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9 浏览次数:18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2024九下·常德模拟) 诗文默写。
    1. (1) 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2)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垄关示侄孙湘》)
    3. (3)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 (4) ,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5) 沙鸥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
    6. (6) 一轮明月,寄托了多少情思。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中独酌赏月,用, ”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 2. (2024九下·常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雷锋七问“言近旨远,质朴而精辟。围绕“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命题,看似波澜不惊的七次提问却震hàn人心。雷锋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聚沙成塔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丰碑。雷锋精神像一抹阳光,至今温暖着我们的心关,感动着这个时代。

    1. (1)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震hàn

    2. (2) “波澜不惊”中的“惊”意思是( ) 
      A . 由于突然来的刺激面精神紧张 B . 惊慌失措的神态 C . 骡马因害怕而狂跑不受控制 D . 惊动
    3. (3) 提取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
    4. (4) 语段中最后一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3. (2024九下·常德模拟) 下列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能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多一分体贴、耐心,我们便能让更多的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因果复句] B . 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我们都不能放弃抗争,要坚决与困难抗争到底。【条件复句] C . 树木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制造出新鲜空气,既能平衡生态环境,又能保护地球。[递进复句] D . 学习,不仅能使我们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还能让人们的灵魂得到进一步升华。[转折复句]
  • 4. (2024九下·常德模拟)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节气上看,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温凉适宜,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②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农耕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③所以说,把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乃最佳选择,不仅体现了鲜明的农事特点,更契合了丰收节的主题。

    ④即便全国各地收获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也是大头。

    ⑤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是成熟结果的季节,是享受丰收喜悦的季节,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③⑤①②④ C . ②⑤①④③ D . ②⑤①③④
  • 5. (2024九下·常德模拟)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是晚上八时左右,“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C . 《故乡》选自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D .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麦琪的礼物》等。
  • 6. (2024九下·常德模拟) 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以“书香满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小民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三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西班牙儿童发育研究协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从较低年龄段开始阅读的孩子在一些智力测试中的得分会更高,掌握的词汇量也更大。

      材料二某研究院的一项研究以近2000名64岁以上的人为对象,分析了阅读作为一项智力活动的价值。研究指出,阅读是一项典型的智力活动。与体育锻炼或社交活动等其他休闲活动相比,阅读是更加静态和孤立的。阅读是孩子锻炼思维的最好方式,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孩予是一直处于思考状态的。一个经常思考的孩子,大脑细胞必定处于活跃状态。

      材料三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认为阅读小说有助于培养同理心。因为阅读小说时,大脑的工作原理与处理有关他人信息时的原理完全相同。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时激活的大脑区域与我们理解他人时激活的区域相同。"

    2. (2) 下面是某平台阅读发布的关于居民阅读习惯的调查结果统计图,仔细读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的发现。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阅读用户数量)

    3. (3) 围绕“互联网时代,我们是否还要读纸质书”这个话题,同学们展开了辩论。你作为正方的发言人,请你围绕正方的观点“互联网时代,我们还要读纸质书”写一段辩论词。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 7. (2024九下·常德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野菊花枕头

    王振羽

     ①父母退休后,本来住在县城中学的校园里,但他们还是觉得过一段时间回到村子里待些日子会舒坦许多。拗不过老人,他们把老宅拾掇了一番,也就义无反顾地搬回村里去了。

     ②父母回到村里,仍旧不改勤勉的老习惯,把庭院里简单清理了一下,继续开起小菜园了。乡邻们都来帮忙,很快的,门前空地之上就已经是青枝绿叶生机勃勃了。父母在家里收拾停当,在饭后会有规律地到汝水大堤上散步遛弯,按照家乡的话说,叫悠悠。汝水多年平静安澜,河道被人抽沙,千疮百孔,疮痍满目,但河堤两侧的野菊花却开得茂盛恣肆无拘无束,尤其是深秋时节,金灿灿黄得令人迷醉的野菊花铺展开朵,逶迤在大堤两侧,如巨龙一般一直蜿蜒到远方,颇为壮观,煞是好看。

