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②中共一大召开
③巴黎公社 ④十月革命
1929年 苏联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 德国纳粹党上台 1933年 美国宣布实施新政 |
材料一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粗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诚然,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骨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并且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材料一 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材料二 1789年8月,文献规定: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三 美国各州代表于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反复讨论,制宪会议最终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即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使美国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为联邦制国家,使13个州真正联合为统一的国家实体。
材料四 美国内战初期战争情况统计表
战争名称 | 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 | |
参战方 | 联邦军(北方) | 联盟军(南方) |
参战兵力 | 28000人 | 30000人 |
结果 | 联盟军队胜利 |
材料五 内战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领土不能够得到统一,或者劳动力体制得不到统一的话,后面的大工业化还会推迟,或者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很多美国历史学者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六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那就是刀剑和思想。从长远看,刀剑最终要被思想所征服。”
——拿破仑
材料一 下表所示为一些政治家评价1787年美国宪法的观点。
时间 | 政治家 | 观点 |
1787年 |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 | 我支持这部宪法,尽管它有很多缺憾 |
19世纪中后期 | 威廉·格莱斯顿(英国) |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的最美妙的杰作 |
19世纪末 | 孙中山(中国) | 美国达到今日这样的富强,是由于联邦宪法 |
20世纪初 | 威尔逊(美国) | 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
20世纪60年代 | 马丁·路德·金(美国) |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
——摘编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
材料二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摘自《人权宣言》
材料一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技术装备都已陈旧落后,因此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而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实现了转型,转型产生的一大成效是: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工业生产力,成为国家力量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迅速地改变着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摘编)
材料三 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材料四 苏俄“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材料、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五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一: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但是,实力后来居上的德国其殖民地只有英国的1/10,德国与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年级下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年,轴心国把控着局面。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四:1914年,当战争在欧洲爆发,相当一部分部队仍然骑在马背上。但当战争要结束时,速射机枪、空中轰炸、坦克攻击和化学武器的应用已是司空见惯。任何关于战争的浪漫想法,都被射程超过20英里的大口径炮弹、机枪的弹雨、致死性的毒气给毫不留情地打个粉碎。战争双方都穷尽最大的努力来利用现有的技术,或发明新的武器,以期能够取得哪怕一点点相对于敌人的优势。大规模的听音器让他们能更早地发现敌方飞机,装甲车辆使他们能防御轻武器的打击,坦克能轻松地突破铁丝网和壕沟,电话和日光反射信号器让他们跨越遥远距离通信,飞行器打开了战争的全新立面。新的技术产生了更具杀伤力的武器,新的战术让旧的进攻方式过时,这些让前线的战士们更加强大,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摘自华声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