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8 /8.1 荷花淀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选必修中册8.1《荷花淀...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7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  咐 

     孙 犁 

    ①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②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封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③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她的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有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 

    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⑤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⑥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地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⑦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⑧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一个“你”字,生动再现了水生见到多年未见的妻子后既高兴又显得有点木讷,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情景,具有个性色彩。 B . 水生八年抗战回来,在门口和女人打招呼,女人先是因为水生的回来而欣喜地笑,后又哭了。 C . “低下头去”“无力地仄在炕上”,写出了女人听说水生明天又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时,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怨恨。 D . 在送水生去参加战斗的路上,女人坚持一定要水生去爹的坟前看看,是因为八年来,爹为了支持水生的革命,付出了太多。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B . 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比如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的内心情感世界,“呆”中见深情,“呆”中凸显人物性格。 C . 作者借水生嫂的叙述,将水生爹这样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革命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D . 作者善于运用平原地区农村生活的口语,使文章读来通俗易懂,既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又符合人物特定身份。
    3. (3) 《嘱咐》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但很有特色。请结合《荷花淀》,分析两篇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 
    4. (4) 小说中多用对话,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琴和箫

    孙犁

    ①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他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他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

    ②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她也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并把两个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的父亲那里去。

    ③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他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

    ④一天夜晚,或者是什么中秋节日,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

    ⑤“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那里了?”孩子找到了南胡。我帮她定好弦,安放在她那小膝上,孩子就也望着那胡琴筒开始演奏了,但那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

    ⑥冬天,她带了二菱来看我们。她已经能够镇静,只是当从包裹里拿出一双白色的小鞋给大菱换上的时候,她才哭了。

    ⑦这一次,她又把二菱强留给我,说是要到延安去了。不久,我只得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因为我要到别处去工作。

    ⑧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有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我就想:敌人像一个愚呆恶毒的蜘蛛,妄想用脆弱的残网,绞杀有幸福生活的人民和有战斗历史的子弟兵吗?我看见敌人那些炮楼在夜色里摇摇欲倾,因为它们没有根底。

    ⑨已经是初秋,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在田埂上走过,稻穗扫着我的腿,我就像每逢跳到那些交通沟里一样,觉到振奋。

    ⑩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我顺着羊肠小道摸到了泊船的处所,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篙来。

    ⑪现在坐在船上了,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潮气浸到眼皮上来,却更有些清醒了。我开始想到这里也是和大菱二菱旧游之地,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

    ⑫当船将要接近北岸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就在这个地方,”他用篙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

    ⑬他说着,身子很像就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同志,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伤过几个儿女,可是没比这一次伤了我的老心。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刚上船来,你没见过那股欢喜劲儿,她们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那小的也就有十岁,还有像你这样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可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你知道,那些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敌人的炮火里爬过来跳过去啊。那孩子说了就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带着的烟火气、汗土、眼上的泥污,全洗了个干净。那带她们的大同志还说不要洗脸,战斗没完啊,那孩子不管,把头发也洗了洗。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我看见了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就忘去了我那死去的孩子了。我也高兴,就说洗吧,咱们不怕他们。可是就在这个地方,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一小队鬼子跑出来,就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当我赶紧拔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就是我这老没死的倒钻到水里逃了命。”

    ⑭我听下去,无数我认识的孩子们的脸就一一出现在眼前,我检阅着她们,我也一一检阅自己的心、志气。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船夫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

    ⑮那老船夫最后一篙把船撑到岸上,临别他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干到底啊!”

    ⑯我在岸上停了一刻,看见他急转回船去,箭似的走了。我再看看那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但已经不能辨认,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

    ⑰我走向那约定工作的小庄子上去,我甚至忘记了那附在我裸露的腿上的像马蝇一样厉害的蚊虻,我不是设想那殉了难的就是大菱姐妹,那也许是她们,也许不是她们,但那对我是一样,对谁也一样,像那老船夫说的。

    ⑱晚间休息的时候,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第一会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南胡,一个人吹箫,演奏给人们听。

    1942年8月25日晨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的牺牲不事渲染地一笔带过,与前文夫妻间琴瑟和弦的诗意渲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读者频有一种沉重的叹惋。 B . 第⑤段描写的“月色多么皎洁”与《荷花淀》开头描写的“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都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 C . 父亲牺牲之后,母亲放下孩子毅然去延安,既有家仇,更有国恨,与孙犁笔下的众多女性一样,思想上开始了觉醒。 D . “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这句话是说两个年轻女孩的牺牲触动了“我”,让“我”清楚生活的意义。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船夫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船夫对孩子牺牲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愤恨,从而更加坚定了斗争的决心。 B . 小说中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如第⑨段“低垂的稻穗”烘托了“我”处在抗战之中内心的沉重。 C . 小说中多次提到“俊气”,让读者强烈感受到美好事物被摧毁的哀伤,感受到孙犁“荷花淀派”作品中很少感受到的残酷。 D . 孙犁描写战争的小说,有时用平静的语调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但平静之下有波澜,这篇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3. (3) 老船夫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 (4) 请分别从叙述视角、主题表达、语言风格角度,比较小说与《荷花淀》的不同之处。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 花 荡