     ③汝水两岸的这些野菊花,高低错落,密密麻麻,满堤尽是黄金甲。这些野菊花有地下生长或越匍匐蒸条,茎或直立或铺散,其分校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苞。茎枝背面有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中部茎叶呈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宽约有几厘米不等,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野菊花基部呈截形或稍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不到两厘米,柄基无耳成有分裂的叶耳。野菊花的两面同色或几乎同色,起初呈淡绿色,或干后两面呈橄榄色,但主旋律卸是高调张扬的黄色。头状花序直径不到三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很有点排山倒海前呼后拥的逼人气概呢。

     ④汝水的野菊花总苞片约有五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呈长椭圆形,长有十多毫米。野菊花的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舌状花自然多为贵色,舌片长有十多毫米,顶端仝缘有齿、瘦果长。汝水的野菊花,花期很长,自6月开始次第开放,一直迎风招展到11月份,足足有五个多月的花期。汝水是淮河的支流的支流,在地图之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因野菊花喜凉爽湿润气候而又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栈培为宜,这些必要条件都为汝水两岸所得天独厚。

     ⑤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远在江南案牍劳形睡眠效果不大理想,又听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儿子们偶尔有眩晕之症。粗通药理的父亲便说,可以采摘一些野菊花,晒干后,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做成枕头,置于床头,伴身左右,定有奇效。清代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载:“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唯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父亲还查阅百度,也说野菊花味苦、辛、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日,还能降血压,缓解眩晕,它对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疗肝炎、痢疾、痛疖、疗疮都有明显效果。野菊的叶、花及全草均可入药。说干就干,父母立即行动起来,带着篮子,还有手套,镰刀,也就采摘起野菊花桌。栓义伯、韶宇哥等乡邻们也来热心参与,在汝水里拦水养鸭的小五年轻力壮,更是大刀阔斧一马当先。转眼间,院子里就销满了黄得耀人眼目的野菊花,散发出来的独特的野菊花香扑鼻而来,洋滋弥漫了这一农家小院。

     ⑥待这些野菊花反复晾晒,干透,老母亲截上老花镜,在缝纫机上穿针引线一番,一个个野菊花枕头就大功告成了。母亲还在这些枕头上绣了一些简补生动的图案,寄予着祝福与美好。母亲当年的女红闻名乡里,她还收有一些女弟子呢。母亲说,现在年纪大了,眼力不行了,但女红的功夫底子还在。

     ⑦东篱采采数枝霜,包裹西风入梦凉。丰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床头未觉黄金尽,镜底难教白发长。几度醉来消不得,卧收清气入诗肠。因为疫情,几乎有家难回,虽然通讯发达,可以视频,但毕竟不在白发苍苍的爹娘身边啊。弟弟从老家来,带来了这些填满了野菊花的枕头,凑近一闻,真是神清气爽,难怪《本草纲目》中有菊花“作枕明目”之说呢。夜深难寐,枕着野菊花枕头,想着汝水边上农家小院里的爹娘,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

    (选自《天津日报》2022年01月17日,有删改)

    1. (1) 文章以“野菊花枕头”为愿,有什么作用?
    2. (2) 设问读完文章后,柯柯与晨晨进行了交流,下面是他们的对语,请你结合文章补全晨晨的话。

      柯柯:我觉得文章③④段与主题关系不大,应该删去。 

      晨晨:我觉得不应该删去,因为…… 

    3. (3) 从修辞角度揣摩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很有点排山倒海前呼后拥的逼人气概呢。

    4. (4) 阅读选文,说说作者枕着野菊花枕头为什么会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5. (5) 你准备将这篇文章推荐给校刊下开设的“挚爱亲情”栏目版块,请你为这篇文章写一段推荐语。
  • 8. (2024九下·常德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

