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08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 1. 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有四个都属于“大河文明”,分别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不过它们却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明成就,使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这说明( )
    A . 各大文明都处在小国寡民的状态 B . 山地与河流阻隔了文明之间的联系 C .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D . 农耕和畜牧经济的影响
  • 2. 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波斯人、马其顿人和罗马人先后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据表可知,三大帝国( )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统治概况

    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

    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任用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

    措施:推广希腊文化,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政治制度:中央:元首制(帝制)地方:行省制

    措施:以罗马法维系统治,基督教定为国教

    A . 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 B .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 C . 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D . 在统治策略上存在继承与创新
  • 3. 西欧中世纪早期,入主欧洲的日耳曼人具有明显的“蛮族”特征,至中世纪晚期,日耳曼人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动乱减少,社会逐渐稳定,代表高雅和忠诚的骑士精神不断发展。这一变化( )
    A . 推动封君封臣制的强化 B . 体现了王权的强化 C .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标志着教权的衰落
  • 4.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 . 日本迫切希望学习隋唐的发展经验 B . 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C . 国际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D . 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 5. 米开朗琪罗的名画《上帝创造亚当》(图2)中右面的上帝把手伸向亚当,在与亚当的手接触的那一刹那,上帝将生命赋予亚当,上帝将他创造成有灵性的伟大生物。该作品

    ( )

    A . 深受宗教神权思想的影响 B . 体现浪漫主义的绘画风格 C . 肯定人的主体地位与价值 D . 侧重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6. 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兴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作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旧的天堂被打破了,《希伯来书》和基督教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使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材料中提到的“这场革命”( )
    A . 修正了基督教部分宗教教义 B . 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开端 C .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D . 促进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
  • 7. 17—18世纪,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急剧没落;18世纪后期,法国工业革命逐渐展开,进步的资产阶级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这给孟德斯鸠提出了反封建反暴政的思想主题。针对法国政弊,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 据此可知,孟德斯鸠( )
    A . 要求君主应推行“开明专制” B . 主张践行主权在民的思想 C . 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D . 强调权力间的制约与平衡
  • 8.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材料中共和国的建立( )
    A . 是双重革命取得胜利的产物 B . 标志着广大美洲地区的解放 C . 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开端 D . 是君主立宪政体构想的实践
  • 9. 经过近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欧洲西海岸南下到非洲最南端;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其中的艰难险阻难以想象,支持远洋航行的精神动力包括( )

    ①科学与首创精神②冒险与拼搏精神③虔诚的宗教信仰④殖民扩张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④
  • 10. 下表是16-17世纪欧洲小麦价格变化,根据表格可推断出( )

    时间

    指数

    1500年

    22

    1550年

    57

    1600年

    96

    1642年

    147

    (以1701-1710年小麦平均价格为参照,设置为100)

    A . 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受气候异常影响 B . 小麦价格大涨提高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 C . 来自美洲的大量金银影响了欧洲物价 D . 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因为欧洲农业发展
  • 11. 17世纪中叶以后,来自亚洲的茶叶和来自美洲的蔗糖完美邂逅。1680年,约克公爵夫人又将时髦的荷兰式饮茶——在茶中加鲜奶、糖引进英国,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形成了了“英式下午茶”。18世纪英式下午茶逐渐成为风行欧洲的生活习惯。英式下午茶文化的形成,体现了( )
    A . 政治变革推动文化创新 B . 英式下午茶的形成折射了殖民扩张的过程 C .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 D . 商业革命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12. 下图是被誉为“葡萄牙国父”的路易·德·卡蒙斯,1982年澳门大西洋银行发行的50圆澳门币钞票正面为其肖像,此外新版葡萄牙护照的第一页也有他的图像,在澳门有用其名字命名的马路(在路环)、前地(广场,在凼仔)及大厦。一位葡萄牙人在遥远东方的中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他的研究可以证实( )

    A . 葡萄牙在澳门建立正常贸易商站 B . 殖民统治是先进经济模式的推广 C . 20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 . 殖民扩张深刻影响殖民地的发展
  • 13. 十五世纪下半期,罗马教皇忙于谋利、忙于巩固自己的地位,出卖教官、任用私人等恶习成了公开的秘密。针对此现象,马丁·路德主张( )
    A . 廉俭教会 B . 人人平等 C . 民族教会 D . 信仰得救
  • 14. 1623年英国颁布专利法,保护和奖励科学技术成果;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国内实现了贸易自由;1709年起,英国圈地运动合法化。这些现象可以说明英国政府( )
    A . 已经放弃自由主义 B . 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C . 大力助推工业革命 D . 行政能力极大提高
  • 15.

