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04 高尚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更新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3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元主题阅读
  • 1. 课外阅读。

    李大钊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李大钊父母早逝,由祖父李如珍一手带大。祖父管教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受到种种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影响很深。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扫雪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一则小故事。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李大钊对他的儿女们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

    1. (1)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处罚——   

       严格—— 

         新奇——

    2. (2) 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

    3. (3) 李大钊为什么让孩子们去扫雪?而孩子们的外祖母为什么不让去呢?结果如何?
    4. (4) 从这则李大钊教子实践扫雪的小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 2. 对比阅读。

    (一)节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二)节选自《死也不倒下》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1. (1) 读选段(一),完成练习。

      ①用横线画出文段中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②“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句话中“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2. (2) 读选段(二),完成练习。

      用横线画出文段中有关特务与吉鸿昌对比描写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3. (3) 对题目“死也不倒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坐在椅子上死,可以不倒下。 B . 他死也不愿倒下。 C . 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体现了他大无畏的精神。
    4. (4)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段(一)着重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B . 选段(二)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C . 这两个选段都表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解放,视死如归、不惧牺牲的崇高品质。
  • 3. 课外阅读。

    威武不屈的方志敏

        ①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才36岁。为了共产主义,方志敏烈士奋斗了一生。

        ②1935年1月24日,方志敏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如获至宝,马上在南昌豫章公园召开“庆祝大会”。

        ③这一天,南昌城守卫森严,方志敏戴着脚镣手铐,威武地站在一辆囚车上。他环视四周,只见无数个枪口,正威逼着会场上的人群。

        ④当敌人把他推到台上示众时()他开口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很高兴还能和大家见面()能和大家讲话()

        ⑤人们眼流热泪,惊异地望着他,敌人吓呆了。

        ⑥“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⑦“拉回去,拉回去!”敌人吓得慌了手脚。

        ⑧方志敏又继续大声说:“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

        ⑨敌人胆战心惊地把方志敏推进囚车,“庆祝大会”就这样收场了。

    1. (1) 给第④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 (2) 解释词语。

      惊异:

      胆战心惊:

    3. (3) 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4. (4) “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这段话是对方志敏的描写。这段描写说明了

  • 4. 课外阅读。

    张思德短暂的一生

    张思德同志于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一户贫苦的佃农家里。1933年10月,张思德怀着保卫家乡、解放穷人的信念,参加红军当了一名通信员。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7个年头。这年春天,张思德已经在毛主席身边站岗10个月了。他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距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开荒种地,担任农场的副队长。

    几个月以后,眼看着谷子、玉米天天长高、长大了,战士们都特别高兴。农历7月,天气渐渐凉了,农场决定轮流进山烧木炭,好准备过冬,因为张思德曾几次烧过木炭,有经验,农场决定由张思德负责烧炭任务。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在窑洞里干活。张思德用小钻头刨窑壁、窑顶,小白用锨将刨下来的土扔到窑外,山风传来秋雨,打在山林树叶上发出清晰的响声。两个人在窑洞里紧张而有序地干着。

    就在张思德修整右边的窑壁时,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

    “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小白还没有领悟过来,刚要转身,张恩德手疾眼快,一把将他推出窑口,就在这时候,只听见“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坍塌下来的土里边。小白大声急叫:“张思德!”呼喊声穿过山谷,传遍山林。

    张思德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才29岁。

    1. (1)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清晰: 

      坍塌:

    2. (2)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写了人物的什么品格?体会一下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3. (3) 文章通过一件典型事例体现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你能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4. (4) 结合这篇文章,再读读课文《为人民服务》,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下,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 5. ____

    晨雾开始消散,山头从轻纱似的淡雾里露了出来,朝阳染红了这座小荒山。这座荒山虽说不大,山势却十分险恶。怪石横躺竖卧,岩缝里茅草荆棘丛生,根本没有道路,每一步都要仔细观察。我们的手脚胳膊腿,全都叫刺针划破了,沁出了一丝丝的血滴。但渴望着战斗的我们全然不注意这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消灭敌人!

    在接近山头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丛茅草被踏倒了。这就是说,有人到过这里。因为在这乱石丛中,随时都可能受到敌人的冷枪射击,我便找了一块巨石作掩护,向四周观察。

    阿洪嫂已经提着枪绕上了山头。“海霞!有个山洞!”她向我大声喊道。

    快闪开洞口!

