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莆田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

更新时间:2024-09-09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一上·湛江月考)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 . 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 . 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 . 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 . 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 2. (2024高一上·云阳县月考) 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
    A . 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 .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 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 . 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 3. (2024高三上·岳阳开学考)  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A . 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 . 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 . 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 . 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 4.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
    A . 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 . 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 . 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 . 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 5.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
    A . 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 . 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 . 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 . 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 6. (2024高一下·海淀期末) 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 . 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 .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 . 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 . 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 7. (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 . 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 . 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 . 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 . 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 8.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 . ①护乌桓校尉 ②单于都护府 ③伊犁将军 B . ①安西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C . ①护乌桓校尉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 D . ①安西都护府 ②单于都护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
  • 9.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 . 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 . 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 . 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 . 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 10.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   )
    A . 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 B . 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 C . 体现经济繁荣与局限 D . 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
  • 11.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的航海活动( )
    A . 范围不同 B . 规模不同 C . 目的不同 D . 技术不同
  • 12. (2024高三上·乌当月考)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 . 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 . 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 . 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 . 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 13.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主张按其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③“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②③①
  • 14.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以下表格描述了清政府对不平等条约某些条款的态度,这反映出清政府(  )

    相关条约

    清政府的态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荒岛、孤峙海中、贫困、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中英协定关税

    每种货物应纳多少关税明白的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

    领事裁判权

    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A .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B . “天朝上国”的观念 C . 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D . 对中英外交博弈的态度
  • 15.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图1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一只猴子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寓意当时的中国( )

    A . 政治转型艰难曲折 B .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 尊孔复古的逆流 D . 君主立宪的追求
  • 16. (2024高二下·新乐月考) 1919年中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期望而去,失望而归。中国代表团在会上的“失望”导致了( )
    A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 . 二次革命的爆发 C .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 国民革命的高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绘,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材料二

    张择端,北宋绘画大师。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其留世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作由城郊、河桥、街市三个部分组成,把熙攘纷繁的人物、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安排得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摘编自袁行孺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 (1) 就表现形式而言,指出材料一所示画作的史料类型。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清明上河图》的史料价值?
  • 18.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宋朝代表华夏民族主流,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入宋以后, 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

    宋人发明 了诸多可以代替人力、畜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在许多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磨务”,管理水力机械。

    ——摘编 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巳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并简析其繁荣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作者关于宋代科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 19.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宜侯夨簋

    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 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二

                         图4                                                    图5

    北魏初期,统治者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佛像(图4)造型比较粗犷,在服饰方面是贴体透肌,衣服短而窄,表情严峻。迁都至洛阳后,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龙门石窟,洞中的佛像(图5),衣服垂于方座前面,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温和并作微笑状。

    ——摘编自何养明 《洛阳龙门北魏石窟艺术的特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宜侯夨簋”铭文体现的政治制度,说明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的不同艺术表现特点,并简析造成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变化的原因。
  • 20.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顽固派认为可以借助义和团的力量挽救濒于崩溃的统治秩序,但是洋务派认为“草率地向十一国宣战,其结果只能给国家与民族带来灾难”。1900年上半年仅上海一地对外贸易出口总值就减少一千三百万两,这对坐拥东南财富的洋务派官僚来说,是极其巨大的损失。义和团运动中所爆发出的“仇洋”心理和破坏力使列强极度恐惧。东南沿海地区是帝国主义列强较早入侵的地区,列强国家在该地区苦心经营多年。洋务派和帝国主义列强国家均希望维护自身在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晚清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被权重一方的地方督抚破坏,中央政府为依赖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赋予地方督抚更多的权力。张之洞在与友人的谈话中指出“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摘编自陈琨《浅析义和团运动中的“东南互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