    孙  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 , 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部分加横线的“敌人的愿望”,指的是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企图扼杀苇塘内的抗日队伍。 B .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C . 从全文来看,老头子“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指的是帮助抗日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和两位小英雄回来。 D .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同时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手里拿着一根竹篙。”此处运用全知视角勾画出位战争年代水上老交通员的形象。 B . “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这里借助细节描写刻画老头子为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C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用意是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做铺垫。 D . “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3. (3) 诗化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常常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头子”的传奇特征的。
    4. (4) 孙犁谈及创作时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环境中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请结合课文《荷花淀》,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善良”和“美好”。
二、语言表达
  • 4. 下面是丹风中学给退休教师的慰问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您的辛勤奉献,奠定了我校蓬勃发展的雄厚基础;您的老生常谈,激励着我校好多孩子的奋发向上;您的爱岗敬业,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年轻的教师。您为学校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您是丹凤教育的宝贵财富,是丹凤人民的骄傲。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我校的发展史上,记载着您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学校再攀高峰的征途中,仍等着您的关注和支持。在新的一年里,真诚欢迎您“常回家看看”,为学校工作抛砖引玉。

  • 5.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50个字。

    “新雅乐”自创立以来已经有二十多首成熟作品问世。它的取材不仅限于古代雅乐,其中有的取材于古典诗词,把经典的古诗词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进行谱写,用现代音乐形式来表现古典诗词之美,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关雎》《春晓》等;有的则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德、礼等思想范畴进行全新创作,代表作品有《礼》《孔子曰》等。“新雅乐”的创作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的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

  •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①。早在20世纪,就有作家写了相关的小说,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地掠夺所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②,应该具有人类的良知。在美苏冷战正酣、军备竞赛如火如荼之际,瑞士作家迪伦马特写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全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此外,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上:一个法学家笔下的罪人,③,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复杂性。

三、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

    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文本(二)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娟《百合花》)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荷花淀》选文开头写女人在院里等丈夫回来,是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而很晚未回家,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 B . 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荷花淀》风格清新淳朴,华美而真挚,其中选文中的夫妻话别时语短情长,“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C . 《百合花》中医生“不用打针了”、“我”的“不要缝了”与新媳妇的“一针一针地缝”,形成对比,突出了新媳妇内心的悲痛。 D . 《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形象,其妙处在于突出“新”字,体现女性之美,写出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深情。
    2. (2) 《荷花淀》和《百合花》被称为“现代诗体小说的双璧”,下面结合文本对“诗体小说”进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荷花淀》和《百合花》,作为战争小说,它们风格清新俊逸,语言优美,富有抒情诗的意味。 B . 两篇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小故事,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C . 《荷花淀》和《百合花》两文中的场景描写,都刻意淡化血腥的战争场面描写,这种温馨情景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美。 D . 水生嫂、新媳妇有着美好的心灵,富于典雅诗性美,但二者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新媳妇柔弱而水生嫂刚强。
    3. (3) 《荷花淀》选文开头两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百合花》结尾“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脸”中,用“青年人”比用“小通讯员”和“小同乡”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来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材料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节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显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 . 材料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 . 材料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 . 材料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 (2) 下列对材料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为了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B . 材料二,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C . 材料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D . 材料一写新媳妇神态、材料二写香雪动作、材料三写水生嫂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形成了“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3. (3) 三则材料中的女性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她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4. (4) 三则材料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三个角度中任选二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文本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也一定会是“这样的”。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文本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 (1) 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 . 文本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 . 文本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 . 文本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 (2)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作者是如何刻画新媳妇、香雪和水生嫂这些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三个文本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二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文本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也一定会是“这样的”。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文本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 (1) 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 . 文本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 . 文本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 . 文本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 (2)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作者是如何刻画新媳妇、香雪和水生嫂这些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很多年过去了,那个中秋之夜的动人故事因为有了这篇《百合花》而永远的芬芳在我们的心间。如今,又一年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请分别为通讯员、新媳妇写一段致敬词,以缅怀那些为了我们今日幸福生活而奋斗追求过的美好灵魂。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荷花淀(节选)

    孙犁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

    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有删改)

    文本二

    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纪录。

    我最喜爱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我的这一组作品,是对时代和故乡人民的赞歌。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

    我认为中国的新文学,应该一直沿着“五四”时期鲁迅和他的同志们开辟和指明的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应该大量介绍外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给文学青年做精神粮食。

