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04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下·娄底期中) 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下选项,可以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农民问题关切的是(   )
    A . 没收地主和富农全部财产 B . 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 C . 对农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D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 (2024八下·娄底期中)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如图为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币。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

    A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 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3.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
    A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C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提升了战略威慑力
  • 4. (2024八下·娄底期中)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中共七大 C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中共八大
  • 5. (2024八下·娄底期中) “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一国两制”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一五计划的开始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7.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金和资源的严重匮乏。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 . 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了基础保障 B . 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逐渐改变 C . 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 . 使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 8. (2024八下·梁子湖期中) 武汉不仅是江城,更是桥都,一座又一座的桥梁,让“跨越天堑”的理想成为现实。武汉长江大桥巍然屹立60余年,甚至遭受过70余次轮船撞击,仍“身体结实像青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   )
    A . 新中国成立前夕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 改革开放时期 D . “大跃进”时期
  • 9. (2024八下·娄底期中)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A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10. (2024八下·娄底期中)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八大
  • 11. (2024八下·娄底期中)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欢腾,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迎。”这部“文献”是(   )
    A . 《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2. (2024八下·娄底期中)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58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理过程中掀起的重大失误(    )
    A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 提出八字方针,调整经济
  • 13. (2024八下·娄底期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这件事留给我们的主要反思是( )
    A .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 . 提防领导人对形势的误判 C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完善民主与法制
  • 14. (2024八下·济阳期中) 某网站征集“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要求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所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其中,1978年的解说词应是(   )
    A . 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 .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C .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 D . 建成小康,圆梦中华
  • 15.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根据邓小平的这段话,中国共产党最终确定了(   )
    A . “两个凡是”的思想 B . “本本主义”思想 C . 实事求是思想 D . “左”倾思想
  • 16. (2024八下·娄底期中) 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包干到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能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市场经济体制
  • 17. (2024八下·娄底期中)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由此,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发展乡镇企业 B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 增强企业活力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 (2024八下·市南区期末) 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经济特区是(   )
    A . 深圳 B . 广州 C . 厦门 D . 上海
  • 19.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 习近平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 20. (2024八下·娄底期中)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 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 21. (2024八下·长沙期末)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哪一次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 . 中共十一届三全会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22.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
    A . 国家富强 B . 民族振兴 C . 人民的梦 D . 民族复兴
  • 23.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中共十八大以来,属于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举措是(   )
    A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提出“五大发展”的新理念 C .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D .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24. (2023八下·新晃期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深入人心,它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哪一理念的生动写照(    )
    A . 协调 B . 绿色 C . 开放 D . 共享
  • 25. (2024八下·娄底期中)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二、综合题
  • 26. (2024八下·娄底期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篇】

    材料一: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

    ——《中国曙光》

    【政权巩固篇】

    材料二: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工业强国篇】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艰苦创业篇】

    材料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图人物: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历史事件使“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请你列举一位该场战争中的“英雄模范和功臣”的名字及英雄事迹。
    3. (3) 材料三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此,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了什么计划?
    4. (4) 请你从上图中选一位人物,简要介绍他的事迹。
  • 27. (2024八下·娄底期中)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摘自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材料三: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材料四:见下图

    1. (1) 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历史性决策?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农村改革”最早在哪里开始?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这一改革能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任意两个即可)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呈现出的特点。
    5. (5) 根据以上材料和探究,请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 28.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

    材料二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P53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请把①处的思想理论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精神的内涵。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三、论述题
  • 29.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请依据下面三幅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结论:综上所述,以上三次农业改革,都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