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20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下图是人类文明早期的农耕畜牧产品及交流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最合理的是( )

    A . 早期人类文明地域性和多元性突出 B . 农业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环境束缚 C . 全球性的物种交换起源于奴隶社会 D . 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更具有扩张性
  • 2.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历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中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在这一时期,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等地,在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的、小亚细亚的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   )
    A . 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 B . 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C . 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D . 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
  • 3.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古代埃及和地中海各国,尤其是和君士坦丁堡及意大利各城市有广泛的贸易往来,与印度、中国也经常有商旅往来,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有专供外国人使用的旅社和仓库,埃及的很多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表明古埃及( )
    A . 经济发展巩固了政治独立 B . 对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C . 商业发展达世界先进水平 D . 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
  • 4.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巴比伦法律曾规定,贵族犯罪,其惩罚比对较低等级的同样罪犯要重。《汉谟拉比法典》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部法典( )
    A . 打击了传统保守的势力 B . 确保了法律的至上权威 C . 旨在维护国王专制统治 D . 捍卫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 5.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学者丹尼尔认为: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是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墨西哥和秘鲁;《古代文明百科全书》则把全世界的古文明划分成:埃及、西亚、印度、欧洲、中国和美洲六个地区。上述材料反映出人类古代文明( )
    A . 突破地理环境限制 B . 彼此之间发展平衡 C . 多个地方同时起源 D . 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 6.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在世界不同区域形成了三大轴心文明,即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起初这三个世界之间并没有联系,却奠定了普遍历史,并在精神上将所有人都拉了进去。”这一论述说明,人类早期文明( )
    A . 同步起源、高度繁荣 B . 历史悠久,延绵不绝 C . 缺乏联系,完全隔绝 D . 独立发展,多元共生
  • 7.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如图为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早期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这体现了( )

    A . 埃及的象形文字起源最早 B . 希腊字母是希腊化时期产物 C . 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借鉴 D . 文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 8.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亚历山大东征使原本已经失去发展条件的希腊文化找到了根植于城邦外部的土壤和条件,再度辉煌起来。同时,希腊文化中心也由雅典转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这表明亚历山大东征(    )
    A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 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 C . 恢复了古希腊城邦制度 D . 扩大了古埃及文化圈
  • 9.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公元前550年,正值中国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而在地球的另一边,位于伊朗高原的米底帝国末代君主阿斯提亚格斯的外孙居鲁士二世及其子冈比西斯二世一路狂风扫落叶,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这个“大帝国”是(   )
    A . 亚述帝国 B . 波斯帝国 C . 罗马帝国 D . 亚历山大帝国
  • 10.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法庭,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终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这说明( )
    A . 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 . 判决体现主权在民 C . 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1.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统一货币铸造制度,规定只有波斯国王有权铸造金币;修筑道路,设置驿站: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他的改革主要意在(   )
    A . 增强军事力量 B . 巩固帝国统一 C . 扩大贵族特权 D . 发展奴隶经济
  • 12.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经过平民长期抗争,罗马元老院接受公民大会决议,整理罗马法律刻在铜板上,公诸社会,是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以明文规范,保证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相关权利,也限制了贵族的若干权利。《十二铜表法》的出现( )
    A . 是法律的纯文化与透明化 B . 是平民抗争导致法律改革 C . 目的是为实践正义的理想 D . 促进各阶层政治实力平等
  • 13.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若需赎回俘虏,我们允许将圣物出卖、抵押或质押,因为人的生命比任何圣皿祭服都重要”;关于婚姻有“为父者不得禁止子女结婚”和“保护人不得强娶被解放的女奴为妻”的规定。以上这些规定(    )
    A . 表明罗马法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B . 顺应了基督教成为国教的要求 C . 根植于罗马民主政治的历史传统 D . 体现了法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 14. (2024高一下·泸县月考) 笈多王朝军队的主力由各地藩臣提供,中央的军事管理机构也不健全,不能控制全部战象和军马,地方行政措施也都交于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进行。这说明笈多王朝(    )
    A . 实行中央集权制 B . 君主的权力不断加强 C .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 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
  • 15.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印度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 )
    A . 伊斯兰教的影响力超过了佛教 B . 突厥人入侵印度并建立德里苏丹国 C . 阿拉伯帝国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D . 婆罗门教演变来的印度教实力衰落
  • 16. (2024高二下·雷州期中) 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
    A . 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 B . 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 C . 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 D . 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 17.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使日本(    )
    A . 建立了幕府统治 B . 完成了工业革命 C . 实现了脱亚入欧 D . 建立了中央集权
  • 18.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各地重要城市也有道路相通,沿途设有驿站,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直接对他报告工作。这些举措旨在( )
    A . 展示帝国实力 B . 推进道路建设 C . 强化国家治理 D . 促进文化交流
  • 19. (2024高一下·安顺月考)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宗教改革加强对宗教的信仰 B . 天主教会的管控力较弱 C . 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D . 独立而强大的世俗王权还未形成
  • 20.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关于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 B . 都存在分裂割据隐患 C . 都属于中古时期的文明成就 D . 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 21. (2024高一下·柳州月考) 奥斯曼帝国建立初期,桑贾克(县)是基本的地方行政机构。14世纪,帝国开始设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行省总督由苏丹直接任命,“一个行省由数个桑贾克构成,一个桑贾克又由数个村庄构成”。到17世纪初,帝国行省达到32个。上述变化(   )
    A . 增强了基层政权的自治力量 B . 意在控制欧亚间的商贸 C . 适应了帝国疆域扩张的态势 D . 强化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 22.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 . 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 . 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D . 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 23. (2024高二下·南昌期中) 12世纪,高丽王朝组织编撰《三国史记》,按照本纪、表、志和列传等体例编写,记载了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个政权的历史,是高丽时期最重要的史学成就。这说明( )
    A . 文献史料记载真实可信 B . 朝鲜开始与中国建立联系 C . 高丽善于学习先进文化 D . 高丽全盘吸收中国的文化
  • 24.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11—13世纪,伴随着十字军东征,许多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 )
    A . 民族特色十分明显 B . 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C . 影响欧洲思想解放 D . 贯通了人类的文明
  • 25.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15世纪中期以后,俄罗斯文化更加排斥西欧,更加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孤立,他们认为“可以想象到的最大的恶是西方的拉丁思想方式”。这主要是由于(   )
    A .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迁 B . 基辅罗斯国家形成 C . 西欧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 D . 东正教中心的转移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西方谚语家喻户晓。罗马在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过程中,军队到达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罗马帝国建立以前,罗马的道路绝大部分是出于军事目的修建的,它保证了罗马军团的行军、命令的迅速传达以及粮草供应。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其境内的道路网可以到达统治的所有地区。罗马从共和国末年到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没有道路系统的保障是不可想象的。为了运输方便,道路一般采用直线铺设,道路的宽窄有严格规定,道路坚固耐用。每条道路上的设施完善,罗马统治者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一一驿站,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一个里程碑,碑文记载着道路名称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摘编自王允《浅析罗马道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秦王朝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驰道是秦朝道路网的主干。它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将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联通起来。“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另有一条专为抵御北方匈奴的“直道”,是由名将蒙恬指挥修筑的,全长1400余里。此外,在南方还修了到两广和西南的“新道”。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秦朝驰道修筑得非常坚固,路平道宽,沿路驿站、馆舍和军事设施遍布。秦朝实现了车同轨,全国车辆使用同一宽度的轨距,就意味着车上的主要零部件都有统一标准,更换迅速方便,它适应了秦朝全国土木工程和战争等方面长途运输的需要。

