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检测...

更新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八下·广州月考) “1949年,爱国实业家张元济感慨道: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材料中的“人民的协商会” (   )
    A . 召开于开国大典之后 B . 确立了首都、代国歌和国旗 C . 取代了人民代表大会 D . 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 2. (2024八下·广州月考) 1951年4月22日,阿沛•阿旺晋美率领的西藏代表团抵达北京,和平谈判终于开启.对立、僵持、相互退让、再度出现僵持,谈判可谓一波三折。懂大局、善理解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最终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 B . 西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 西藏和平解放的艰难性
  • 3. (2024八下·广州月考) 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下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

    A . 开天辟地 B . 当家作主 C . 保家卫国 D . 公私合营
  • 4. (2024七下·莱阳期中) 毛岸英带头报名、勇上前线;黄继光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邱少云忍受火烧、遵守纪律。这些史实共同反映的精神内涵是( )
    A .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B . 不怕困难,自信乐观 C . 敢为人先,见义勇为 D . 奋不顾身,热爱祖国
  • 5. (2024八下·广州月考) 据统计,1949-1952年,我国农村粮食年产量由1.13亿吨增长至1.64亿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我国疆域版图的辽阔 B . 赎买政策的实行 C .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D . 土地改革的实施
  • 6. (2024八下·广州月考) 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③这部宪法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7. (2024八下·广州月考)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 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D . 已成为工业化强国
  • 8. (2024八下·灌云期中) 1954年宪法制定时,约1.5亿人参与讨论,人民群众一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宪法起草委员会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汇总整理,大至大政方针小至标点符号,均予以记录。这说明宪法体现了( )
    A . 政治协商 B . 和平共处 C . 国家独立 D . 人民民主
  • 9. (2024八下·广州月考) 1949-1959年期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刊登数量中,1950年以前私营企业广告主占60%,1956年以后国营企业及公私合营企业占98%。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 )
    A . 经济状况的恢复发展 B . 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运动
  • 10. (2024八下·广州月考) 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
    A . 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 . 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C . 重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D . 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 11. (2024八下·吉林月考)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与荣誉称号搭配正确的是( )
    A . “铁人”——雷锋 B .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C . “最可爱的人”——刘少奇 D . 解放军好战士——王进喜
  • 12. (2024八下·吉林月考)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②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建成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④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3. (2024八下·南昌期末) 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这表明(  )
    A . 要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B . 要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C . 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D . 严重个人崇拜带来巨大的危害
  • 14. (2024八下·武威期中)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是(   )
    A . 政治建设 B . 经济建设 C . 文化建设 D . 生态文明建设
  • 15. (2024八下·湘潭期中) 据统计,1979年至1984年,我国稻谷产量由14375万吨增长至17826吨,小麦产量由6273万吨增长至8782万吨,油料作物产量由643.5万吨增加到1191万吨。这一时期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得益于( )
    A . 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延续了人民公社体制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入
  • 16. (2024八下·庄浪期中) 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与之相匹配的政策是( )
    A . 绝对平均主义 B .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 C . 只发展计划经济 D . 消灭地主阶级
  • 17. (2024八下·永吉期末) 从上海的开放进程可以看出(   )

    1984年

    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1990年

    中央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设立上海浦东新区

    2013年

    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

    A . 科技创新增强地区实力 B . 国家战略引领地区发展 C . 地理位置决定地区职能 D . 经济实力推动地区转型
  • 18. (2024八下·广州月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 . 设立经济特区
  • 19. (2024九下·太和模拟) 1980年,国家规定:在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经济特区( )
    A . 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B . 经济发展起点很高 C . 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D . 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 20. (2024八下·广州月考) 某班拟开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公开课,四个小组准备了相关素材。下列哪组素材全部符合主题( )
    A . 甲组:影片《我的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小岗村的故事 B . 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影片《长津湖》、对外开放示意图 C . 丙组:“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开国总理周恩来》、视频《开国大典》 D . 丁组:改革开放图片集、《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 21. (2024八下·广州月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的规律,以中国化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下列思想中,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
    A . 毛泽东思想 B . 邓小平理论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2. (2024八下·广州月考) 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写道: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在他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你认为“结构性转变”的内涵是( )
    A . 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3. (2024八下·铁锋期末) 在中共十六大上,哪一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A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 邓小平理论 C . 毛泽东思想 D . 科学发展观
  • 24. (2024八下·广州月考) 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 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D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 25. (2024九上·广州开学考)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经历了“制度变革”“社会救济”“体制改革”“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精准脱贫”等扶贫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物质成就,锻造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B .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C . 居安思危,勇于战胜风险 D . 始终都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26. (2024八下·广州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 (4) 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27. (2024八下·广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20世纪5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材料二  从1956-1966年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即有良好的开端,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误;甚至在1966-1976年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

    1. (1) 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工业化”,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哪一措施?列举一项该措施取得的成就。
    2. (2) 材料一中的“三改”是指对什么的改造?这一变革的完成对我国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 (3) 材料二中“良好的开端”和“一些严重的失误”指的是哪些事件?材料中“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 (4) 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 28. (2024八下·广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材料三  深圳特区冲破旧的计划经济的体制,探索新的能够保障特区建设需要的体制机制,从而使深圳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深圳社会组织发育,基层民主机制形成,政府自身改革转型,公民参政议政热情高涨,舆论监督的力度深入。相比于内地,深圳做了许多先行探索。

    ——摘编自张思平《深圳奇迹:深圳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1. (1)  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什么历史性的决策?
    2. (2) 据材料二,指出1978年以来广东经济发生的总体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 (4)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