缓和 C . 民族交融多因现实需要 D . 少数民族服饰占据主导
  • 10. (2024高一下·开学考) 唐中期有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成熟的基础上,发明“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上述材料重点说明宋代科技( )
    A . 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 . 以服务生产为目的 C .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 在应用中改进创新
  • 11. (2023高一上·吕梁期末) 万历时首辅叶向高说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明世宗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张居正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这反映了内阁( )
    A . 对君主权力产生威胁 B . 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 C . 掌握最终的决策大权 D . 地位和权力等同于宰相
  • 12. (2024高一下·开学考)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盛产棉布的松江、嘉定一带,“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由此可见,当时这一地区( )
    A . 传统社会经济结构解体 B . 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C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 D . 人地间矛盾进一步加剧
  • 13. (2024高一下·开学考)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被认为是“用夷变夏”,威胁了清朝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抨击。由此可知( )
    A . 士大夫阶层从麻木与愚昧中觉醒 B . 鸦片战争对民族觉醒的影响有限 C . 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阻碍变法开展 D . 主流知识分子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 14. (2023高一上·吕梁期末) 1874—1897年,王韬创办报刊,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民视君阍如九重之远矣”。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由此说明王韬( )
    A . 为民主革命寻找理论武器 B . 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 C .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D . 痛斥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 15. (2024高一下·开学考) 1911年11月11日,时任山东巡抚的孙宝骑致电清政府:“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材料反映出( )
    A . 四川保路运动影响力大 B . 南京临时政府已得到普遍认可 C . 三民主义得到广泛认同 D . 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 16. (2024高一下·开学考)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者旨在(   )
    A . 宣传西方民主科学 B . 揭示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 C .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D . 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 17. (2024高一下·开学考) 192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群众欢欣鼓舞,热情歌唱:“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首歌谣反映了( )
    A . 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B . 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 C . 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D . 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 18. (2023高一上·吕梁期末) 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措施( )
    A . 贯彻了三三制的重要精神 B . 彻底改善了根据地民众生活 C . 扩大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 D . 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
  • 19. (2024高一下·开学考)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 . 人大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 . 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 .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 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 20. (2024高一下·开学考) 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下图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上面有“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口号。此画意在( )

    A . 鼓励农民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 B . 宣传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序推进 C . 激发人民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 D . 号召农民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
  • 2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1992年,邓小平谈道:“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这一谈话(   )
    A . 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B . 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C . 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D . 推动农村走出经济体制改革困境
  • 22. (2024高一下·开学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中,“扩权”导致自主企业不受产权和市场竞争的约束,部分企业竭力利用制度漏洞,以损害社会利益的办法去谋取少数人的利益。于是,1980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从属于计划经济。这说明我国( )
    A . 经济体制改革严重受阻 B . 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针 C . 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D . 国情不适合发展市场经济
  • 23. (2024高一下·开学考) 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称:“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 )
    A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供世界各国照搬经验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 C .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到了正确途径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
  • 24. (2024高一下·开学考) 下表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总体上展现了我国( )

    国内生产总值

    脱贫攻坚

    全社会科研经费

    经济结构

    基础设施

    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

    历经8年,近1亿人口实现脱贫

    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以上

    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千米

    A . 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B . 科技创新领先世界 C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D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材料题
  • 25. (2024高一下·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材料二: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甲午战后,康有为指出:“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上奏:“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随后清政府确立兼顾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近代教育学制,于1905年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停废导致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制度根基突然铲除,带来了社会震荡、政治混乱和文化断裂等后果。在科举被废后,出现为科举平反的呼声。孙中山说:“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蕴含的现代性具有超越帝制时代的生命力。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革废与辛亥革命》

    1. (1)  指出材料一描述的选官制度。思考相较这一制度,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并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2.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有识之士对科举制的前后态度,并分别说明原因。
  • 26. (2024高一下·开学考)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 (1) 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 (2) 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 (3) 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 27. (2024高一下·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 28. (2024高一下·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