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抚松县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1) 烽火连三月,。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2.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3)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4. (4) 杜牧的《赤壁》中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认为自己总会有所作为,能看出诗人抑郁不平的诗句是: , 
  • 2. (2023八上·吉林月考) 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下面题目。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吴孟超院士名字命名的医院。目前,这所医院已发展成为福建规模最大、专业设置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的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的医学中心,fú ① (A.幅 B.辐)射福建省内及我国东南部地区,甲____(A.跻身 B.跻入)我国重点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领域的行列□

    一代医学泰斗吴孟超院士对家乡福建医疗卫生事业倾注了乙____(A.古道热肠 B.满腔热忱)。近年来,吴孟超院士以福州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 ② (A.qì B.qiè)机,丙____。

    1. (1) 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②

    2.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 (3) 文中“□”处依次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是( )
      A . 分号句号 B . 逗号感叹号 C . 顿号句号 D . 顿号问号
    4. (4) 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的兵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肝病和肝癌大数据平台

      ②共建共享国内顶尖的肝病和肝癌数据

      ③发起成立全国肝病和肝癌大数据联盟

      ④将全国肝病和肝癌大数据汇聚到福建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④②① D . ②③①④
二、阅读(45分)
  • 3. (2023八上·吉林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 , 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 ,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 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 (1) 苏轼,字子瞻,号(朝代)文学家。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秋夜坐钓月矶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4. (4) 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5. (5) 甲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6. (6) 甲文结尾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 (7) 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 4. (2023八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柳丝长

    ①树木之中,我偏爱柳。

    ②喜欢某种事物,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就说这柳树,何时何地,与其初相遇,怎么喜欢上的,我实在没有什么印象,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绝不会在诗文里,那是后来的事了,纸上的柳色,烟色朦胧,如梦。

    ③有时,记忆似乎亦如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雾里看花。隐藏岁月深处的孩童,爬在家门前的老柳树上,环抱粗的树干,皲裂的树皮,沟沟壑壑的,黢黑,枝干五股八叉,盘结遒劲,一如枯墨写意,柳枝亦非柔弱的垂丝,而是翘起头来,向上生长,那时,在北方的乡村,好像少有垂柳的身影。

    柳似乎比别的树木对季节的变化更敏感一点,春意隐含在寒风中的时候,柳便已觉察到了,开始泛青吐芽,嫩绿的柳枝在树上摇动着手臂,似在招呼着孩童,孩童们纷纷爬上树,折柳拧柳笛。

    ⑤儿时的乡村,似乎随处可遇柳树,家前院后,池塘路边,河畔堰头,春日,用柳笛吹出心底欢快,柳笛无腔,吹的是趣,悠悠的柳笛声中,水牛在河滩悠然地啃草,小孩子便成了牧童,此时,可以坐在牛背上,亦可以跟随牛的左右,看着牛伸出大舌头卷草,河水在缓缓地流淌着,倒映着披头散发的柳影。

    ⑥用细柔的柳枝编成柳帽,顶在头上,俏皮活泼,平添几分童趣。编柳帽,好像是无师自通,不知因何,我始终觉得,编柳帽是跟电影学的,或是受电影的启发,战斗片里,解放军都会戴一顶树枝编制的帽子,埋伏在草丛中,小孩子看着有趣,见事学事,至于,因何用柳枝做材料,那就有些说不清了,估计一来是柳树多,再者是柳枝柔软。

    ⑦柳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一般的树木没有根是栽不活的,柳树却能落地生根,随没找来一截鲜柳枝条,把它剁成节,一祚多长,砸在田边地头,不用问,它自会生根发芽。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用柳枝插一圈篱笆,不经意间,就长成了大树,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我怀疑那宅边的柳树,或是他当年插的篱笆。新鲜光滑的柳木棍,栽到土地里,不久,便会吐芽冒枝,撑起一方浓荫。有时,柳树成材了,砍伐下来,为了不让树木干掉,就会把木材丢到水塘里,树干就会在水中发芽,暑日,在池塘里戏水,骑在长满绿枝条的树干上,以木为舟,似乎可以缘木求鱼了。

    ⑧初夏,柳树吐絮,纷纷扬扬,随风在地上打着滚,滚成一卷卷的白絮,捧在手上,漫无目的地抛向空中,乐此不疲,柳絮飘飞时,或让大人觉得心烦,对于小孩子来说,却充满了莫名的欢愉,那种轻柔、素洁、空蒙、梦幻,无疑是孩童心情的写照,柳絮如雪,似乎比雪花更飘逸,更洒脱,更有生机,更随心所欲。晋人谢安在一个纷扬的雪天,吟出一联“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对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笑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逤.韫是懂雪的,更懂柳絮。

    ⑨后来,走出家乡,来到江南,见到轻扬的垂柳,有几分陌生,又有几分欣喜,柳的家族中,又多了一名成员,莫名地联想到家乡有种名曰簸箕柳的柳,学名杞柳,乡人用以编制簸箕,故称簸箕柳,儿时,曾在簸箕柳林中玩捉迷藏。

    ⑩植柳可以遨蝉。蝉,天生喜欢柳,家乡人把蜕变的蝉虫唤作截柳龟,用小麦嚼成黏胶,用以黏知了,是少年时的一项玩乐。这种乐趣,可以说是柳赠与的。

    ⑪读书时,纸上的柳,更是摇曳生姿,在这里就不去说了。

    1. (1) 作者回忆了与“柳”相关的哪些事?请概括回答。
    2. (2) 文章在写作时引用陶渊明和谢道韫的故事,分别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柳似乎比别的树木对季节的变化更敏感一点,春意隐含在寒风中的时候,柳便已觉察到了,开始泛青吐芽,嫩绿的柳枝在树上摇动着手臂,似在招呼着孩童……

    4. (4) 文中第②段和第⑪段都提到“纸上的柳”,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 5. (2023八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创纪录的神十三究竟“神”在哪

    ①4月16日9时56分,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缓缓降落在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就此圆满收官。此次我国航天员“太空出差”较以前的任务究竟有哪些不同?

