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过秦论》下篇)

    1. (1) 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B .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C .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D .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倔起阡陌之中”与“越陌度阡”(《短歌行》)两句中的“阡陌”含义不同。 B . “致万乘之势”与“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致”含义不同。 C . 七庙,指天子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常用作国家的代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D . “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与“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壅蔽”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善用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与陈涉对比、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等。 B . 秦设置公卿、大夫和士,专门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导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C . 周朝的政治制度合理并且合乎根本大道,所以国家才能够传承一千多年而不断绝。 D . 材料二告诫后人,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经验教训,取舍有序,变化适时。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5. (5) 秦一统天下,四海归一,但二世而亡,请你根据选文概括秦亡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