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29分)
  • 1. (2024七下·电白期中)  默写古诗。
    1. (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
    2. (2)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 (3) 请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

    4. (4)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品格的诗句是:
    5. (5) 读经典诗歌,需领略其中丰富的内涵。读《天净沙·秋思》,我们从“夕阳西下,”中感受到马致远漂泊他乡的羁旅之苦;读《木兰诗》,“”诗句让我们领略了花木兰战场生活的艰难苦寒。
  • 2. (2024七下·电白期中)  韩愈的《晚春》善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从诗中找一个有关拟人的词语进行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3. (2024七下·电白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 bì 上,马爬不上去。
    2. (2)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
    3. (3)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的科学家:邓稼先。
  • 4. (2024七下·电白期中) 请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新中式通过重组时尚元素与民族元素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符号,赋予了传统文化崭新的精神面貌。以汉服为首的新中式服饰表达当下主要依靠视觉手段,采用民族纹样、中式配色、传统布料等形式,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工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未来,大众更期待看到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 , 将流淌于我们血脉中的传统人文观与哲学观以符号的形式在新中式风格中呈现,将充斥中式美学意蕴的诗词书画、代表我国古代智慧的儒道思想寓于汉服等传统服饰的创新发展中。

    在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成为良好的传播。以汉服为例,马面裙设计与复古提花松紧腰带结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剪裁,使穿戴烦琐的衣裙更适应人们对简约、效率的追求,进而更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理解与认同。用新中式风格塑造对外传播的流行文化艺术体系将大有可为。

    1. (1) 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赋予 B . 挖掘 C . 充斥 D . 传播
    2. (2)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成为良好的传播媒介。 B . 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成为良好的传播。 C . 在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迅速成为良好的传播。 D . 在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成为很好的传播。
  • 5. (2024七下·电白期中)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1)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各题。
    1. (1) 【活动一】为推进“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七(1)班同学设计了一些活动项目。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诗歌朗诵——吟诵家国情怀,歌颂时代榜样

      ——分享家国故事,感悟时代精神

      ——

    2. (2) 【活动二】为切实感受家国情怀,七(1)班拟定于4月26日上午10点在学校阶梯教室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文朗诵比赛。同学们提议邀请杨老师担任评委,提前两天写好邀请函向杨老师发出正式邀请。请你以班长李桐的身份完成这份邀请函,注意表意清楚,语言得体。

      邀请函

      尊敬的杨老师:

      七(1)班  李桐

      2024年  月  日

  • 6. (2024七下·电白期中)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成各题。
    1. (1) 在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需要选用一张图片,代表祥子的一生或人生某个阶段,你觉得可以选以下哪一张?请结合原著说明理由。

      A.黄土地和骆驼 B.一辆人力车 C.一轮初升的太阳

      我选择(填序号),理由是

    2. (2) 读完《骆驼祥子》,有人说:“假如小福子没死,祥子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书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二、阅读(41分)
  • 7. (2024七下·电白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 , 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至夹石,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1. (1) 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蒙以军中多务

      ②即刮目相待

      ③卿今者才略

    2. (2)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必历乃成/吾三省吾身 B . 留经日/孰 C . 之/此替爷征 D . 城已拔/有而传之者
    4. (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蒙 荐 甘 宁 升 城 督 宁 手 持 练 身 缘 城 为 士 卒 先

    5. (5) 【甲】【乙】两文在刻画吕蒙的形象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 8. (2024七下·电白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非遗文化迎开学,有趣有益有传承

    王石川

    ①据媒体报道,在不少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中,非遗文化唱起了主角。或让孩子体验舞龙项目,或与孩子一道剪纸,做灯笼,还有的是让孩子观赏木偶戏,甚至有学校把非遗传承人请进学校,与孩子零距离交流,这场精神大餐不可谓不丰盛!

    ②解锁非遗文化,有很多种打开方式。当非遗走近青少年,青少年也会走近非遗文化;当非遗展现出独特魅力,青少年也会受到非遗奇妙之处的吸引,并在潜移默化中,对丰富而灿烂的非遗文化心生敬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存自豪。

    ③“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无论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保护好。我国是非遗大国,保护好非遗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也是一件非做不可的工作。

    ④保护非遗,关键在人。比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在这个过程中,非遗传承人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3057人。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经超过9万名。

    ⑤保护非遗,关键还在于后继有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遗传承后继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也是“熏陶”出来的。让非遗文化进校园,走进孩子心灵,也许就能让孩子不知不觉爱上非遗,甚至成长为非遗传承人。

    ⑥此前,中国航天推出的“天宫课堂”,就在不少孩子心中成功播撒下科学的种子,照亮了孩子们梦想的天空。如今,很多学校在按下仪式感满满的“开学键”时,不约而同把非遗项目迎进校园,让非遗传承人亮出绝活,展现非遗魅力,效果同样可期。

    ⑦当然,不能指望非遗文化在“开学第一课”站上“C位”,就能收获无数“拥趸”;也不能奢望非遗文化一亮相,就能让孩子从此爱上非遗。非遗传承是一项需要长期做,用心做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技巧,也需要耐心,需要找到精准的切入点,也需要久久为功。由此,才能更好实现非遗文化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

    (选自2024年2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保护非遗文化,要积极培养传承人 B . 有数据显示,我国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近9万名。 C . 让非遗文化进校园,可能会让孩子不知不觉爱上非遗,甚至成长非遗传承人。 D . 做好非遗传承需要技巧,也需要耐心,需要找到精准的切入点,也需要久久为功。
    2. (2) 文中第④段和第⑤段内容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3. (3) 小文想推广电白区的非遗文化,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体验,给他提供三项建议。
  • 9. (2024七下·电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只烟斗

