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石榴花开,①中国人迎来入夏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端午节。②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当我们循着课本里的端午印记,细咂端午风物里的文化滋味,慢品端午记忆中的精神密码,③一个饱含民俗趣味与家国情怀的端午佳节翩然而至。端午作为民间佳节,仪式感很强,古代诗词里记载了各地裹香粽、饮雄黄、赛龙舟、挂菖蒲、浴兰汤等端午习俗。④这些独特的民俗活动,传承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别有情趣的生活。
①认真审题,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②例如《郊外踏青》这个题目,重心在“踏青”上,它提示我们可以着力渲染郊外的景色,表达游人的心情、也可以叙述踏青途中发生的事,而和踏青无关的事则应少说或不说。
③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写作的要求。
④审题就是审清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⑤审题时,还要注意把握题目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
⑥例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中国诗词大会》陪着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美好的诗词时光。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光。我们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中国诗词大会》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现在班上要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 , 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③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怒石横激④如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⑦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罅(xià):裂缝。③ 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⑦魑(xiāo):山中的鬼怪。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材料一】春节期间,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影片围绕三个与正当防卫有关的司法案例展开叙述,其中一个关于校园欺凌的案例尤为引人深思。中学生韩雨辰在厕所里撞见教导主任之子张科欺凌其他同学,挺身而出,打伤了张科。事后,张科反咬一口,说韩雨辰故意伤害。没有监控,被欺凌者和其他同学不愿意站出来作证,致使韩雨辰面临行政处罚。
现实中,韩雨辰这样的勇者并不多见,更多情况是被欺凌的孩子选择沉默,看见的孩子选择回避,这不仅是对欺凌行为的纵容,更是对被欺凌者的二次伤害,因此像韩雨辰那样勇敢站出来制止欺凌的行为应该得到赞扬和支持。
【材料二】造成“校园欺凌”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当今各种文化交织、价值追求多元、思想思潮多变的大环境下,青少年很难辨别是非,容易被不良文化、不良生活方式影响。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逐渐扭曲了自己的成长轨迹。长此以往,便会滋生恶意,逐渐衍生出以强欺弱、助纣为虐等不良观念。第二,父母教育缺位。家庭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或者溺爱孩子,不能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不仅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还会教唆孩子“不吃亏”“以牙还牙,以狠斗狠”,误导孩子成长。第三,学校法治教育缺位。部分学校和老师过分注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轻视法治教育,且法治教育资源有限,缺乏生动有效的教育形式,导致不少青少年法制意识薄弱,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材料三】
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
【材料四】2023年3月22日,湖南省教育厅正式印发《湖南省教育系统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学校要将学生欺凌的有关处罚规定纳入校规校纪之中,将欺凌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实施欺凌的学生,情节轻微的,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警示谈话;情节较重的,学校可给予纪律处分,并邀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予以训诫;对实施暴力、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必要时依法转入专门学校进行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依规依法处置。对遭受欺凌的学生,学校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帮扶关爱。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各地要纳入扫黑除恶专项整治范畴予以从重惩处。
老兵和军马
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白头心儿”!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吕记马肉”。他走近“白头心儿”,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⑪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因为“白头心儿”,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⑫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⑬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⑭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老兵给军马取名“白头心儿”→ →老兵惜别“白头心儿”→ →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并发誓一起改变家乡面貌
第一处:
第二处:
①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②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
生活中,榜样给予我力量;阅读中,书籍给予我力量;成长中,亲情给予我力量;困境中,微笑给予我力量……
请以“ ▲ 给予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600字以上;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