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欣赏鲁迅笔下别开生面而又漂渺的江南社戏,细品贺敬之朗朗上口的陕北信天游民歌,感受刘成章容不得jī▲绊的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体会吴伯萧娓娓道来的灯笼情怀;还能够解读大自然语言的密码,追溯恐龙灭绝的原因,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这片天地里,我们既可以探访祖国大地,领略迥然不同的民风民俗;又可以走进自然,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世间美景;还可以走近古人,漫步世外桃源,畅游小小石潭,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jī绊追溯
漂渺:
叹为观止:
①处处犹存长者风 ②清明扫墓思英烈 ③年年祭扫先人墓
④万人江岸观龙舟 ⑤步步登高开视野 ⑥寒食雨传百五日
上联: 下联:
作者 | 题目 | 批注 | 诗文 |
佚名 | 《关雎》 |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①,。 |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友情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 | ②,。 |
孟浩然 | ③《》 | 运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对方举荐自己的心情。 | ④,。 |
⑤ | 《小石潭记》 | 冷清的环境使作者内心充满了忧伤和凄凉,表达出遭贬谪后无法摆脱的落寞。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⑥,。 |
恐龙无处不在(节选)
阿西莫夫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⑦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⑧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⑨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晚荔)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地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⑩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①→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②→③
①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目录 | 分类 | 内容精要 |
《说文解字》第一 | 文字学 |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日”“月”两字运用了这种造字法。 |
《四书》第七 | 儒家经典 | 《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其中《论语》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
《史记》《汉书》第九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体通史。作者司马迁说他写《史记》是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回首成长之路,我们应该拥有什么呢?脸上应该有微笑,眼里应该有他人,行动中应该有执着……拥有这些,或许会给别人带去温暖,也会让自己获得成长的力量。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题目:我的▲有▲(示例:我的脸上有微笑)
要求:⑴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