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太空中,如何补充宇航员吸入的氧气和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科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空间站中,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通过电解水制备氧气,利用分子吸附技术,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利用舱内外压强差实现二氧化碳的脱附,将其排入太空。
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座舱通过专用风机将座舱空气引入净化罐,利用无水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后的空气再重新流回座舱。
【资料一】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阳离子阴离子 | |||
溶 | 溶 | 溶 | |
微 | 溶 | 不 |
说明:“溶”表示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物质不溶于水,“微”表示物质微溶于水。
【资料二】溶液显中性。
任务一 了解的制备
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甲中溶液变浑浊,证明通入气体中含有。
步骤一: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注入A中,软塑料瓶变瘪。小新认为此现象可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刚认为小新的说法不正确,小刚的理由是。
步骤二:打开弹簧夹K后,B中液体流入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属于用途的是( )(填字母序号)。
实验操作:小组同学分别将下列点燃的蜡烛放置于玻璃片上,将集气瓶倒扣在玻璃片上,记录从倒扣集气瓶至蜡烛熄灭的时间。
实验序号 | 蜡烛高度/cm | 烛芯长度/cm | 燃烧时间/s |
① | 1 | 0.5 | 17.58 |
② | 3 | 0.5 | 11.40 |
③ | 5 | 0.5 | 8.99 |
④ | 2 | 0.2 | 16.01 |
⑤ | 2 | 0.5 | x |
⑥ | 2 | 0.7 | 11.06 |
解释与结论:
为了得到正确结论,该小组同学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时还注意了的问题。
实验操作:用高度均为3cm、烛芯长度均为0.5cm的蜡烛进行实验,集气瓶中的气体用不同体积比的氧气和氮气填充,操作时同样注意(1)的问题,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解释与结论:
图中a点对应的实验与探究活动一中实验②中蜡烛燃烧时间接近,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