    ②“太空出差”为啥是6个月?航天员就不能在空间站多住一段时间吗?

    ③首先,是对航天员身体情况的考虑。失重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会随着失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也曾表示:“长期处于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等影响效应更加凸显,出现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将增高。”

    ④此外,除了航天员需要换班休息,载人飞船同样也要轮换。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太空辐射中,载人飞船部分电子元器件受到的辐射剂量随时间积累,在轨时间存在上限。而6个月的任务时长能够保证飞船各项指标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飞船在太空中暴露时间过长,则可能产生无法预估的风险。当然,宇航员也有“加班”的情况——半个月前刚刚从国际空间站返回的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便在空间站中驻留达355天。

    ⑤神十三返回怎么能这么快?

    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到当日9时56分返回舱成功着陆,整个返回过程仅耗时约9小时,大致相当于乘高铁从北京去往广州的时间。神舟十二号返回时,从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到其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大约花费了28.5小时。从28.5小时到9小时,快速返回快在了哪个环节?

    ⑦神舟十二号飞船在与中国空间站脱离后,并没有着急启动返回程序。而是先绕到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下方,与径向对接口靠拢,对径向交会对接的各项技术进行验证。也正是有了神舟十二号的“铺路”,神舟十三号在交会对接时首次成功采用径向交会对接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行奠定了基础。

    ⑧验证任务结束后,神舟十二号便进入了绕地环绕阶段。简单来说,便是围着地球不停绕圈。绕圈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窗口期”。由于载人飞船携带的燃料有限,返回时无法主动调整轨道面来对准着陆场所在区域。因此,只能让着陆场“主动瞄准”飞船。由于地球自转和飞船运行轨道的限制,这样的机会每绕一圈只有一次。而飞船连续不断地围着地球绕圈,便是为了寻找一个时间、气象等条件都处于最佳的返回“窗口期”。神舟十二号返回时,在这个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它绕地球转了大约11圈,每转一圈便要消耗1.5小时。因此,尽可能地减少“绕圈”次数,便是此次神舟十三号快速返回的关键。

    ⑨通过对最佳返回“窗口期”的精密计算,神舟十三号能够对脱离空间站的时机进行提前安排,从而保证飞船脱离空间站,进入绕地轨道后不久,东风着陆场便可“瞄准”飞船,省去了大量绕地时间。据了解,此次神舟十三号在这一阶段仅绕行地球5个圈次。

    ⑩“这整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因此必须保证该技术成熟稳定后,才可进行。”杨宇光认为,快速返回技术的应用也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走向成熟、强大的象征。

    1. (1) 文章以“创纪录的神十三究竟‘神’在哪”为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2. (2) 阅读文章,分析第⑨段中加点字“仅”的表达作用。
    3.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 (4)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从“‘太空出差’为啥是6个月”“神十三返回怎么能这么快”说明了创纪录的神十三究竟“神”在哪,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 B . 载人飞船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太空辐射中,6个月的任务时长能够保证飞船各项指标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C . 失重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会随着失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消失,例如,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便在空间站中驻留达355天。 D . 载人飞船返回时只能让着陆场“主动瞄准”,飞船连续不断地围着地球绕圈,是为了寻找最佳的返回“窗口期”。
  • 6. (2023八上·吉林月考)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 . 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 台儿庄战役胜利    D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7. (2023八上·吉林月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几乎每次进餐后,它(蓝图拉毒蛛)都要整理一下仪容。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扫干净。

    嗦囊装满后,它(绿色蝈蝈)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上述两段文字均选自《》,分别描写的是蓝图拉毒蛛和绿色蝈蝈进食后的,说明了昆虫也同人类一样有着 的良好习惯。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 8. (2023八上·吉林月考)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老师为这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③寻风流人物图片

      ④讲风流人物故事

    2. (2) 请你为班级“讲风流人物故事”活动拟写“开场白”。
    3. (3) 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不超过15字的标题。

      2022年1月31日晚,在人们共度除夕之时,广西河池一家具作坊发生火灾,一家七口被困。消防员欧保尔、韦吉德和战友们作为首战力量,立即登车出动。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火势发展迅猛波及二、三楼,严重威胁内部被困人员。现场指挥部立即按照灭火救援编成展开救援,先后疏散出5名被困人员。

      经现场确认,发现仍有1名老人和1名小孩被困火场,位置不详,情况不明,十分紧急。欧保尔主动请缨,立即带领政府专职消防员韦吉德冒着生命危险,再次沿楼梯向上逐层搜救被困人员,经现场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成功搜寻到被困老人和小孩,并安全转移。

      现场紧急救助小组在火场内部搜救时,分别在二、三楼相继发现处于昏迷状态的韦吉德、欧保尔。两人经现场医护人员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四、写作(50分)
  • 9. (2023八上·吉林月考)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①题目:我与书的故事

    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网上纷纷为不追求功名利禄的93岁老人黄旭华点赞,老人受到国人的瞩目与尊敬是理所当然的。半个多世纪之前,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毅然走上了用“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追梦之路,至今不悔。没有舞台耀眼的灯光,没有台下粉丝递来的鲜花,但他因为自身的价值,因为自己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永远被国家和民族所需要。

    作文要求: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