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

更新时间:2024-06-06 浏览次数:7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2024八下·咸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嵁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俗谓是山为礕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后因王事,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此水时有通塞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②澎赑(pénɡ bì)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水清冽 

      ②日光下

      出海岱 

      ④但此水时有通塞耳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心乐 B . 石井水注 C . 漰渀 D . 乃记而去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4. (4) 【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表面上是写鱼,实则是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瀑布”这一景物的用意是?
  • 2. (2024八下·黄冈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乙】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 , 乃侧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敷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罅(xià):石缝。④榖(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1. (1) 请你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成语推测法

      水尽

      ⑴深其源

      字典查阅法

      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①亲近而不庄重;②轻视,忽视;

      ③安于,习惯于;④更迭,交替

      ⑵人多易之(填写序号)

      课文迁移法

      溪行,忘路之远近

      溪而出

      词类活用法

      乃侧左崖石罅中:爬上

      ⑷皆可以赏其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称为‘德溪’云”和“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中“为”的含义不同,前者是“称、叫做”的意思,后者是“对、向”的意思。 B . “明莹不可藏针”中的“可”和“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中的“可”意思一样,都是“大约”的意思。 C . “以水明见底”和“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中“以”的意义是一样的。都可以解释为“因为”。 D .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中的“之”是“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色”,而“观玩久之”中的“之”是“音节助词,无实义”。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4. (4)  请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识,限两处)

      青 绿 白 黑 丽 于 宝 玉 错 如 霞 绮。

    5. (5) “潭”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作者的主观情思。请结合两篇文章,以此探究“潭”的丰富意蕴。
  • 3. 陶渊明诗文联读

    〔甲〕五柳先生传(节选)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均选自《陶渊明全集》)

    1.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 (2) 下列关于《桃花源记》和甲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他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经历。 B . 《桃花源记》第二段描写了桃源中的美丽风光,其中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风光。 C . 甲文中,五柳先生住处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 D . 甲文中,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而且深究书中文字之意,可谓“一字之证,博及万卷”。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 (4) 《桃花源记》描绘的桃源中,人们过着丰衣足食、幸福美好的生活,具体表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两处。甲文中,五柳先生的生活却与此截然相反,具体表现在“”。

      (摘录原文语句作答)

    5. (5) 甲文、乙诗写的是同一个人,写作角度却明显不同,试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6. (6) 联系《桃花源记》和甲文、乙诗,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乙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的理解。
  • 4. 拓展阅读

    山下泉

    〔唐〕皇甫曾①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选自《全唐诗》)

    冷泉亭②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③,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④,风泠泠⑤,可以蠲烦析酲⑥,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知⑧又潺潺洁澈⑨,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⑩,可胜言哉!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白居易集》,有改动)

    〔注释〕 ①皇甫曾:工诗,师王维,曾任殿中侍御史。后被贬舒州司马。②冷泉亭: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角。白居易被贬杭州刺史期间,“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冷泉亭是他最爱逗留休息的地方。③撮奇得要:亭子选取了奇妙和重要的地势。④渟渟:水清澈平静的样子。⑤泠泠:形容风清凉。⑥蠲(juān)烦析醒(chéng):除去烦闷,解除困乏。蠲,除去、减免。⑦床:坐的用具。⑧(shěn):况且,何况。⑨潺:水流动的样子。⑩潜利阴益:看不见的好处。

    1. (1) 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山树

      课内迁移法:全石以

      广不

      查阅词典法:①堆积,积聚;②重量单位;③妨碍,损害;④忧患

      ②(填序号)

      言哉

      参考成语法:不感激;美不

      灵隐寺为

      词句对应法:余杭郡为

    2.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3. (3) 请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文中的“山泉之美”,完成下表。

      语句

      角度

      赏析

      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

      叠词

      那 知 石 上喧,却忆山中静

      诗句写泉水由山中流到山下,在石上激起巨响,而 这种巨响让人怀念起山中的静谧

    4. (4) 山泉清音,声声入心,请结合以上诗文内容,探究古代文人喜爱山泉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