    国家或地区

    1700年

    1800年

    1900年

    法国

    9.2

    8.8

    25.9

    德国

    4.8

    5.5

    28.2

    英格兰和威尔士

    13.3

    20.3

    61.9

    苏格兰

    5.3

    17.3

    50.3

    西班牙

    9.0

    11.1

    26.8

    1700年—1900年欧洲的城市化率(单位:%)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圈地运动引发人口流动 B . 三角贸易推动人口迁移 C . 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 D . 资产阶级力量不断上升
  •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存在了354天,却出版了301期,他们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读者来信多达几千封。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 )
    A . 使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B . 已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C . 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 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抨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英伦雅典”之称的牛津城因便利的交通逐渐发展成一个商业贸易的重镇。拉什达尔曾一针见血的指出“牛津纯粹是由于其商业的重要性才获得了其学术地位,并最终获得了创建英格兰第一所大学的殊荣。由于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人们成群涌进城市谋生,知识分子亦不例外。12世纪,巴黎大学聚集了一大批拥有崇高权威和声望的杰出教师还有来自欧洲各个角落的学生。它的组织形式也为当时欧洲各国大学所仿效。随着城市的兴起和贸易、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各种管理和服务机构不断增多,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为其服务。中世纪中后期世俗势力和教会势力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日益激烈大学通过巧妙地周旋而获得了对维护自身存在和发展意义重大的各项特权,加之风起云涌的城市自治运动,为大学师生维护自身权利、树立了典范,促使大学不断寻求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

    ——摘编自《探寻大学、城市之源与缘—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探究》

    材料二:

    14世纪国王逐渐将城市特许经营权下放给大学,大学进一步参与城市的经济和环境管理。如中世纪的人不知道传染病的起因,把垃圾扔到大街上,散发着恶臭。在大学的市政监察下,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但这也损害了城市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自治权,市民和学者之间的矛盾激化,如牛津市民在15世纪多次指控校长在环境管理问题上侵权。导致双方发生大规模冲突,这也使得大学在16世纪对国王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的程度。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对大学的依赖增强。大学作为消费者参与到城市经济中,对于城市的书籍贸易、文具行业、食品业、等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使得在冲突之外,市校之间在官方层面和私人层面都存在着合作。

    ——摘编自《论中世纪大学与市民的冲突——一牛津大学为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城市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恩格斯的英国工人观主要是从英国工人的现状入手,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他细致描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痛苦、无助,并认为工人的悲惨现状源于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基于此,他对工人阶级通过普选权的方式改善自身生活状况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普选权是属于英国资产阶级和英国贵族的,对于英国工人阶级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唯有流血的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成功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

    ——摘编自海因里希·格姆科夫《恩格斯传》

    材料二: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生产力的进步使得垄断资产阶级意识到不能采取原先的赤裸裸的剥削形式,通过科学管理、收买无产阶级等隐形手段来调整阶级策略,同时英国工人运动也使工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这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良好的双向互动状态。19世纪80年代普选权在法国工人阶级手中取得的成效让恩格斯意识到,利用普选权夺取政权的过程虽然缓慢且枯燥,但却十分可靠,工人只要合理地使用普选权,使自身处于进行革命的最有利地位。改良主义文化作为英国社会的特有文化,恩格斯认为英国工人阶级可以也应该采取和平改良的方式改善自身状况。最终在最后一刻通过斗争进入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即社会主义。

    ——摘编自王兴斌等 《恩格斯的晚年》

    材料三:

           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以人的解放为根本价值归依,而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又始终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格斯不同历史时期的英国工人观,有利于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并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在探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解放道路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他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他国工人阶级特点的解放道路。

    ——摘编自李述森《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与时俱进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恩格斯早期和晚期英国工人观的异同点。
    2. (2) 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工人观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恩格斯工人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其经济在欧洲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拥有许多物产丰富的殖民地,将制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整个世界经济都围绕着英国。英国一度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厂,唯一的大规模进出口国,唯一的货运国,几乎唯一的外国投资方。在19世纪中叶的国际格局中,英国上升到了影响并支配全球的地位。使得国际格局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呈现出英国“鹤立鸡群”之势。

    ——摘编自郑德洛《近现代科技革命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材料二:

    1876-1914年的殖民扩张 (面积单位: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单位:百万)

     

    殖民地(1876)

    殖民地(1914)

    本国(1914)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英国

    22.5

    251.9

    33.5

    393.5

    0.3

    46.5

    法国

    0.9

    0.6

    10.6

    55.5

    0.5

    39.6

    俄国

    17.0

    15.9

    17.4

    33.2

    5.4

    136.2

    德国

      

    2.9

    12.3

    0.5

    64.9

    美国

      

    0.3

    9.7

    9.4

    97.0

    ——摘编自尼·布哈林 《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与国际格局”为主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