    我一边警告她,一边向上攀登。这时四面也都传来了民兵们搜索敌人的喊声。

    我接近了山洞右面,阿洪嫂躲在山洞左面。我看见洞口外的茅草被踏倒了一片,就断定洞里藏着敌人。可是洞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息。阿洪嫂忍不住了,她把手榴弹举了起来,向上探了一下身子。就在这时,洞里扫出一梭子冲锋枪子弹,打得阿洪嫂面前的石头碎石乱迸,火星横飞。阿洪嫂跌到岩石后面去了,我同时也向洞口打了两枪,心想,阿洪嫂可能负伤了。我正要抢过去救护她,却见阿洪嫂一侧身把手榴弹抛了出去,原来刚才是她的一个假动作,欺骗了敌人——我们这员猛将也会动计谋了。但她的手榴弹丢得不够准,在洞口的岩石上蹦了一下就爆炸了。洞里的冲锋枪像急雨一般向外扫射。真是要顽抗到底啦!我一股怒火从心头升向脑门,一颗手榴弹正正地抛进洞口,敌人的枪声停了一下,阿洪嫂又接连投进了两颗手榴弹。烈火浓烟从洞里喷出来,弥漫在洞口四周。这时从烈火浓烟里滚出一个人来,他身上的火苗虽然滚熄了,却还冒着焦煳味的浓烟。阿洪嫂向他扑了过去,这家伙临死还要作最后挣扎,举起短枪向阿洪嫂射击,我急忙赶过去用刺刀一拨,他的短枪飞出了数米开外

    就这样,敌人投了降。

    (选自《海岛女民兵》,有删改)

    [阅读链接]

    四十多年前,电影《海霞》吸引了亿万观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电影中海霞这个角色的原型,名叫汪月霞,是洞头女子民兵连第一任连长。六十余年岁月变迁,“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一路传承。如今,新时代的“海霞”遍地开花,绽放在海岛,永不褪色。

    1. (1) 阅读短文,完成情节图。

    2. (2) 根据短文内容,(    )项更适合作为短文的标题。
      A . 瓮中捉鳖 B . 逃之夭夭 C . 自投罗网 D . 坐以待毙
    3. (3) 阅读短文,关注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4. (4) 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你对“海霞精神”的理解。
    5. (5) 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新时代的“海霞精神”。
  • 6.

    [材料一]《红岩》(节选)

    特务开了锁,探进身子,喊道:“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

    “转移?”孙明霞立刻追问特务,“什么地方?”“白公馆。”特务支吾着。

    白公馆?不对!孙明霞暗暗怔了一下,向室内走了两步,回头又厉声制止特务:“不准进来!人家要换衣服。”

    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异常平静,没有激动,更没有恐惧与悲戚。黎明就在眼前,已经看见晨曦了。这是多少人向往过的时刻啊!此刻,她全身心充满了希望与幸福的感受,带着永恒的笑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

    孙明霞轻轻走过去,看见江姐异常平静的动作,不禁低声问道:“江姐,真是转移?”

    江姐无言地点了点头。她这样做,只是为了暂时不让那年轻的战友过于激动。

    “听说是白公馆,”孙明霞感到惶惑了,又试探着,“到了那边,代我们向白公馆的同志致意。”

    江姐默默地点头。

    “要是见着思扬……”孙明霞仍然心神不定。

    “我知道。”江姐梳着头发,回答了。语气是那么镇静,每个字都说得非常清楚。

    听着江姐的话,孙明霞不禁感到一种痛楚的迷惘,她不相信江姐真会转移到白公馆去。她痛苦地一再瞧着江姐梳头,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江姐回过头来,仿佛没有看出她的心情似的,微笑着,用一句十分平常的话,有意把她从痛苦与迷惘中解脱出来。“明霞,你看我头上还有乱发吗?”

    孙明霞久久地凝望着江姐刚梳好的头发,心里涌出无尽的话语,想要一一向含笑的

    江姐提说,嘴里却简单地回答着:“没有,一丝乱发也没有……”

    [材料二] 

    [材料三]梅岭三章(其三)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 (1) 围绕[材料一],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也来参与其中。

      明明:材料中有很多对江姐的细节描写,比如画橫线的句子是对江姐的描写和描写。

      静静:没错,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共呜,“像干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带着永恒的笑容”在下文中都有相呼应的内容,咱们找一找。

      圆圆:我还关注到了孙明霞这个人物,在得知江姐要被“转移”之后,她的心情也有所变化,由:怔住→心神不定→

      强强:若删除短文中对江姐的细节描写(会 不会)影响短文的表达效果。通过对江姐细节描写的分析,再与孙明霞进行对比,我仿佛看到了的江姐。

    2. (2) 阅读材料,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材料二]中的“青纱帐”指的是战士们借以藏身的地方。

      ②通过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我们了解到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信息。