    张嵚

           ①中国古代野史演义里一个常见的豪横桥段,就是“炫身高”。

           ②比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但凡牛人出场,都要报身高。白脸曹操身高七尺爱哭的刘备身高七尺五寸,猛张飞身高八尺,红脸汉子关羽身高九尺。出场没多久就领盒饭的华雄,同样有九尺高。按照现代标准,哪怕最矮的曹操,身高也达到2.3米,放篮球队里可以做中锋。“身长九尺”的关羽,身高更是近3米,“温酒斩华雄”那一仗,等于是两个“三米大汉”在血拼……而放在正史记载里,许多古代人物的身高,也是让人一换算就吓一跳:比如《史记》里的西汉开国功臣那食其,出场时就是“年六十余,长八尺”。这何止是个“高阳酒徒”?简直是个巨型大汉。周游列国的孔夫子,也是个“九尺有六寸”的大汉。也就是说,如果把古代名人组个团,那就是个能碾压篮球明星的“巨人团队”。这震撼一幕,也让很多“历史票友”发出“古人个子真高”的感叹。有些好事者还开启“沉痛反思”模式,追问“为什么中国人变揍了”。相关的奇谈怪论,多年来衍生不断。

           ③不过,古代的度量衡换算,其实和现代出入颇多。比如秦汉至三国时期的“一尺”,并非我们今天熟悉的0.33米,相反只有0.23米左右。这么一换算,许多古代名人们看上去无比豪横的身高,也就大大缩水;曹操1.6米,刘备1.73米,张飞1.8米。倒是关羽、华雄、孔子等人,拥有着2.07米以上的身高,即使放在今天,也算是巨人。而比起正史、野史里记载的数据,真实的古代中国人身高又是什么样的?首先比较准确的,就是考古数据。以北京西屯基地的考古数据为例,当地共发掘出从汉代至明清年间的400多座墓葬。以墓葬里的人骨标本推算:此地汉代男性的身高在1.44米到1.54米之间,即使是相对较高的清代男性人骨标本,其身高也只在1.59米到1.6米之间。即便是《三国演义》里“比较矮”的曹操,放这里都称得上高。

           ④在历朝历代的古代军队里,身高常常是硬性条件。比如战国时代的战车兵和骑兵,对于身高都有严格要求。《六韬》里记载说,当时的战车兵必须“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也就是身高“七尺五寸”且40岁以下的士兵。骑兵则要“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可见除了要强壮能跑,“七尺五寸”同样也是硬标准。那“七尺五寸“又是多高呢?按照泰汉时代的废量衡,换算过未约为1.73米。

           ⑤发展到“国家养兵”的两宋年间,那些享受着优厚待遇的“大宋禁军”,入选时的硬性条件同样是身高。宋朝禁军的身高,从“五尺五寸”到“五尺八寸”分为5个等级,以宋代度量衡换算,也就是在1.71米到1.8米之间。之后的元明清三朝的军队,也基本沿用了这个选兵标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俏坑里,兵马俑的平均身高,也在1.77米左右。也就是说,倘若穿越到中国古代,身高达到1.7米,那就是标准的“大个子”。

    (选自《读者》2022年第2期,有删改)

    1. (1) 选文标题“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妙处?
    2. (2)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比如葵汉至三国时期的“一尺”,并非我们今天熟悉的0.33米,相反只有0.23米左右。

      ②也就是说,倘若穿越到中国古代,身高达到1.7米,那就是标准的“大个子”。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 9. (2024九下·常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常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火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侨《湖心亭看雪》)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小舟(持,执) B . 毳衣炉火(拥抱) C . 湖中焉得有此人(还) D . 此(客人)
    2. (2)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舟中人两三粒 B . 先天下之忧 C . 温故知新 D . 云归岩穴暝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2处)

       独 往 湖 心 亭 看 雪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 (5) 作者写录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 10. (2024九下·常德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欢。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
    2. (2) “长风玻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作文(50分)
  • 11. (2024九下·常德模拟) 请以“自从有了你,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