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 /11 /11.1 过秦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

更新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选出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 . 膏腴(yú) 藩篱(fān) 崤山(yáo ) 蒙恬(tián) B . 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 C . 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墨翟(zhái) D . 隳名城(huī) 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
  • 2.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 B . 制其弊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 . 陈利兵而谁何 倔起阡陌之中 D . 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
二、选择 简答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卓则必绝,远则自离。贾谊因他的         , 自然而然地与他同时代的人离绝了。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但文帝也一样脆弱。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愿意重用也很信任贾谊的,但他未必就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一边是功高盖主的老臣,一边是        的后生,两边既已势不两立,        , 文帝只能倾向前者:没有前者的拥立,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前者的支持,也没有了他的明天。

    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同时也与个性有关:贾谊的性格太躁急,太傲慢。躁急则不能待人,不能捺住性子等待时机。傲慢则不能兼人,他总是嫌那一批老臣太愚拙无识,不屑于与他们为伍。更不能把他们拉入同一战壕,与他们一同作战,而是欲凭一己的力量,挟文帝之权威而获成功。不能待人兼人容人,事业还未开始,自身就已         。偏他又那么脆弱,一贬长沙,就哭泣不止。逾数年,在寄托了他最后希望的梁怀王骑马摔死后,脆弱的贾谊在多日的哭泣之后,赍志而殁。

    1. (1)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 .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 . 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群而不党    初出茅庐    千钧一发    身单力薄 B . 卓尔不群    乳臭未干    剑拔弩张    身单力薄 C . 群而不党    乳臭未干    千钧一发    形单影只 D . 卓尔不群    初出茅庐    剑拔弩张    形单影只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三、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节选)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苏轼《贾谊论》节选)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B . “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C . 洛阳,地名,在今河南。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洛阳”应在洛水的北面。 D . 愚,谦辞,用于自称,可译为“我”。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古代表示谦称的词还有“家”“舍”“小”“老”“拙”“鄙”“敝”“屈”等。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雍州之地                又皆高帝之旧将 B .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至于夭绝 C . 然秦以区区之地          以决刘、吕之雌雄 D . 为天下笑者,何也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秦论》节选部分阐述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B . 《过秦论》节选部分在对比陈涉和九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C . 《贾谊论》节选第一段写了绛侯、灌婴等人与汉文帝的深厚情谊,说明当时汉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由此苏轼认为贾谊应该从容地、逐渐地与他们结交,使天子无疑虑,大臣无猜忌,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主张了。 D . 《贾谊论》节选第二段作者再次讨论君主与贤人之间的关系,千里马必须遇到伯乐才能有施展大志的机会,因此贤臣要有明主才能大展抱负。苻坚用王猛之例说明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因为贾谊性格比王猛怪异。
    4.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B .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C .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D .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②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过秦论》下篇)

    1. (1) 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B .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C .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D .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倔起阡陌之中”与“越陌度阡”(《短歌行》)两句中的“阡陌”含义不同。 B . “致万乘之势”与“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致”含义不同。 C . 七庙,指天子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常用作国家的代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D . “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与“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壅蔽”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善用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与陈涉对比、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等。 B . 秦设置公卿、大夫和士,专门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导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C . 周朝的政治制度合理并且合乎根本大道,所以国家才能够传承一千多年而不断绝。 D . 材料二告诫后人,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经验教训,取舍有序,变化适时。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5. (5) 秦一统天下,四海归一,但二世而亡,请你根据选文概括秦亡的原因。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 谊《过秦论》)

    (乙)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 (1)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B . 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 . 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D .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3. (3) 下列对甲文《过秦论》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这一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 . 对比论证是“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这一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四、语言表达
  • 7. 下面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四川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徽标,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角度解说两个徽标的相同点。要求:不超过90字。

    图一                        图二

五、微写作
  • 8.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字短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极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震四海”的气势。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单调。用排比的形式来议论说理,可使语言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受到文章无可辩驳的气势,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段文字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运用排比手法。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