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

更新时间:2024-12-20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

    人物

    观点

    老子

    “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孙子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孟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都主张(    )

    A .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B . 以德治国,恢复礼制 C . 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D . 顺其自然,尊重规律
  • 2.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    )

    政权

    律令内容

    曹魏

    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

    子不孝父母,子弃市

    北魏

    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A . 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 B . 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 C . 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 D . 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
  • 3.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公元1704年,罗马教皇克莱芒十一向中国的教会与信徒发布了七条禁约,内容包括禁止教堂悬挂带有“敬天”字样的隔额,禁止基督徒祀孔、祭祖,禁止教徒家中供奉牌位等。这些禁约( )
    A . 传播了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 B . 折射出中西文化冲突 C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 . 阻断了东西方的交流
  • 4.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在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很多佛像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而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佛教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当时(   )
    A .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 . 绘画技术快速发展 C . 政治权力干预明显 D . 儒家思想产生影响
  • 5.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唐代怀素以“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来书写草书,以“澄明静彻”的心境来诠释书法的本义。影响其书法风格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发展水平 B . 书法技术进步 C . 佛教思想传播 D . 理学思想提出
  • 6.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明代徐光启认为战争要靠实力决胜,重视西洋火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他在通州、昌平等地督 练新军期间,曾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这( )
    A . 反映出边防形势异常严峻 B . 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C . 折射出经世致用理念盛行 D . 实践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7.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
    A . 重视官员道德品质 B .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C . 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 . 削弱士族政治影响
  • 8.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清朝学者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提到: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了该学者(   )
    A . 具有开明进步的文化观 B . 以“经世致用”为宗旨 C . 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D . 已抛弃传统儒学的影响
  • 9.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这些论述都意在强调教育应(   )
    A . 适应国际局势变化 B . 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C .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 D . 为改革开放提供人才支撑
  • 10.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西方某学者指出:“希腊化的过程在托勒密埃及的土著人民中似乎是很小的……在底层,僧侣以外的埃及人企图学希腊语而发迹,在某些情况下,借着采用希腊名字并且变成希腊人,但那不是企图在文化上同化埃及人民。”该学者强调(   )
    A . 外来文化被北非文化同化 B .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C . 北非本土文化影响力深刻 D . 希腊文化中心的逐渐东移
  • 11.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市民文学是中世纪欧洲迥异于骑士文学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嬉笑怒骂、蔑视崇高为讽刺手法,将高雅与粗俗倒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道德的失范和审美观的变异。这反映出市民文学(   )
    A . 具有明显世俗化特征 B . 加剧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C . 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D . 导致了骑士文学走向衰落
  • 12.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如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据此推断(   )

    年份

    事件

    1840

    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

    1849

    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

    1862

    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

    1898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

    1899

    清光绪帝颁布《伤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A . 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 B . 创办图书馆是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 C . 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 D . 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
  • 13.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美国早期的清教徒恪守“内心苦行”原则,把严格自律的生活与勤勉的工作,视为对神圣职责和信仰的检验;把征服新大陆“一片荒凉”的胜利,看成是上帝偏爱他们的明证。据此可知,美国早期清教教义(   )
    A . 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形成 B . 为宪政民主奠定了基础 C .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深入 D . 为西进运动提供了动力
  • 14.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下表是北美人口统计(单位:万人)。该地区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 .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分布越来越广 B .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 . 美洲原住居民遭到大量屠杀 D . 外来疾病导致原住民大量死亡
  • 15.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这体现了对文物古迹保护要遵循的原则是(    )
    A .   完整性 B . 合理利用 C . 原真性 D . 慎重重建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唐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长安城内胡商经营活动集中在西市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 (2)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 17.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外来移民

    材料一  19世纪初~20世纪初美国外来移民统计

    时期

    数量

    来源地

    职业

    1820~1860年

    500万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尤其是德意志和爱尔兰,东欧、南欧移民开始出现

    农民、工人

    1861~1880年

    500万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东、南欧移民逐渐增多

    农民、工人

    1881~1920年

    2350万

    东欧、南欧及东南欧移民数量大大超过西欧、北欧,成为主要移民来源地

    农民、工人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 (1) 根据表格,概括出这一时期美国外来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881年至1920年,外来移民达到高峰最主要的因素。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
  • 18.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觉醒下的近代中国文物保护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王韬参观大英博物馆时提出,“纵令士庶往观,所以佐读书之不逮而广其识也”。

    19世纪80年代

    康有为提出,“博物院等项,当令其属之于公,勿据为一己之私,于是任其制度之新奇,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并倡导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

    1905年

    张謇奏请建设帝宣博览馆,并仿效日本“尽出其历代内府所藏,以公于国人”。同年创办南通博物苑,是国人创办的具有近代意义的首个公共博物馆,由通州师范学校管理,发挥其辅助教育的功能。

    1907年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以40块马蹄银换取了完整的敦煌文书3000卷,文书及零碎残篇6000多件和五箱佛画,并偷运出境。

    1916年

    民国政府认为文物“非但供考古之研究,实关乎国粹之保存”,颁布《保存古物暂行办法》,扩大文物保护范围,责任愈加具体。

    1925年

    故宫博物院开放,文物由皇室独享到全民共享,实现了文物公有。

    1927年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拟用飞机将所得之材料运往外国”,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

    1930年

    政府出台《古物保存法》,将文物国有原则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

    1933年

    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中国文物保护的演变进行历史阐释。

  • 19.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从图中选取一组人口迁移路线,概括指出其路线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