    1981年8月5日写讫

    《孙犁文集》自序(节选)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章法得当,注重详略安排。战争题材,对战斗过程、清理战场等场景作了非常详细的叙写。 B . 本文主要以对话来推进情节,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文中妇女或质朴憨厚,或稳重谨慎。 C . 本文有独特的女性视角,透过女性的眼睛写抗日战争,带着特有的细腻温情,隐去血腥残酷又不失家国情怀。 D . 《荷花淀》的地域特色鲜明,女人们善编席子,精通水性,埋伏也设在荷花淀中,处处都体现着水乡本色。
    2.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犁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体小说”。 B . 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有着深远影响、各有地方特色的两个流派。 C . 文本一开头用清风、荷香等意象把读者带进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女子的闲适。 D . 文本二中孙犁指出中国新文学的前路是鲁迅先生等人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应引进相关作品来给文学青年做精神粮食。
    3. (3) 《荷花淀》善用多种手法展现人物情感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小阅读-课内
  • 12. 下列对《荷花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写与实写相结合,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水生及水生嫂是实写,水生父亲及儿子、同村的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对水生夫妻详写,其他人物着墨不多。 B . 小说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 C . 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对薄雾、清风、荷香等有水乡气息的景物的描写,与质朴而真挚的话别语言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 . 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
  • 13. 《记念刘和珍君》《荷花淀》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以“苦难与新生”为人文主题。请你依据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拟定一个“研习专题”,写出专题发言稿的题目和正文提纲。
五、选择题
  • 1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     进了荷花淀。

    ②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     出头来。

    ③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    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④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     出来。

    A . 驶    露    冒    伸 B . 驶    冒    露    伸 C . 窜    露    冒    钻 D . 窜    冒    露    钻
  • 15. 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小说《荷花淀》选自孙犁文集《白洋淀纪事》。 B . 《荷花淀》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主要人物是一群青年妇女。 C . 《荷花淀》采用纵剖面的方法,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段。 D . 写景清新,细节生动,对话传神,这几点是《荷花淀》的主要艺术特色。
  • 1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今全球通胀继续攀升,世界主要经济体必将联手干预市场、控制通货膨胀继续肆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欧美各国都把压制原油价格过快上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目标之一。

    ①如今这种危险已经蔓延到发达国家

    ②并加剧了社会动荡的风险

    ③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消费受到抑制

    ④美国政府也已感受到通胀导致的公众的不满和压力

    ⑤欧元区通胀率上升至2.7%,超过了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

    ⑥今年以来,不断高企的油价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成长

    A . ③⑥①⑤④② B . ③①⑤④②⑥ C . ⑥③①②④⑤ D . ⑥③②①⑤④
  • 17. 结合语境分析理解下列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点,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①乖巧伶俐 ②憨厚质朴 ③忸怩羞涩 ④谨慎稳重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 . a① b② c④ d② e③ B . a① b① c④ d② e③ C . a③ b② c④ d② e③ D . a① b② c② d④ e③
  • 18. 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
    A . (nì)      (xiāo)烟    (niǎo)水 B . (juē)着嘴   打(diǎn)    脱缰(jiāng) C . (líng)角     虾(lǒu)    (wéi)眉 D . (sǔn)指头   (zhǔ)咐    白洋(diàn)
  •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长江、黄河虽然是大自然的产物,但如今已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

    A .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 . 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 . 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 .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在这些打上了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上
六、微写作
  • 20. 《荷花淀》中“夫妻话别”时水生嫂的话温柔似水,表现出她温顺、体贴的个性,她对丈夫极为依恋,但她又是有勇气的,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请把她的话改写成个性泼辣的女人的语言,表现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去参军。要求:语言简洁、通畅,300字左右。
七、小阅读-课外
  •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标志着作者(孙犁)的创作达到成熟境界的,是发表于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荷花淀》。这篇小说比《芦花荡》早发表了三个半月,是它的姐妹篇,因为它们不仅题目对称,而且还分别加着“白洋淀纪事之一”“白洋淀纪事之二”的副题。但实际上也就到此为止,它们在人物、情节等方面并无必然联系。

    《荷花淀》的发表,在延安文艺界引起了关注,当时任《解放日报》副刊编辑的方纪回忆说:“读到《荷花淀》的原稿时,我差不多跳起来了,还记得当时在编辑部里的议论——大家把它看成一个将要产生好作品的信号。”

    “那正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又经过整风,不少人下去了,开始写新人——这是一个转折点;但多半还用的是旧方法……这就使《荷花淀》无论从题材的新鲜,语言的新鲜,和表现方法的新鲜上,在当时的创作中显得别开生面。”

    这个回忆,反映着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我们注意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它使初次读到原稿的人快要“跳起来了”,而且被看作“将要产生好作品的信号”。这好像是说,该作已处于“锋线”位置,大家要紧张地看着它破门得分了。

    事情是不是这样,可以先不管,我们知道,已经产生的事实是,“由于《荷花淀》和其他一系列作品的创作,孙犁作品清新、隽美的风格,逐步在读者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推崇、称道者有之,模仿、学步者有之,受其启发、激励而冀图另辟蹊径者亦有之……孙犁也因此在后来被一些人称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这就是说,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由于《荷花淀》的发表,最终产生了个被一些人称为“山色有无中”的“荷花淀派”。尽管这个流派的有无还可以讨论,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就比次破门得分要深远得多了。

    《荷花淀》只有五千多字,传诵至今,魅力不减。艺术上最难的是创新,有一个“新”已经不易,而方纪一连用了三个“新(鲜)”来称赞它,这就可见它的独树一帜,给当时的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选自郭志刚《孙犁评传》,有删改)

    结合课文《荷花淀》的相关内容,试举例证明方纪的“三新”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