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实 | 结论 |
A |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 体现注重颐养生命、未病先防的中医学思想 |
B | 明朝时,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通过不同途径引入中国 | 中国与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
C | 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家用电冰箱,主要用于食物保鲜 | 食品保鲜技术已完全实现智能化 |
D | 二战后,支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 清除了贸易壁垒,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
材料1 |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 |
材料2 |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
材料3 | 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而祭之 |
材料: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自身的重要内容。下表呈现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几个研究视角。
研究视角 | 主要内容 |
A.“大一统”与德法相依政策 | 大一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政策,德法相依就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政策。自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都制订了颇为严密细致的律令,前后相续,与礼德互为表里,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中,法律的儒家化与慎刑原则值得重视。 |
B.“大一统”与民惟邦本政策 | 大一统包含着人本、民本的思想关怀,大一统与民本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封建王朝采用度田、占田、均田、限田等方式调整土地,抑制兼并,保障小农利益。还通过赋税制度调整,平均财富,稳定民心,如唐代中叶两税法和明代一条鞭法,就有均衡财富的意图。 |
C.“大一统”与基层治理举措 | 大一统要有一套严密稳定的基层组织机构做保证。秦汉后,基层乡里已纳入国家治理体制,独立于国家控制之外的基层组织几乎不存在。兴修水利、储粮备荒、赈济抚恤等,也是政府经常采用的基层社会救济措施。 |
D.“大一统”与权力制衡原则 | …… |
——据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1876年,英商在沪擅自修筑吴淞铁路,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共建铁路干、支线170余条,长2.71万公里(含台湾铁路)。这些铁路的所有制,含外国资本、国营、商办及官商合办四种。旧中国国家分裂,战乱频仍,帝国主义又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这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筑路环境。许多铁路筑筑停停,成了“胡子工程”;有些仅作了规划,而未开工;有的开了工,又中辍;有的建成了,后被拆除。由于多头修路,依赖外国,旧中国铁路的技术标准、设备型号和管理制度等无法统一,五花八门。
——摘编自陈晓东《旧中国铁路业的缩影》
材料二:1957年10月,中国建成了贯通南北、具有世界水平的武汉长江大桥,结束了长江上没有铁路的历史。1958年元旦,成都火车站举行了宝成铁路通车仪式,“蜀道难”从此成为历史。青岛四方厂仿制国内现有机车,造出“解放型”蒸汽机车,随后自行设计出“胜利型”“和平型”蒸汽机车及内燃电力并重的“东方红型”机车。
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采用社会融资的方式修建铁路。截止2006年底,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7.6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成为了真正的铁路大国。1997年起,中国铁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干线大提速。2007年第6次提速后,中国迈入高铁时代。截止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经通过铁路、公路深度链接“一带一路”大发展战略下的沿线国家,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一条条互联互通的繁荣之路不断崛起。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
材料一 罗塞塔碑铭文是公元前196年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用古埃及语圣书体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世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在公元4世纪后彻底失传。但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
——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等
材料二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以期实现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拿破仑十分重视埃及古迹,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学者们负有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和古迹的重任。1799年,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西支流入海口附近的拉希德村修筑防御工事,偶然掘出一块布满稀奇古怪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碑断片。1801年,英国打败法国,夺得了埃及的宗主权,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移至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厅,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时至今日,石碑上的标签仍写着:“不列颠军队征服埃及的战利品”。
——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材料如表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
时期 | 表现 |
1862年 | 《宅地法》规定凡有意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移民均可获得160英亩土地。 |
1864年 | 国务卿西沃德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 |
1868年 | 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或随时往来,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 |
1882年 | 《排华法案》宣布禁止华工入境10年,禁止华侨加入美国国籍。 |
1924年 | 国会规定除菲律宾人以外的亚洲移民没有资格取得公民权。 |
1929年 | 实施原籍法,规定一年内可被接纳的移民总数为15万人,并按1920年美国人民原籍的比例来对欧洲各国分摊。 |
|
|
1940年 | 罗斯福政府放宽除德国以外的外国移民签证的限制。 |
1950年 | 《难民法》允许接受20.5万“被迫流亡者”进入美国,杜鲁门认为,美国应该趁机肩负“自由庇护者”的使命。 |
1965年 | 《移民与国际法修订案》废除种族配额制度,基于关键技能、卓越艺术、难民身份等设立八个类别优先,同时实行“先来先得”的政策。 |
1990年 | 颁布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
——摘编自周跃军《试论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演变》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