      ③在读《保卫黄河》的歌词时,语气应该逐渐增强。

    3. (3) 同学们对[材料三]感触颇深,选出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 这首诗是陈毅被困梅山时写成的一首带有绝笔性质的诗。 B . “家”表现出陈毅愿意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急先锋,义无反顾地英勇奋进。 C . “涯”指“边际”,这句诗表现出陈毅对共产主义事业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D . 陈毅最后“取义成仁”,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4. (4) 这三则材料分属多个不同的栏目,这些栏目取什么名字最好?栏目中还能补充哪些内容?写一写。

    5. (5) 细细品读这些资料后,同学们对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质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请你结合资料或所学知识,将自己的感悟写在下面的交流卡上。

  • 7. 课外阅读。

    小萝卜头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右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哟,你看!”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又飞来一只,它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们面前骄傲地爬着。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

    “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说: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 (1) 在文中找出近义词。

      慢慢  细小  特意  打开

    2. (2) 找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并写出它的作用。
    3. (3) 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里。

      ①好像在思考什么。

      ②只怕,恐怕。

    4. (4) 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他放走虫子的原因是(    )

      ①小萝卜头不喜欢这只虫子。

      ②小萝卜头害怕虫子在火柴盒里被闷死,他又没有别的容器,只好放掉它。

      ③特务不允许小萝卜头抓虫子。

      ④小萝卜头由手中的虫子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他不忍心让虫子像自己一样被囚禁起来,失去自由。

      ⑵这篇短文反映的主要内容是(    )

      ①要保护昆虫,不能随意捕捉昆虫。

      ②国民党反动派残害革命者,连一只虫子都不允许他们捉。

      ③革命难友互相关怀,共同与敌人展开斗争。

      ④革命者渴望自由,渴望光明,共同与敌人展开斗争。

    5. (5) “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对于文中“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你仔细阅读文章,认真地想一想,再用简洁的话写下来。
  • 8. 开心阅读。

    回忆访问叶挺将军(节选)

        叶挺将军出狱第四天早晨——一九四六年三月八号,我遵照约定,来到重庆中三路二六三号中共代表团驻地访问他。我在门前停立片刻,便拾级而上。满墙红绿色的“欢迎叶挺将军出狱”的大字标语……

        登上台阶,往左一拐,约莫走过十五米的距离,就来至楼前。一位值勤同志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叶将军昨夜四点才睡,请稍等!”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他年龄不足五十,身穿浅灰西服,说话还带有明显的广东腔,和蔼地趋前和我热烈握手。

        我敬佩地仔细观察着站在我面前的将军。颀(qí)长的个儿,炯炯的眼色,抖擞的精神,朴实的仪表,谦逊的作风,这是将军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就是他,曾在阵前高呼:“党中央和毛主席信任我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我们坚决战斗下去,就是剩下最后一人一枪,也要和卖国贼打到底……”

        正是在这次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被非法逮捕。谈到将军的“囚犯”生活。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谈到这儿,我插问了一句:“叶将军,您不是写过一首《囚歌》吗?”“是唠!”将军紧接着答道,随之他便陷入了沉思。我们知道,在《囚歌》后半首中,将军写下了这样一些火一样的句子:“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将军站起来,往前踱了几步,回答我提出的“有关当局和将军谈过话没有”的问题时说:“我告诉他们,在我还没有获得自由以前,一切条件都不能考虑。”将军的话语,充表明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他看了看时间,接着说:“今年三月四日,邵力子先生陪我坐一部小汽车到中共代表团。我是自由了,可是皖南事件最后留下来的新四军弟兄们,至今下落不明,我日夜思念他们。我还要为他们进行斗争!”

        为珍惜将军的时间,我提最后一个问题:“将军,请问今后打算怎样?”“除了为人民外,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将军用爽朗的笑声,结束了这次会见。

        三十四年过去了,将军的音容笑貌仍旧跃然脑海,追忆这段往事,不禁对叶将军肃然起敬。正是:浩气传千古,英名芳万年!

    1. (1) 读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火一样的句子”的意思是(    )
      A . 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中的诗句,充满了将军追求自由、献身革命的炽热的情感。 B . 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像地下的烈火,燃烧了作者的心。 C . 文中指叶挺将军希望地下的烈火会将自己与黑暗的旧社会一起焚烧。
    2. (2) 读叶挺将军的《囚歌》,体会其品格和志向,想一想下面哪些古诗句也是描写人物品格和志向的(    )(多选)
      A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 (3) 读句子,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①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

      从将军的当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特点。

      ②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

      从将军的当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特点。

      ③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

      从将军的当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