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

更新时间:2024-06-18 浏览次数:6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食(dān)                  乞人不也(xuè) B . 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jiān) C . 贤者能勿耳(sāng)         故不为得也(gōu) D . 行道之人受(fú)           所有甚于死者(wù)
  • 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 (1) 故有所不辟也
    2. (2) 万钟于我何
    3. (3) 所有甚于死者
    4. (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 (5)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 (6)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7. (7) 此之谓失其本心
    8. (8) 是亦不可以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 .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4. 下列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②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理扬州的山水,为了保护扬州的“绿肺”,③瘦西湖管理局已于去年底提交了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方案。④作为中学生,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A . B . C . D .
  • 5.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6. 用原文语句填空。
    1. (1) 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2. (2) 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3. (3) 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类比“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 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 D .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 8. 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孟子,被誉为“亚圣”。 他们是儒家的奠基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缔造者,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 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九年级(1)班拟组织“孔孟之道”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为强调主题,营造声势,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2. (2)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观念。你知道“四书”“五经”分别包含哪些书籍吗?

      “四书”:“五经”:

    3. (3) 作为民族之魂,孔孟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和生活。下面两句话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请你任选一句,谈谈感想。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故患有所不也(动词,通“避”) B . 万钟于我何焉(动词,增加) C . 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3)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 . 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 . 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 (4)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yàn):饱,满足。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识穷乏者我与  

      尔而与之  

      ③万钟于我何焉  

      为后义而先利  

    2. (2) 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万乘

      A .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 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 送杜少府任蜀州 D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4. (4)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

      万 乘 之 国 弑 其 君 者 必 千 乘 之 家 千 乘 之 国 弑 其 君 者 必 百 乘 之 家

    5. (5) 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 11.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问题。

    刘海峰先生传

    [清]姚鼐

    刘海峰先生,名大櫆,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之。年二十余,入京师。

    当康熙末,方侍郎苞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 , 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

    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

    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诗不能佳,徒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节)

    [注]①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传郎。②韩欧:韩愈、欧阳修。③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④教谕:县学教官。⑤海宁:地名。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即知其意而善之效:模仿 B . 方侍郎苞大重于京师矣名:名望,名声 C . 尝作诗以海宁查侍郎慎行视:同“示”,给……看 D . 为文力夺:改变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

    3. (3) 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 (1) 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 ⑵          →书架伴“我”成长
    2. (2) 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 (3)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4. (4) 在第⑯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⑱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 (5) 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