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便作死生分,袖里短书怀老笔。
下联:,春来绿树满天涯。
春天的婺源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当冬天还没有完全离去,婺源的春天就悄然来临了,万物 méng fā,莺歌燕舞, cǎo zhǎng yīng fēi。当清晨的 wù ǎi散去,看,一朵朵争春的油菜花次第开放,只只离家的燕子翩然而归,就连____好久的小虫们也再现了身影……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婺源县政府推广并通过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的休闲旅游政策。
①méng fā ②cǎo zhǎng yīng fēi ③wù ǎi
示例:鲁迅弃医从文,自尊自强,堪称“中国脊梁”。
仿写: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①渔人甚异之 ②才通人 ③阡陌交通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说说再生纸
①再生纸是以废纸(又称二次纤维) 为原料(或主要原料) 而生产出来的纸张。目前,我国对再生纸环保标志产品的规定是:使用100%的废纸浆,否则就不能算作环保产品。
②我国宋代便已开始利用废纸抄造再生纸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写得更明白:“废纸去墨污,浸烂……再造……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名曰还魂纸。”显然,这里说的还魂纸就是再生纸。由此可知我国利用再生纸的历史是很早的。
③在西方,直到1800年英国人库普斯才开始想到并利用废纸来造再生纸。当时,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对废纸还有一些限制,如废纸不能太脏、墨迹不能太多,否则影响成纸的外观质量。1874年,德国使用上了碎纸机,接着又成功研制了疏解机、清洗机等。1905年,德国人亨利和皮蒂茨发明了废纸脱墨技术,从而扩大了废纸的回收范围。20世纪70年代,鉴于全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日益恶化,造纸业掀起了废纸再生工程之热潮,促使循环经济向前发展。
④现在,再生纸的生产过程相对于木浆抄纸制造要简单得多,只需先把废纸离解、脱墨、洗涤、漂白,再经过打浆、调料,送上造纸机进行制造就便完成了。
⑤一般人认为,废纸纤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会造成纤维结构损坏(产生角质化作用),反复回用会使废纸浆中的半纤维素流失,成纸强度势必减弱。其实,在废纸的循环利用过程中,由于原料中的木质素被“胶质化”,使纤维的结合力和弹性增加,成纸强度反而增大。关键是处理时的工艺条件,如果再添加一点化学助剂,对改善再生纸的物性是有利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再生纸的质量不好。相反,有的指标(如松厚度) 会更好,印刷效果也好。
⑥利用再生纸的最大功效在于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据统计,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用来抄造再生纸0.85吨。相当于少用木材3立方米,化工原料0.3吨。故有人说:“使用一箱再生纸,等于保护一棵树。”此外,利用废纸为原料来制造纸浆,可以省去若干工序,大大地节省了能源的消耗:每利用1吨废纸,可节省电力600度,标准煤1.2吨,水100立方米
⑦在再生纸的制造过程中能控制和降低污染物的产生。一般制浆造纸过程中会产生黑液、中段水和白水,它们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废纸制浆中没有黑液,故大大地降低了污染程度。至于中段水和白水,则比较容易处理。再生纸制浆过程中可以节省60%的用水,还使废水的排放量减少50%,尤其是可以省去造纸前期的几道工序。废纸制浆比原木制浆降低了75%的空气污染、35%的水污染。
⑧使用再生纸还能保护视力。众所周知,纸张的白度过高、光线反射过强对阅读是不利的。研究发现,纸张白度在82度左右,对阅读是适宜的。因为再生纸的白度比较低(色泽发灰) ,通常最高漂白到84度,所以大大减少了对眼睛的伤害。
家乡的渔鼓
李海流
①我出生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几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小人书,能滋养我干涸而荒芜心灵的就是乡村渔鼓了。相传渔鼓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种劝善方式,后来演变成历史小说、神话典故的传播载体传入民间。渔鼓这种器乐是用三尺左右的圆竹筒,外敷油漆,一端用猪或羊的护心皮或鱼皮绷蒙做成的。演奏时左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时击敲,以配合说唱。简板的尺寸、质地各有不同,一般以竹木制作,长者约五十厘米,短者约二十五厘米。一面渔鼓、一副简板,再加上伶牙俐齿,乡村的渔鼓艺人行走天下,云游四方。
②童年的印象里,到村子里唱渔鼓的艺人很多,隔三差五地来一个,大都以乞讨为生,现在想来,或许是受“蓝采和持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的影响,渔鼓仿佛是为募捐化缘量身定做的工具。多年后,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的情境:每当大门口有“渔鼓拍到主人家,六畜兴旺人丁发”之类的渔鼓词唱起来,母亲总会接过艺人的大搪瓷缸到自家的泥缸里舀上半碗粮食端到门口,唱渔鼓的人便会将随身背着的布袋打开,将粮食倒进去。有时遇上家人正在吃饭,唱渔鼓的人便会递上一个大碗,让母亲给他盛上一碗热饭,夹一些菜卷在煎饼里。接过饭菜,唱渔鼓的人收起渔鼓和简板,蹲在门口的大槐树下香甜地吃起来。吃完,有时还会唱上一段《十三款》或《张果老逃婚》以示感谢,俚语民谣,声情并茂,唱完拱手而别,再前往下一家。
③三十年前,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渔民逢年过节、生辰喜庆、婚丧嫁娶,渔鼓助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红白喜事,乡下人讲究个排场,图个热闹,请来一班渔鼓艺人,常常是唱到大天亮,一个人唱累了下去休息,另一个人接着上场,轮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来看热闹。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孩子,每每周围十里八村有唱渔鼓的,总是追着看热闹,不顾饥寒,乐而忘返。那时,演唱渔鼓的舞台也不尽相同,逢年过节大的喜庆活动,往往在村中学校的操场上搭个舞台,那是一种正规的场所,听渔鼓的人来自四邻八乡,场面比较隆重。其他情况下大多因地制宜。
④人们多称渔鼓艺人为“先生”,因他们要穿长袍马褂。演出之前,“先生”敲响渔鼓,听众来得差不多了,然后开书。说唱时,坐唱为主,兼有站立和走动。说、唱结合,讲究赶板、夺词,叙述故事时则强调情、气、神的表现。唱渔鼓的师傅不仅会演唱,而且会说故事、会表演,技艺高超的还精通口技。说唱时,可根据不同情节或情绪的变化,产生快慢不同的节奏。鼓与板相配合,板以重拍为主,通常以五鼓三板固进行伴奏。印象中的唱渔鼓类似于说书,但不同的是要以渔鼓来伴奏。渔鼓的故事丰富多彩,有缠绵缱绻的男女恋情,有闻所未闻的历史掌故,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传说,但更多的还是风云际会的英雄传奇,像《三国》《水浒》《西游》《杨家将》 《岳飞传》之类,内容绝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⑤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渔鼓的声音了,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都很难觅到说唱渔鼓的艺人了,然而,我对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乡村渔鼓,却有着独特的感情。我爱声声渔鼓,它像家乡的大运河一样在我心中长流不断,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风韵,犹如穿越岁月时空的天籁之音,在我耳畔久久回响。“咚咚咚————”童年的渔鼓声又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
渔鼓艺人募捐化缘→→→。
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②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