    闻琴琴

    ①十九岁的张三,由爹托人,进城在国营工艺厂当了学徒工。张爹在旁叮嘱:“你小时候就好捣鼓泥巴,这下也算对了卯,可要珍惜这个机会。”

    ②初进厂,看着仓库里流光溢彩的成品,张三眼睛一热。他人活泛、机灵,颇得老工人喜欢。

    ③那几日厂子里不太平,遭了贼,车间主任叫他值夜。深夜无聊,张三想起爹的生辰,一时孝心大发,竟挑了几块黄铜,藏在一隅。他耗费了几晚,竟打磨出一只锃光瓦亮的铜烟斗。

    ④张三心里得意,回家显摆给老爹看。

    ⑤张爹眯着眼细看了一番,低声问:“哪儿来的?”

    ⑥张三笑嘻嘻道:“店里买的。”

    ⑦张爹信了。干活儿间隙,他总将烟斗摩挲于手心,很招人眼。一次张爹赶集,迎着风口抽烟,恰被邻村一个同在工艺厂的人撞见。那人纳闷儿,这烟斗的材质分明和厂里新进的那批铜料差不离,回厂后,他就向领导报告了。

    ⑧张三被领导叫去问话,他心存侥幸,不肯承认。不想张爹听到消息后,连夜进城,当着全车间人的面,红着脸交出铜烟斗,又向领导赔不是,说是自己教子不当。证据确凿,厂里将张三辞退。

    ⑨张爹将儿子带回家,扇了他几耳光,痛骂:“还抓贼呢,你自己就是个贼!我要你巴结个啥?”

    ⑩张三既愧又悔,更怨老爹绝情在房里,不敢也不愿见人。

    ⑪张爹对着儿子,始终冷着一张脸。“心里还没捋顺是不?孬种!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

    ⑫张三没顶嘴,但心里的麻结越拧越牢。每至深夜,他心里还不忘打磨烟斗时的美妙声音,哧哧,沙沙。有时,他也用泥巴捏着玩,捏好了,再扔进河里。

    ⑬张三娘不忍,手擀了面条,端进儿子屋里。“听说三十里外有个老铜匠,铜壶铁漏,烟斗口哨,什么都能打磨,你不如和他学点儿手艺,也好有口饭吃……”

    张三还是蔫蔫的但眼睛亮了亮

    ⑮一日吃饭,娘又递给他一碗饺子。张爹将碗摔了个粉碎。张三娘呜咽:“他爹,总要让娃儿吃饭啊!”

    ⑯“吃再多,心里瞎黑,有啥用?”

    ⑰张三一气之下,当夜就卷了包袱,按他娘给的地址,去找那铜匠。那夜大雨瓢泼,他吃了闭门羹。可他明白自己已无路可退,就在门外冷风冷雨里熬着,终于感动了老艺人。

    ⑱日子过得很快。张三经过了这些挫折,人已显稳重。铜匠家中堆积了不少贵重铜银,可他熟视无睹,再不做别念。张三聪明,又肯勤学,老艺人见他是个可造之材,便倾囊相授。张三遂得师父真传,手工打磨的铜蝈蝈、锡蛐蛐之类的小玩意儿,很受欢迎。

    ⑲这一番来回,张三以为爹对他的态度该缓和一些了,没想到还是那样。张三咬着牙,心里憋着气,继续跟随师父学艺做人。

    ⑳几个冬春过去,张三满师,在城里开了间工作室。他制作了许多器具,但烟斗的数量最多,有各种款式和质地的,都摆放在柜台里。一日,一个外国人进到店里,看中一只镶翡翠的紫檀木根瘤烟斗,当即付了五千美金。后来,听说这只烟斗被国外一家著名的展览馆收藏。

    ㉑岁末,已经有些发福的张三,开着车,给老铜匠送去昂贵的礼品,感谢他数年来的栽培。老铜匠目光凝重,缓缓道:“你不用谢我。”张三不解。

    ㉒“你呀,要谢的是你爹。”

    ㉓“我爹?他连见都不想见我!”他心里有气。

    ㉔“徒弟啊,你如今成才了,都是你爹使的激将法呀。为了让我收下你,他不知求了我多少回!”

    张三泥塑般

    ㉖当天,顶着鹅毛大雪,张三带着妻儿回了老家。小路蜿蜒,远远地,他看到村口的那棵苍柏,踉跄着扑过去,在树旁的坟茔跪倒。

    ㉗他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和爹说。可是,阴阳相隔,爹再也听不到了。张三抚摸着墓碑,泪如雨下。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 (1) 请结合文章内容,把张三的经历和相关的心理活动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上。

      事件

      张三偷黄铜制烟斗赠父亲

      张三诚心拜师学习手艺并拜谢老铜匠

      得知父亲为他所做的事

      张三的心理活动

      既愧又悔

      感恩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列句子。

      ①张三还是蔫蔫的,但眼睛亮了亮。(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张三泥塑般住。(赏析加点词语)

    3. (3) 文章以“一只烟斗”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4. (4) 同样是写父亲,本文结尾与李森祥《台阶》结尾在写作手法与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请你具体分析。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李森祥《台阶》

三、作文(50分)
  • 10. (2024七下·电白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人,他们平凡,不引人注意,但是他们的精神闪耀着光芒,暖人心脾。他们可能是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同学,又或许是陌生人……

    请以“闪耀的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明确写作对象,选择他或者她,写好标题;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