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6-17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4 题,每题 2 分,共 28 分)
  • 1. (2023七上·江汉期末) 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如图1),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 . 种植水稻 B . 饲养家畜 C . 建造房屋 D . 制作玉器
  • 2. (2023七上·江汉期末) 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 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 . 百家姓氏全部来源于炎帝和黄帝 B . 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 炎帝和黄帝因治理水患得到尊崇 D .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完全真实
  • 3. (2023七上·江汉期末) 武汉的盘龙城遗址说明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已到达了长江流域,并在长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 盘龙城遗址先后发掘了城址、宫殿等大型建筑及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大量中原文化特色的文物。盘龙城遗址( )
    A . 反映了商朝中原文化的传播扩展 B . 证实了商朝分封诸侯的历史史实 C . 折射出中国境内人口迁徙的特征 D . 体现出江南地区开发与民族交融
  • 4. (2023七上·江汉期末) 表1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它反映出当时( )

    表 1

    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道数

    面积(m²)

    金村大墓

    周天子

    1

    954

    固围村魏国墓地

    魏王

    2

    756

    胡庄韩王陵

    韩王

    2

    149

    邯郸赵王陵

    赵王

    2

    1600

    A . 墓葬规制严整 B . 周天子节俭 C . 等级制度消亡 D . 周王室衰微
  • 5. (2023七上·江汉期末) 阅读表2,可以说明( )

    表 2

    A . 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 . 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 . 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 . 古今思想认知一致
  • 6. (2023七上·江汉期末) 图 2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与此图相适应的描述是( )

    A . 南北对峙,民族隔阂 B . 社会变革,诸侯争霸 C . 统一六国,暴政而亡 D . 社会安定,休养生息
  • 7. (2023七上·江汉期末)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学习活动,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

    活动

    内容

    查阅文献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桓宽《盐铁论》等

    观看视频

    《中国通史—北击匈奴、南定吴越》等

    搜集图片

    《五铢钱》《尊崇儒术群雕》等

    A . 分封制度深远影响 B . 秦王朝巩固统一措施 C .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D . 光武中兴的原因探究
  • 8. (2023七上·江汉期末) 汉武帝时全国设 13 个州部,分设刺史。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通过听、问、看、访、测、察等方式获取问题线索,了解地方郡国守相的治政情况,但不干预他们的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 由此可知,设置刺史为了( )
    A . 解决诸侯王国的问题 B . 推荐选拔人才 C . 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D . 加强中央集权
  • 9. (2023七上·江汉期末) 表3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了东汉中后期( )

    表 3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 . 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B . 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 “八王之乱”爆发
  • 10. (2023七上·江汉期末) 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方的动植物品种,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桃、大黄、茶树、桑蚕、方竹等也随之传向西方。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 促进了物种交流 B . 实现了贸易互惠 C . 加速了民族交融 D . 改变了经济结构
  • 11. (2023七上·江汉期末)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

    A . 反映出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B . 受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影响 C . 表明北方经济在快速发展 D . 说明了中外经济交流加快
  • 12. (2023七上·江汉期末)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 这一地区是图5 中的( )

    A . B . C . D .
  • 13. (2023七上·江汉期末) 识读历史地图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方式,下列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相关的战争示意图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23七上·江汉期末) 曹魏时期,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南朝时期,祖冲之在此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由此可知( )
    A . 数学研究的领域扩大 B . 科技研究在继承中创新 C . 圆周率研究已经完善 D . 数学家的道德修养较高
二、非选择题(共 3题,共32分)
  • 15. (2023七上·江汉期末) 劳动和劳动人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促进发展】

    材料一

    ①青铜犁铧

    ②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铁臿

    ④石磨盘

    【劳动创造伟业】

    材料二

    《史记》

    西汉

    司马迁青年时期饱读书籍,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并开创了纪传体体例,他公正记事、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提出“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齐民要术》

    南北朝

    贾思勰任太守时亲自参与耕作,还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引用其中200 多种,但不盲从经典,注重记录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工具。

    【劳动传承智慧】

    1. (1) 请将以上劳动工具,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结合所学概括劳动工具的变化趋势。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三部著作成书的共同特点。 
    3. (3) 上图是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主题的思维导图。 结合所学,按照图中的格式,在A、B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要求:所填内容不得与已列出的内容重复)
  • 16. (2023七上·江汉期末)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魏在旧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开凿云冈石窟,造像粗犷、丰满,早期造像的部分衣服多短且窄,具有游牧民族的特点。 北魏太和年间,在新都洛阳营造龙门石窟,摒弃了云冈石窟的部分特点,造像变得清秀、优美,可谓“秀骨清像”;服装则多为“褒衣博带”(宽松的袍服,系阔带)。 两大石窟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保存至今已逾千年的艺术瑰宝。

    ——摘编自周苏《北魏中晚期云冈、龙门石窟的比较研究及其文化融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空白处填补完整。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云冈石窟到龙门石窟造像的变化。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 17. (2023七上·江汉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主要事迹

    秦始皇

    (前 259—前210 年)

    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誉为“千古一帝”。

    曹操

    (155—220 年)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

    (467—499年)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确定观点,结合所学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12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