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开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04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 1. (2023八上·开州期末)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 .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B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 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
  • 2. (2023八上·开州期末) 不同史料类型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如图所示史料属于(  )

    A . 口传史料 B . 文献史料 C . 口述史料 D . 实物史料
  • 3. (2023八上·开州期末) 自清朝立国以来的历次动乱中,还没有一个整座城市,更不用说一个省的省城落入起义军之手。但在1852年到1853年的战役中,在随后的快速推进中,又占领了其他两座省城——安庆和南京。材料中的“起义军”是(  )
    A . 阿古柏侵略军 B . 俄国军队 C . 太平军 D . 英法联军
  • 4. (2023八上·开州期末) 历史是人的历史,杰出的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
    A . 曾国藩——虎门销烟 B . 洪秀全——《资政新篇》 C .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 谭嗣同——黄海战役
  • 5. (2023八上·开州期末)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据此推断,如图中的民国货币发行于公元(  )

    A . 1939年 B . 1940年 C . 1941年 D . 1942年
  • 6. (2023八上·开州期末) 如表所示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主要军阀割据情况。据此推知(  )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首脑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靠山

    英、美

    日本

    日本

    控制地盘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浙、闽、鲁、陕等省

    东北三省

    A . 直系军阀的实力最为雄厚 B . 英美两国与日本的矛盾激化 C . 列强是军阀割据的重要因素 D .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面临崩溃
  • 7. (2023八上·开州期末) 1840年以来,列强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关于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 . 《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 8. (2023八上·开州期末) 某校历史老师在讲述五四运动时,给学生展示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 . 斗争的矛头直指北洋政府 B .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 . 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 .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 9. (2023八上·开州期末) 八年级(1)班设计了一次“重温激情岁月,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报。下列选项中可能出现在黑板报中的是(  )
    A . 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 B . 突围西进过湘江,三大主力会宁 C . 张杨擒蒋谈大义,国难当头驱外虏 D . 千里挺进大别山,神兵天降扭战局
  • 10. (2023八上·开州期末) 历史地图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简明的反映。据如图《北伐战争形势图》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北伐主力军从广州出师北伐

    ②北伐的主要对象有孙传芳和吴佩孚

    ③北伐军消灭了所有北洋军阀

    ④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2023八上·开州期末)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面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台儿庄捷报传开,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一片欢腾。家家户户门前挂起青天白日国旗,以示爱国;在陕北延安,毛泽东以这次大胜利的喜悦心情发表演讲。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达105个团,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

    A .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一系列大规模会战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振奋了军民士气 C .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D . 两个战场在战争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 12. (2023八上·开州期末) 有同学在历史笔记本上绘制了一幅经济发展示意图(如图),他描绘的是(  )

    A . 自然经济 B . 外国资本主义 C . 民族资本主义 D . 官僚资本主义
  • 13. (2023八上·开州期末) 文艺作品能折射时代特点。创作于1940年的油画《愚公移山》,将人物集中并列,传达了百折不挠、移山填海的伟大力量(  )
    A . 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时刻 B .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署 C .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D .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占领了南京
  • 14. (2023八上·开州期末)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下列关于近代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 . 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C .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15. (2023八上·开州期末)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B .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军官学校 C .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D .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3分,第18题8分,共35分。请按答题卡要求作答。
  • 16. (2023八上·开州期末) 中国近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危机情况下的一次自救运动。由于在内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只是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又不去也不可能到工农群众中去寻找力量,甚至害怕和敌对群众;缺乏军队的支持,到了大难临头之际,结果被袁世凯出卖,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

    ——摘编自《中国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Democracy音译,意为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音译,意为科学),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摘引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指的是哪一运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
    2. (2)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填“√”;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填“〇”。

      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器物上的不足。 

      B.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C.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国家?为了建立这样的国家,孙中山先后建立了什么团体或政党。
    5. (5) 根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根据西方的成功经验提出的救国策略。
    6. (6) 综上所述,概括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 17. (2023八上·开州期末)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八年级(1),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开天辟地新曙光】

    1918年,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这一年1月份的《新青年》上;1920年3月,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分别和李大钊、陈独秀商谈组党事项。

    ——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这样,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披荆斩棘辟道路】

    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材料三:【团结协作赢独立】

    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历史。全国抗战开始后,提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艰巨任务。我们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而且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而无法自拔。

    ——许三飞《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材料四:【不忘初心促解放】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五:【红色精神代代传】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请填“×”。

      A.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2. (2)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道路?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5. (5)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激烈较量”和“三年的军事较量”分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6. (6) 依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综合以上学习探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程的感悟。
  • 18. (2023八上·开州期末)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同时也书写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勇于探索的不朽篇章。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时间

    事件

    结果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没有实现富国强兵,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破产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

    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遭到中外反动力量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911年

    辛亥革命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还是以失败告终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 (1) 从材料中的历次战争看,清政府总是战败,其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选择材料中至少三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