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0分。)
  • 1. (2024八下·呈贡期末)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 . 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B . 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C . 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 D .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2.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 .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 . 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 3. (2024八下·仁寿期中)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B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4.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如图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 . 分别标志着封建制度结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时期法制建设成就 C . 分别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 . 分别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5. (2024八下·仁寿期中) 关于下面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 . 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 .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 . 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 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 6. (2024九下·凉州模拟) 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开起。参加庆典的王金风激动地说道:“你说多少年了吧?109年!就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啊,是不是啊?我想这个红旗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   )
    A . 重庆谈判 B . 渡江战役 C . 开国大典 D . 三大改造
  • 7. (2024八下·仁寿期中) 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第二个“天安门”,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南昌起义 D . 新中国成立
  • 8. (2024八下·仁寿期中)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过程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全过程 D .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 9. (2024八下·五莲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其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的是(    )
    A . 全境解放 B . 社会主义 C . 国家富强 D . 民族独立
  • 10. (2024八下·惠山期末) 流行词汇是时代的反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这表明我国(   )
    A . 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D .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 11. (2024八下·大东期末) 1952年12月6日,《朝鲜人民日报》头版以《烈火炼真钢》为题,对志愿军战士易禄亨舍己救人、在火海中抢救朝鲜老大娘及其家人的英雄事迹作了报道,称赞他是“中国好儿女”。这篇报道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   )
    A . 洗雪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耻辱 B . 为了正义事业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C .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D . 稳定了朝鲜局势,维护了地区和平
  • 12. (2024八下·仁寿期中)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和“邻人”分别是指(   )
    A . 英国和朝鲜 B . 日本和朝鲜 C . 美国和朝鲜 D . 美国和越南
  • 13. (2024八下·封开期末)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 .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14. (2024八下·顺平月考)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问题,由此可知(   )

    军事方面

    新解放区农村

    城市经济

    党建方面

    国际关系

    追歼华南、西南国民党残余,解放台湾、西藏

    完成土地改革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

    反贪污腐败

    抗美援朝

    A . 新中国面临形势依然严峻 B . 美国是我国最大安全威胁   C . 必须照搬苏联经验搞建设 D . 首要任务是完成三大改造
  • 15.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决定这两次调整的根本因素是(   )

    A . 配合工业结构转型 B . 文化生活的丰富 C .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 . 科学技术的进步
  • 16. (2024八下·青山湖月考)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
    A . 土地改革 B . 抗美援朝 C . 三大改造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7.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下面为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图。由图可见,“一五”计划(   )

    “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

    A . 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 . 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 . 注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着眼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 18. (2024八下·仁寿期中) 1956年7月19日,沈阳一架银白色歼击机滑跑了很短的距离,昂首直插蓝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试制成功新的喷气式飞机”。该项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
    A . “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 B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 D .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 19. (2024八下·南昌期末)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不同的变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             ②土地改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0.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中共八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③④
  • 21. (2024八下·仁寿期中) 根据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新变化”是指( )
    A . 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 .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完成
  • 22. (2024八下·宜春月考) 1958年5月,在省委向中共中央提出的“二五”计划的建议中,钢的指标为45万吨,平均每年9万吨(1957年产量为2600吨)。6月,省钢铁工业会议在清远举行。会议要求1958年内全省建设炼铁炉1659座,产钢100万吨……使广东成为生产钢铁工业基地。这表明(   )
    A . “左”倾错误泛滥 B . 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C . 广东成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 D . 广东钢铁工业发展落后
  • 23. (2024八下·白银期中) 下图所示是部编八下历史教材目录(局部),它反映的是我国1953-1976这阶段的历史,请问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是(   )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A . 民主主义革命由失败逐步走向胜利的时期 B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 24. (2024八下·仁寿期中)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电影作品《邓稼先》 B . 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 . 《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 .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提纲
  • 25. (2024八下·新华期末)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曾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话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的(   )
    A . 背景 B . 性质 C . 进程 D . 作用
  • 26. (2024八下·珠海期中) 如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A . 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 . 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 27. (2024八下·仁寿期中) 阅读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的推动 B . 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 C . 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是由“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所致 D . 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
  • 28. (2024八下·仁寿期中)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的说“当年18户农民拼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 . 上海浦东 B . 广东深圳 C . 海南省 D . 安徽凤阳小岗村
  • 29. (2024八下·道里期末)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传记

    《邓小平时代》

    图片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领导人讲话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歌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

    ,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30. (2024八下·仁寿期中) 20世纪80年代,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 .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B .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
  • 31.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 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 100 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某军队跨过鸭绿江

    材料三 毛泽东说∶"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被美国控制,如果整个朝鲜也被它占领,中国就会处于美国势力南北夹击的态势下,而它随时可以找到借口对中国进犯,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保障。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 到 1953 年春……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共没收分配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房屋、粮食。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 (1) 材料一的"70 年前的今天"具体指哪天?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哪三座大山?
    2. (2) 材料二中图片里军队的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为什么要跨过鸭绿江?举出一位这支军队里的战斗英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共中央作出"积极对策"的依据。
    4. (4) 根据材料四归纳1953 年中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 32. (2024八下·仁寿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果断而正确的。”

    材料三  沿海沿江城市开放得差不多之后,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面向中亚、西亚的广阔市场,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内陆新的国际化都市。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时期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说出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前后的城市面貌分别是怎样的?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指出它在对外开放中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