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下图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总人口数 | 自由民 | 外邦人 | 奴隶 |
40 | 16.8 | 3.2 | 20 |
材料一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唐太宗时,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一 在中国民族工业中,经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时间 | 概况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
甲午战争以后 | 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迎来了一个短暂春天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
全面抗战期间(1937-1945年) | 民族工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
国民党统治后期(1945-1949年) | 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
材料一
材料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
材料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我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电气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加强了人类的联系,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障碍,人类联系的速度加快。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截至2016年,其成员达到164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