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10校联考2023-2024学...

更新时间:2024-05-10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7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34分。以下各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卷的对应选项涂黑)
  • 1. (2024八下·宝安月考) 中国学习西方的共和政体而形成了独属于中国的“新一届政协”,它植根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突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材料意在说明(   )
    A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正式建立 B . 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 .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D . 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符合国情
  • 2. (2024八下·宝安月考)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   )

    ①是指抗美援朝

    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首次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2024八下·海南期中)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 .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4. (2024八下·宝安月考) 流行音乐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表中的内容是我国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歌曲,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反映1949—1953年阶段特征的一项是( )

    阶段

    流行歌曲

    1931—1945年

    《松花江上》《四渡赤水出奇兵》《义勇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

    1949—1953年

    《东方红》《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6—1976年

    《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

    1978年以后

    《春天的故事》《七子之歌》

    A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B . 社会主义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5. (2024八下·宝安月考) 阅读下面我国1952-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三大改造使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贯彻 C . 一五计划促使新中国工农业全力提升 D .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 6. (2024八下·宝安月考) 图所示的内容反映了(   )

    A . 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 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完善 D . 中共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
  • 7. (2024八下·潮州期末) 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道:“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突出表现了(   )
    A . 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 B . 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 . 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 . 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 8. (2024八下·临湘期末) 下列材料中,1982年宪法的第一条内容表述与1954年宪法有所不同,原因主要是(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1954年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2年宪法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 . 改革开放的实施
  • 9. (2024八下·宝安月考)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 10. (2024八下·永吉期末) 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 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其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 .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 .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D .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 11. (2024八下·宝安月考) 下图是历史老师课堂上的板书,板书中的“结论”应该是( )

    A . 三大改造如火如荼 B . 大跃进运动结束 C . 国家出现重大转折 D . 拨乱反正的结束
  • 12. (2024八下·宝安月考) 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了社会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 . 中共二十大——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3. (2024八下·宝安月考)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该变革(    )

    A . 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C . 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D .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 14. (2024八下·和平期末) 有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也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下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 . 城市的改革完全照搬了农村改革的模式 B . 农村改革带动了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城市改革 C .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都是为了提高生产积极性 D . 国有企业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 15. (2024八下·惠东期末) 近年来,中式英语愈发流行,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也赫然出现了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这样的中式英语,甚至《牛津英语词典》还收录了Da ma(大妈)、Tu hao(土豪)等特色词汇。这反映了我国(   )
    A . 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B . 对外开放文化交流频繁 C . 居民文化水平提高 D . 中文成为世界流行语言
  • 16. (2024八下·宝安月考) “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
    A . 科学发展观 B . 毛泽东思想 C . 邓小平理论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7. (2024八下·沙市区期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正确道路。下图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B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2道题,共36分)
  • 18. (2024八下·宝安月考) 2024年除夕夜14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亮相春晚舞台,用歌声唱响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我校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受此启发,围绕“劳动模范评选变迁”开展项目式学习,邀请你一起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一览表(部分)

    时期

    劳动模范评选概况

    典型代表

    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

    党和政府开展了3次劳动模范评选大会,分别在1950年(464名)、1956年(4703名)、1959年(3267名)三年间共评选了843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评选的标准是依据劳动竞赛而定的,主要内容是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

    “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

    “盐田大改造”孙华喜

    “我国第一粒滚珠创造者”宋世发

    “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

    二十世纪

    六七十年代

    劳模评选一度停滞,直到1977年全国性劳模评选活动才得以恢复,分别在1977年评选1次,1978年和1979年各评选2次。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十世纪

    八九十年代

    劳模分布的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劳模的形象不断扩展和丰富,从最初的“不怕苦不怕死”的老黄牛形象衍生为科技创新、精益求精的先进工作者。

    “两弹元勋”邓稼先

    “氢弹之父”于敏

    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中国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科技创新、民族振兴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家对劳动者的创新品质培育日益重视,劳模群体的形象也相应地转向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除了重视创新精神以外,新时期的劳模评选也更加重视其人文精神的考察,对其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

    宇航员杨利伟

    “抗疫国士”钟南山

    ——整理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探究任务一:探时代背景】

    【探究任务二:析演变过程】

    【探究任务三:学劳模精神】

    【探究任务四:悟变迁之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次和第二次劳动模范评选大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劳模评选一度停滞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概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我国劳动模范评选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模身份发生变化的原因。
    4. (4) 从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位劳模中任选一位你熟悉的劳模,为其撰写颁奖词。(要求包含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精神品质,100字左右)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的认识。
  • 19. (2024八下·宝安月考)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对比表

    三次开放

    背景

    影响

    启示

    1840年枪口下的被动开放

    鸦片战争中,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

    中国成为西方殖民者的原材料供应者和工业日用品的消费者,严重冲击和打压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1980年觉醒下的主动开放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

    2020年自觉下的深化开放

    中国开放面临着新的国内国际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政策。

    新冠疫情以来,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彰显了独特的制度优势以及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整理自张为付、陈佩《中国近现代开放的比较与世界意义》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980年觉醒下的主动开放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在1980年觉醒下的主动开放中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及其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