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

更新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关系: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网格部分表示NaOH扩散的区域,空白部分表示琼脂块未被NaOH扩散的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浸泡时用勺子翻动琼脂,若挖动其表面对实验结果亦无影响 B . NaOH在边长1cm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最大 C . 本实验可说明,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D . 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 2.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如图表示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细胞a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下降 B . 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 干细胞分化成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器的种类、数量会发生变化 D . 白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与造血干细胞相同
  • 3.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 . 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 . 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或E→F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 . 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 4.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选择根尖不同部位均为2mm的切段作为实验材料,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表所示。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压片

    根尖1~3mm处

    +

    +

    +

    根尖1~3mm处

    +

    +

    +

    根尖5~7mm处

    +

    +

    +

    +

    A .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 . 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 . 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D .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 5.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下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 ① ② B . ② ⑤ C . ③ ⑤ D . ① ④
  • 6.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图所示细胞都含同源染色体,都含有8条染色单体 B . 甲、丙图所示细胞只含有8个分子,丁图所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 . 乙、丙、丁图所示细胞中,仅乙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且含有2个B基因 D . 甲图所示两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基因不同,原因是发生过互换
  • 7.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下图表示女性某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①一⑤为细胞,a-d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②比①细胞大,物质运输效率高 B . ④⑤的核酸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C . 图中细胞内最多可以出现2条X染色体 D . 细胞死亡可以不经过细胞衰老
  • 8.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玉米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 1/3 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 . 3:5:2 B . 4:4:1 C . 1:1:1:1 D . 2:3:1
  • 10.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后代性状分离比为5:3:3: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AABb个体致死 B . 后代性状分离比为6:3:2: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C . 后代性状分离比为4:1: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 . 后代性状分离比为7:3:1: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 11.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 . 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 . 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 D . 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B、aB、ab
  • 12.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
    A .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B . 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 C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 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
  • 13.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早年研究异色瓢虫斑纹遗传特征时发现了“镶嵌显性”这一遗传现象,即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下图是异色瓢虫两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的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B . F2中的黑缘型与亲本中的黑缘型基因型不相同 C . 新类型个体中,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 D . F2中除去黑缘型的其他个体间随机交尾,F3中均色型占4/9
  • 14.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的杂交实验中,用正交和反交实验不能准确判断的遗传学问题是(  )
    A . 这对相对性状受几对等位基因控制 B . 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C .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细胞核基因还是细胞质基因 D .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 15.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孟德尔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上,进行了包括豌豆、玉米在内的多种植物的杂交实验。最终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揭示了遗传规律。下列与植物杂交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豌豆做实验时必须在花未成熟时除去母本的雄蕊,随后套上纸袋避免自交 B . 孟德尔根据假说进行合理的演绎推理就能证明该假说是否正确 C . 对植物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玉米与豌豆操作上最大的区别是玉米不需要去雄 D . 用豌豆进行实验时,正反交结果一样:用玉米进行实验时,正反交结果不一样
  • 16.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W染色体存在同源区(II)和非同源区(I、III) (图), 芦花鸡羽毛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是一对相对性状,无斑纹仅由位于I区段的隐性基因a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某性状由位于II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有3种 B . 只有位于I、III区段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才与性别有关 C . 有斑纹的芦花母鸡和无斑纹的芦花公鸡杂交,可根据羽毛斑纹确定后代性别 D . 因控制有无斑纹的基因仅位于I区段,故该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 17.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甜荞麦的果形和花药性状独立遗传,某同学将纯种的尖形瘦果、正常花药甜荞麦与纯种的圆形瘦果、小花药甜荞麦杂交得到F1植株,再让F1自交获得F2 , 发现F2中结尖形瘦果的植株与结圆形瘦果植株的比例约为3∶1,正常花药的植株与小花药的植株比例约为9∶7。将F1与圆形瘦果。小花药亲本杂交,子代植株中尖形瘦果∶圆形瘦果=1∶1,正常花药∶小花药=1∶3.仅考虑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亲本圆形瘦果、小花药植株无显性基因,F1的每对基因均杂合 B . 正常花药性状的出现需非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两对基因均为显性 C . F2植株中结尖形瘦果、小花药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大约为7/64 D . F2中的植株有27种基因型,其中圆形瘦果小花药的基因型有5种
  • 18. (2024高一下·云南月考) 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不考虑基因突变)。下面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观察F1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 B . 观察F1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 C . 选择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 D . 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3∶1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 19.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也能见到更美丽的重瓣花(均不育)。单瓣和重瓣由D/d这对等位基因控制。育种工作者偶然发现一种突变株单瓣紫罗兰(丙)很特别,进行如下实验进行遗传分析

    (说明:F1自交产生F2)。

    P

    F1

    F2

    单瓣甲自交

    全为单瓣

    全为单瓣

    单瓣乙自交

    3/4单瓣、1/4重瓣

    5/6单瓣、1/6重瓣

    单瓣丙自交

    1/2单瓣、1/2重瓣

    1/2单瓣、1/2重瓣

    1. (1) 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单瓣花和重瓣花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判断的依据是
    2. (2) 根据丙自交的结果,请推测这种单瓣紫罗兰异常方式遗传的原因可能是致死。
    3. (3) 若要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实验方案如下所示:

      ①实验思路:从甲、乙、丙中选择实验材料,让进行正反交,统计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20. (2024高三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玉米糊粉层的有色和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种子的饱满和凹陷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合有色凹陷玉米与纯合无色饱满玉米杂交,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生长,发现F1中有一株表型为有色凹陷(植株M),其余F1均表现为有色饱满。F1有色饱满植株自交得F2 , F2玉米植株中有色饱满有274株,无色饱满有212株,有色凹陷有91株,无色凹陷有71株。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以上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粒形受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定律,糊粉层颜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2. (2) F2中有色饱满植株有种基因型,无色凹陷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3. (3) 若要在F2中筛选并保留纯合的有色饱满品系,可采取的简便方法是
    4. (4) 导致植株M出现的原因有两种可能:①母本去雄不彻底发生了自交;②父本的某花粉粒控制粒形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确定是哪种原因所致,并写出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及结论:

  • 21.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EeXFY的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然后绘制了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乙、丙中属于减数分裂示意图的,其中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
    2. (2) 图乙绘制了同源染色体对,染色单体条。
    3. (3) 图丁中,BC段的变化原因是,DE段的变化原因是
    4. (4) 图甲乙丙中与图丁CD段对应的有
    5. (5) 图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是
  • 22. (2024高一下·新洲期中)  某野生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有角和无角、弯角和直角,分别由基因B/b和A/a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让一只弯角雌性个体与一只直角雄性个体交配(子代数量足够多),所得F1雌性个体中弯角:无角=1:1,雄性个体全为弯角(不考虑从性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基因B/b位于(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或“Y染色体”或“XY同源区段”)。有角对无角为(填“显性”或“隐性”)。
    2. (2) 亲本交配之后所得F1中,无角雌性和弯角雄性的基因型分别是
    3. (3) 弯角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种,若欲探究某弯角雌性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设计了一个杂交实验,请补充实验:

      实验思路:让该弯角雌性个体与基因型为的纯合雄性个体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情况(不发生突变和互换,只观察表型情况,不统计数量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若子代,则该弯角雌性个体为纯合子;

      若子代,则该弯角雌性个体为杂合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