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5-08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下·黎川月考)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589年,中国重新统一时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2. (2024七下·黎川月考) 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的重要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大运河 C . 赵州桥 D . 明长城
  • 3. (2024七下·黎川月考) 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据此可以得出关于隋朝社会发展状况的结论,恰当的一项是( )

    项目    年份

    581年

    604年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A . 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开元盛世到来 B . 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 . 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并发展 D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4. (2024七下·惠民期末)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
    A .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 . 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 . 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 . 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
  • 5. (2024七下·聊城月考) 《旧唐书·崔融传》中记载:“天下诸津(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此记载描述的唐朝社会景象是(   )
    A . 码头林立,政府实行对外开放 B . 水路运输发达,商品交流繁盛 C . 国力强盛,航海事业规模宏大 D . 造船技术高超,城市商业繁荣
  • 6. (2024七下·黎川月考) 唐朝手工业发达。下面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B . 造船、矿冶颇具规模 C . 青瓷、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D . 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 7. (2024七下·新城期中) (唐)高祖武德到太宗贞观年间,女性多穿“羃”(古代遮蔽脸部的巾)。武则天执政后,“帷帽大行,羃渐息”。开元初期,女性“皆着胡帽,靓装露面,无复障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唐朝(    )
    A . 女性社会地位每况愈下 B . 女性服饰丰富多彩 C . 少数民族服饰大受欢迎 D . 社会风气日趋开放
  • 8. (2024七下·滑县期末) “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该论述旨在强调唐诗(   )
    A . 作者地位低下 B . 创作氛围宽松 C . 反映市民文化 D . 批判封建礼教
  • 9. (2024七下·黎川月考) 郭沫若诗曰:“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某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郭沫若这首诗的理解各不相同,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甲认为此诗歌颂鉴真不畏辛苦,在异域传播唐文化的高贵品质 B . 乙认为此诗批评鉴真横渡东海的盲目性 C . 丙认为此诗既批评鉴真的盲目,同时又称赞鉴真的大义 D . 丁认为此诗说明了奈良的社会风气与唐朝一样
  • 10. (2024七下·黎川月考) 观察如图所示的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   )

    A .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 . 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 C .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 . 唐朝与非洲交往密切
  • 11. (2024七下·黎川月考)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 .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B .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 . 为了加强两国的友谊 D . 求取佛教教义
  • 12. (2024七下·黎川月考)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 朱温建立后梁 D . 安史之乱的发生
  • 13. (2024七下·东阿月考) 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
    A . 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 . 危害国家的统一 C . 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D . 形成五代十国
  • 14. (2024七下·黎川月考)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 15. (2024七下·黎川月考) 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这有利于(   )
    A . 形成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 B . 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C . 实现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 D . 推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16. (2024七下·淮安期中) 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 . 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 .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 . 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 .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 17. (2024七下·北京市期中) 宋朝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路”是当时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在“路”设立多个互不统属的机构,如转运司等,他们掌管财政等事务,共同治理州县。这种管理方式( )
    A . 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B . 强化了宋朝的中央集权 C . 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 .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18. (2024七下·黎川月考) 据《文献通考》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 . 实现了富国强兵 B . 触及了权贵利益 C . 改善了百姓处境 D . 缓解了财政困境
  • 19. (2024七下·吉安月考) 北宋曾修改了其与契丹政权边境地区的一些地名,如将“威虏”改为“广信”,将“破虏”改为“永静”等。这一转变是因为(   )
    A . 宋金和议达成 B . 宋夏和议达成 C . 北宋灭亡 D . 澶渊之盟签订
  • 20. (2024七下·黎川月考) 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繁荣并且开放 B . 民族政权并立 C . 南方经济发展 D . 军阀混战不断
二、综合题
  • 21. (2024七下·黎川月考) 隋朝的统一,为隋唐时期300余年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某学习小组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请根据展板内容回答问题。

    展板一【制度创新】

    展板二【交通便捷】

    展板三【经济发展】

    隋文帝于589年灭陈,统一全国。他励精图治,发展政治经济,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1. (1) 写出展板一反映的制度和展板二所示的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A的名称。
    2. (2) 根据展板三,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括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综合展板内容,用史实论证“隋朝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 22. (2024七下·黎川月考) 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共同繁荣的社会,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材料二  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反对势力;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归纳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武则天统治时期在用人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 (3) 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
    4. (4) 以史为鉴,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今天我们建设和谐、共同繁荣的社会,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 23. (2024七下·黎川月考)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一  国际在线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钱珊铭):中国原创歌剧《鉴真东渡》西行美国。歌剧《鉴真东渡》是一部以海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原创歌剧,以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邀请,携弟子先后6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为题材创作而成,艺术地再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

    材料二  遣唐使列表(部分)。

    年份

    使节

    船数

    人数

    主要随行人员

    公元653

    古士长丹、古士驹

    2

    121

    卉正、道昭

    公元717年

    多治比县守、大伴山守

    4

    557

    阿伯仲麻吕

    公元733年

    多治比广成、中臣名代

    4

    594

    荣叡、普照

    公元752年

    藤原清河、吉备真备

    4

    220

    藤原刷雄

    材料三  2019年5月2日,第十四届(中国·瓜州)一场挑战赛在甘肃酒泉市瓜州县鸣枪开跑。唐太宗年间,一位法师在这里经历了追杀、背弃、迷路、彷徨、生死,尽管5天4夜滴水未进几将殒绝,但依然心无所惧一往无前,最终实现了从坚持到超越的伟大升华。

    1. (1) 请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僧人

      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鉴真东渡

      僧人

      6次东渡,历经磨难

    2. (2) 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分析遣唐使来华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遣唐使来华的重大意义
    3. (3) 你认为我们能从材料一、材料三中人物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4. (4) 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 24. (2024七下·黎川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注:安重荣,后晋成德军节度使)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  北宋由于大兴科举、对文官的笼络政策,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对武将频繁调动,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财政收入锐减,出现了立国以来少有的财政赤字。

    ——摘编自高中教材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段史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2. (2) 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3. (3) 北宋议和政策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所述政策的弊端。(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