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 1. (2024·昭平模拟)  下图为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北京人( )

    A . 使用火烧烤食物 B . 学会了人工取火 C . 学会了种植水稻 D . 处于新石器时代
  • 2. (2024·昭平模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A . 以民为本 B . 崇德尚贤 C . 天人合一 D . 兼爱非攻
  • 3. (2024·昭平模拟)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汉武帝与秦始皇在对待哪一问题上的态度截然不同(    )
    A . 反击匈奴 B . 中央集权 C . 铸造货币 D . 儒家思想
  • 4. (2024·昭平模拟)  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 . 台湾 B . 新疆 C . 西藏 D . 东北
  • 5. (2024·昭平模拟)  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 . 造纸术的发明 B . 印刷术的改进 C . 科举制的确立 D . 指南针的发明
  • 6. (2024七下·赵县期末)  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到明太祖废除丞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征是( )
    A . 监察制度完善 B . 君主专制加强 C . 选官制度僵化 D . 地方权力增强
  • 7. (2024·昭平模拟)  学习历史需要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史实的看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B . 《北京条约》中,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 .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D .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 8. (2024九下·天祝模拟) “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使得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9. (2024九下·武威模拟)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它”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抗日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 10. (2024·昭平模拟)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出现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B . 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 封建土地制度的阻碍 D .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11. (2024·昭平模拟)  某旅游公司围绕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主题旅游活动,其中包含如下旅游线路。该旅游线路的主题是感受( )

    A . 大河流域文明的成就 B . 亚非古国文明的风采 C . 西方海洋文明的成就 D . 建筑艺术多样化特性
  • 12. (2024九下·天祝模拟) 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   )
    A .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 .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 . 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
  • 13. (2024·昭平模拟)  美国费城的“自由钟”是独立的象征。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4日和1783年4月16日响起。这两次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分别是( )
    A . 独立战争开始,独立战争结束 B . 独立战争开始,取得萨拉托加大捷 C . 美国诞生,独立战争结束 D . 美国诞生,建立联邦制国家
  • 14. (2024·昭平模拟)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 . 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 .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 .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 .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 15. (2024·贡井模拟)  近年来中国发起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 . 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 . 努力构建合作共嵌的新型国际关系 C .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 .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二、非选择题
  • 16. (2024·昭平模拟)  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2. (2) 材料二“魏主”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北魏逐步强大。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 (3) 材料三

      史料①: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那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摘编自《旧唐书》

      史料②:

      拉萨大昭寺内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

      史料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请你依据上述标准将材料三的两组史料进行分类。这两则史料印证了唐朝的哪一史事?

    4. (4) 材料四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根据材料四,概括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以史为鉴,你认为当今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民族关系?

  • 17. (2024·昭平模拟)  土地是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与农民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

    材料二 中央发出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四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 (1) 1950年为推进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土地改革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并分析这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
    3. (3) 材料三的顺口溜讲述的是哪个制度?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4. (4) 材料四中土地“三权分置”是指哪“三权”?综合上述材料,党在土地问题上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18. (2024·昭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行业大量采取机器生产……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了“工业欧洲的老师”。

    ——摘编自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图1 工业化后的英国城市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芝加哥成为美国的工业重镇,人口呈现爆炸性增长,20世纪初人口由50万增长到200万人。汽车行驶在有路灯的街头,各种新科技成果、新娱乐方式皆在此流行。

    ——摘编自[荧]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 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 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后期继续主导着全球经济、科学与文化,成为了唯一一个超级大国。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殊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从大历史的视野对我国近代以来现代化落后于时代而遭受屈辱教训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近代以来世界大国现代化崛起之路经验启示的一个系统总结。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同时,生产关系必须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求是》

    1. (1)  材料一中英国“优越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英国在“机械技术”领域最关键的发明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四说说中国应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大国崛起”主题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个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