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无愧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②我国取得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胜利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④我国成功复制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孕育形成的重大经验
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奋斗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
③服务“中国之治”主导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
④基层社会治理中重视人民主体地位作用的成功经验
①通过制定法律为从严治党提供法律及制度保障
②表明党坚定把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高度自觉
③规范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④是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需要
①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②履行促进社会发展职能
③履行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④履行保卫国家安全职能
①上海市人大代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了立法权
②上海市民立法参与的政治素养高,有利于集中民智
③地方立法有利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④该市人大将立法过程与普法过程有机结合
①政协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凝聚发展合力
②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③政府要对人民政协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政协监督
④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行使审议权提升履职能力
①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各党凝心聚力领导民族复兴
②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挥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③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
①创新基层治理形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
②激发多元主体热情,提升基层行政效率
③完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基层管理水平
④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形式,扩大民主权利
①作为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③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积极履行相关职能
①行使国家立法权,筑牢节约用水法治保护屏障
②通过制定行政法规,依法保护我国水资源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共建节约用水良好生态
④根据国情和实际,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善之法
①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②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体现司法温度,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
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推进良法之治,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良法才能得到社会遵从
①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确保基层治理实践高质高效
②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推动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发挥德治滋养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道德底蕴
④运用整体智治方式,促进基层政权体系高效运转
①法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④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2977名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人大代表;归侨代表42名;妇女代表790名;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其中有56名农民工代表。
从城市“小院议事厅”到农村“屋场恳谈会”,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人民网2024年度“我给两会捎句话”征集留言超28万件。
过去一年,作为对去年两会提出的建议和提案的回应,中国国务院出台了2000余项政策措施,一系列经济发展和人民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中国民主的触角深入至最基层,用心传递千家万户的声音,用诚意满足广大人民的诉求,用一个个生动实践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民至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成功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充分发挥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浙江省委书记强调,杭州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亮点和经典。省长指出,要举全省之力办好亚运会,将“简约、安全、精彩”理念贯彻到筹办全过程,全面做好城市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形象。亚运会坚持“以杭州为主,浙江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56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向社会公众开放,亚运会期间,人们以不同形式参与亚运、融入亚运,表达对杭州亚运会的支持与喜爱。为向世界奉献一场别样精彩的亚运盛会,杭州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与杭州市民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调研,推动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杭州亚运会是如何充分发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大事优势的。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立法起草工作。 | 组织专家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有关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论证。 | 召开座谈会、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党内外、群团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 征求36家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 | 2023年10月,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习近平主席签署第十三号国家主席令。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过程和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