    ——摘编自《秦朝驿站的建立》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道路与秦朝道路的共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道路与秦朝道路修建的共同作用。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历史上修筑国家道路所应具备的条件。
  • 27.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大多数历史学家来说,希腊政治生活中最为典型、最独特的成分就是城邦。很难用一个精确的定义表述城邦这种体制在规模、形态或社会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多样性。粗略地说,城邦是一种由公民(成年男性)、没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妇女和儿童)以及非公民(客籍外邦人和奴隶)组成的共同体。这是一种确定的团体,占据着特定的区域,人们在特定或确定的政治体制下生活,不受外部威权的摆布,足以使其成员感到他们是独立自主的。城邦的大部分土地有可能无人居住,间或有农舍、村庄甚至小镇。但它必须有一个中心地点——宗教、政治、行政管理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点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斯巴达是个显著例外)。一般城邦通常筑有防御工事,总有一个市场,一处召开公民大会的场所,一处司法与政府机关、行政和协商之地;早期政府的类型是君主制或贵族制,后期通常是寡头制或民主制。

    ——摘编自(英)约翰·博德曼等《牛津古希腊史》

    材料二 从公元前334年到前330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叙利亚、埃及以及波斯的腹地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伊朗。公元前331年到前330年的冬天,薛西斯位于波斯波利斯的宫殿被亚历山大付之一炬,波斯领导下的世界秩序正式终结。在攻占了波斯之后,亚历山大解散了他军队中的希腊分遣队,但是亚历山大穿过伊朗北部,继续向东推进,追击逃亡的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25年晚些时候,马其顿人终于成功横跨杰德罗西亚沙漠,为了庆祝对印度的再次成功征服,他们举行了长达一周的畅饮,以表达对酒神的敬意,亚历山大本人则在其中扮演狄俄尼索斯(希腊众神之一)的角色。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是古代将领所能进行的最大胆、最遥远的远征,印度也被牢牢植入了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所熟悉的神话地理体系之中。

    ——摘编自西蒙·普莱斯等《企鹅欧洲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政治的主要特征。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12分)
  • 28.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根据材料,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