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6-13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
    A . 石制工具 B . 铁制工具 C . 棍棒 D . 硬质土块
  • 2. (2023七上·衡阳期末) 要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下列古人类遗址中,可以去考察的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3. (2024九下·凉州模拟)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歌唱出中国人的骄傲,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 )
    A . 元谋人 B . 半坡人 C . 蚩尤部落 D . 华夏族
  • 4. (2024九下·民勤模拟) 在奴隶社会变迁中,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是( )
    A . 实行分封制 B . 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C . 奴隶社会世袭制 D . 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 5.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小周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
    A . 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 . 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 . 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 . 选举制,禅让制;公,家
  • 6. (2023七上·衡阳期末)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 7. (2023七上·衡阳期末)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 . 都江堰的修建 C . 商鞅变法的实施 D . 秦朝统一的完成
  • 8.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A . “有教无类” B . “当仁不让” C . 以“德”教化人 D . “因材施教”
  • 9. (2023七上·衡阳期末)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关于秦朝“大一统制度”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创立皇帝制度 B . 中央设立丞相等官职 C .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0. (2023七上·衡阳期末) 秦末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并得到各地农民的纷纷响应,其原因有(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沉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严酷的刑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小华:送人千里,终须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灭,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平定七国之乱 C . 卫青大破匈奴 D . 陈胜吴广起义
  • 12. (2023七上·衡阳期末) 东汉建立后,刘秀以“柔道”治天下,多次下令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又下令精兵简政。这些举措旨在( )
    A .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B . 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 C . 铲除封建压迫势力 D . 增加劳动力,促进生产发展
  • 13.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司马迁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斗真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下列历史事实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
    A . 武王伐纣 B . 蔡伦改进造纸术 C . 华佗发明“麻沸散” D .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 14. (2023七上·衡阳期末) 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的“壮心”是( )
    A . 统一全国 B . 统一北方 C . 统一南方 D . 统一中原
  • 15. (2023七上·衡阳期末)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 .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 . 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 .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 16. (2023七上·衡阳期末) 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人物中,在这一时期对农业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祖冲之 B . 顾恺之 C . 贾思勰 D . 王羲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秦国最终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最终赢得了一统天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着。……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赵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前后斩杀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经济、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的抵制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1) 材料一说明商鞅采取哪些措施,使秦国出现了“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局面?
    2. (2) 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商鞅的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阐述理由。
    3. (3)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从经济、文化方面说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
  • 18. (2023七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1. (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 (2) 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 (3) 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4) 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 19. (2023七上·衡阳期末)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总体概括为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1. (1)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江南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 (4)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 20. (2023七上·衡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代表百家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包括其分支学派,细考之亦有百家之多。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习,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1. (1)  根据材料,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间。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