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4-06-19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成为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秆在泥板上刻画楔形文字。这说明(   )
    A . 各大古文明都发明了独特文字 B . 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C . 地中海沿岸各文明间交流广泛 D . 古代文明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 2.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公元6前世纪,印度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为这一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的是(   )
    A . 佛教 B . 婆罗门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 3.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图为古代世界某帝国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疆域示意图,该帝国(   )

    A . 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B .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 . 凭借强大的军队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海 D . 政治中心所在地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 4. (2024高一下·蒙自月考) “在日耳曼人社会的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是任命与被任命、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靠着忠诚与契约关系维持的相互平衡与制约的关系。”这里的“他们”指(   )
    A . 国王与教皇 B . 将军与武士 C . 庄园主与农奴 D . 封君与封臣
  • 5.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   )
    A . 通过文化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 . 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形成繁荣的阿拉伯文化 C . 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发展 D . 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己任,推动文艺复兴的进程
  • 6.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某一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这部分意大利学者所处的“某一时期”是(   )
    A . 文艺复兴时期 B . 宗教改革时期 C . 启蒙运动时期 D . 工业革命时期
  • 7.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有学者指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王室雇佣去航行的。”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加速了商品在世界范围流动 B . 得益于西欧专制君主的支持 C . 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 D . 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 8. (2024高一下·杭州月考) 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由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发现的航线是(   )
    A .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好望角 B . 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东方 C . 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D . 从西班牙一路西行的环球航线
  • 9.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同时还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与世界地图的这一“发展轨迹”密切相关的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国际贸易发展  ④垄断组织的出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打破了旧的天堂,使《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并且认为人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认识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材料意在强调(   )
    A . 18世纪理性化思维方式成熟 B . 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 . 神学在对抗科学中彻底瓦解 D . 王权加强源于近代科学兴起
  • 1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他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主张自由竞争,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他的这些思想后来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政府实行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他是(   )
    A . 亚当·斯密 B . 洛克 C . 康德 D . 欧文
  • 12.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中期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场景,他们当时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 . 英国和美国 B . 美国和俄国 C . 法国和德国 D . 意大利和日本
  • 13.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近代某部文献规定:“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每一个公民皆有权亲自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制订”。这些条款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该文献是(   )
    A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 . 《权利法案》 C .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D . 《独立宣言》
  • 14.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1801年英国农业雇佣人口为170万,而当时工业雇佣人口为140万。其后,虽然农业雇佣人口在绝对值上并未减少(1871年仍然有180万),但是工业雇佣人口则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1841年,英国工业雇佣人口达到330万,1871年则达到530万。这一数值变化主要在于(   )
    A . 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的增加 B .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 黑奴贸易下人口的大规模转移 D . 工业革命的开展
  • 15.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德国总理特奥巴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英国和德国未做好战争准备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 C . 索姆河战役打破了这些幻想 D . 英、德两国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 16.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阅读历史地图需要运用图例。如图图例能够反映德国疆界的一次变化。这一疆界变化直接基于(   )

    A . 巴黎和会的召开 B . 《国际联盟盟约》内容 C . 华盛顿会议的举行 D . 《凡尔赛条约》的规定
  • 17. (2024高一下·杭州月考) 某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时指出“这种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属于这一“发展模式”的经济举措是(   )
    A .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 推行新经济政策 C . 开展农业集体化 D . 建立苏维埃政权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8.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中,依据“腓尼基人和卡德摩斯王一同来到希腊,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还有书写这门技艺”,表示“我相信,古希腊人在腓尼基人到来之前,并不会书写。”由此可知(   )
    A . 腓尼基人创造了古代希腊文明 B . 腓尼基国王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C . 希腊字母可能源于腓尼基字母 D . 文明间交流互鉴促进地区发展
  • 19.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高丽史》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用双翼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据此可知,高丽王朝(   )
    A . 在光宗时期初步统一朝鲜半岛 B . 效仿中国唐朝,改革选官制度 C .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D . 引入儒家思想,社会风气大变
  • 20.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16、17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示意图。其中的①②最有可能是(   )

    A . ①香料、黄金②玉米、南瓜 B . ①大麦、小麦②橄榄、琉璃 C . ①纸张、瓷器②象牙、烟草 D . ①丝绸、茶叶②黑奴、咖啡
  • 21. (2024高一下·杭州月考) 18世纪末英国的“公共卫生专家”称曼彻斯特“比得上伦敦,而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这是繁殖疾病的非常肥沃的土壤)的稠密情况而言,曼彻斯特不幸也赶得上,甚至超过了伦敦。”由此可见,曼彻斯特有如此堪比伦敦的“地位”是因为(   )
    A . 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革新 B . 电力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 C . 工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比高 D . 城市建设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 22. (2024高二下·安顺月考) 神庙在苏美尔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一些学者依据吉尔苏发现的泥板提出这个时期的城邦是“神庙国家”,认为各城邦的土地都属于神庙,其居民也附属于神庙。20世纪中叶,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尖锐批评。他们指出,仅以一个地方的文献、一个时期的情况,就推断出整个早王朝时期的城邦状况是非常主观的,并以同样在吉尔苏发现的大量反映土地买卖情况的石碑证明,有许多土地是不属于神庙的。据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关苏美尔的“神庙国家”说已彻底被推翻 B . 对史料进行充分辨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C . 多重史料相互印证才能得出趋向客观的结论 D . 只有在不断的历史争辩中才会发现历史真相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分,分,分,共51分)
  • 23.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古代至中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见证了地中海区域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意大利的早期历史发展中,最初主体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希腊人在南部的“大希腊”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如那不勒斯、塔兰托等。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半岛居民种植葡萄和橄榄,传授了城防工程和重装步兵战术。尤其重要的是,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系统传播到了意大利,而后罗马人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字母。当希腊人在南方广泛播撒文明种子的时候,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的发展盛极一时,罗马人的凯旋式、角斗士表演以及罗马贵族所穿的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都源自于伊达拉里亚人。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  罗马城诞生于台伯河畔,与其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人们用船只将盐、粮食和各种舶来品运到罗马城中,在那里很快形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完全可以与当时伊达拉里亚和希腊的城市规模相媲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对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城镇鞭长莫及,最终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成为自由城市。这些城市大多都处于东西方商业交往的关键位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助力,人口日渐增多,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对艺术的要求也就多了,于是这里又成为艺术和学术的中心。城市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民也得到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于是这里也就产生了更加自由、更加先进的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海斯·穆恩·韦兰《极简人类史》

    1. (1) 根据材料一、以意大利早期发展历史为例,多角度概括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城的经济地位,并分析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自由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发展对西欧历史产生的影响。
  • 24.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A____史观和____理论(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它是“唯一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材料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 (1) 写出▲处的内容。根据材料一、结合19世纪30-40年代的相关史实,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置于怎样的现实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
    2. (2) 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巴黎公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巴黎公社对“政治文明新形态”进行塑造所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意义。
  • 25. (2024高二下·涟源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1. (1) 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马丁·路德是如何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市场”,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思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下英国棉纺织业生产领域的变化。
    3. (3) 参考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题目自拟,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