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 1. (2023七下·金东期末)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 防止噪声产生 B . 阻断噪声传播 C .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 2. (2023八下·镇海期末) 如图是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判断行进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乐音 B . 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C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 . 盲人在耳内形成听觉
  • 3. (2023·浙江模拟) 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依据声音的(   )
    A . 音色 B . 音调 C . 响度 D . 振幅
  • 4. 周末,小宁一家到日湖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宁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 . 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 . 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 . 小宁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 5. (2023七下·富阳期中)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
    A . 15° B . 25° C . 30° D . 35°
  • 6. (2021七下·滨江期末) 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 . 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 . 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D . 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 7. (2019七下·绍兴期中)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 图乙中,小孔成像活动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C . 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 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 8. (2023·鄞州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明把夜光显示的手表置于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当手表与光屏分别处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此时手表表盘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的像为图中的(  )
    A . B . C . D .
  • 9. 图中是一个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则这个玻璃体( )

    ①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

    ②可以看作一块凸透镜

    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0. (2022七下·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 B . 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 . 耳蜗内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D . 鼓室内的听小骨是固定不动的
  • 11. 如图所示,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   )

    A . 痛觉 B . 嗅觉     C . 触觉 D . 味觉
  • 12. 摩擦会产生静电,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 ,从另一端撕开,撕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往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这一现象表明细丝( )。

    A . 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 . 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 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 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 13. 小嘉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闭合开关,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A2的示数为0.22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灯L1和灯L2串联在电路中 B . 电流表A2测干路中的电流 C . 通过灯L1的电流为0.5A D . 通过灯L2的电流为0.22A
  • 14. (2023八上·青田期末) 指纹锁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智能锁具,通过“指纹”开关S1或者“密码”开关S2都能启动电动机运转,打开门锁。下列控侧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 15. (2020八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导体铸件,粗细两段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是 S1=2S2.把该导体接入电路,则通过粗细两段导体的电流关系是(   )

    A . I1=I2 B . 2I1=I2 C . 4I1=I2 D . I1=2I2
  • 16. (2023八上·德清期末) 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需要“动力”的推动,如图中用高度差形象地表示了由电池提供的这种推动作用,那么此“高度差”表示的量是(    )

    A . 电流 B . 电阻 C . 电压 D . 实际的高度差
  • 17. (2021八下·绍兴期中) 如图所示,鸟儿落在11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上,虽然通电的高压线是裸露电线,但鸟儿仍然安然无恙,这是因为( )

    A . 鸟儿有耐高压的天性,电流过不去 B . 鸟脚是干燥的,所以鸟体不导电 C . 鸟体电阻极大,所以无电流通过 D . 鸟脚间电线电阻远小于鸟儿电阻,通过鸟儿电流极小
  • 18. 取口香糖锡纸,剪成如图甲所示的形状,其中AB段和CD段等长。戴好防护手套,将锡纸条(带锡的一面)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如图乙所示,发现锡纸条很快开始冒烟、着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通过AB段和CD段的电流不相等 B . 正常情况下,AB段会先着火 C . AB段和CD段两端的电压相等 D . AB段和CD段的电阻相等
  • 19. (2024八上·临海期末) 电动汽车利用旋钮变阻器实现对转速的控制,车速仪由电路中的电流表改装,图中0、E、F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驾驶员踩下“油门”,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车速仪示数变大。则与M、N相连接的是(    )

    A . E和F B . 0和E C . 0和F D . 以上接法均可
  • 20. (2024八上·武义期末) 如图1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电源电压是9V B . 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 C .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2Ω D . 滑片处在a端时两表的示数对应图2中A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 21. 有一款个性化智能镜子,能识别“主人”的声音或面部图像而启动智能模块,主人就可以使用该平面镜。
    1. (1) 该智能镜子是通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辨别声音是否由“主人”发出的。
    2. (2) 人脸识别的主要部件是:平面镜中内嵌一块带摄像头的显示屏、检测用户是否靠近镜子的传感器和智能模块等。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其原理如图所示,则该像的特点是。(选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

    3. (3) 当“主人”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内部灯泡L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该智能镜子要求的是____。(填字母)
      A . B . C . D .
  • 22.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造成看不见钱的原因是光的。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 23. 近年来短视频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某短视频软件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应用程序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从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短视频中的声音与正常声音相比,音调(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声波的传播速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这些短视频,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播放时要少,这是因为(已知视频中声音的频率范围是60~2500赫兹)。
  • 24. 在成语“盲人摸象”这个故事里,盲人是用觉来感知象的形状,感觉形成部位在
  • 25. (2022八下·象山期中) 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所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如图乙,那么R1的电流是A,R2的电流是A。

  • 26. (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 伏安法测电阻R的电路中,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 (1) 当滑片P在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8.5V,电流表示数如图为A,则被测电阻R的阻值是Ω。
    2. (2) 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接近电源电压值,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该故障的原因是____。
      A . 电阻R接线短路 B . 电阻R接线断路 C . 电源接触不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 27. (2023七下·东阳期末)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 (1) 【实验1】

      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填字母,多选)。

      A . 声音具有能量 B .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 声音由振动产生
    2. (2) 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3. (3) 【实验2】

      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8.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碰到以下两种情况:

    ①让三束平行光射向透镜,移动右侧的光屏,结果在距离透镜10cm处,看到光屏上一个亮点;

    ②将激光束换成蜡烛,一边移动点燃的蜡烛,一边移动光屏,记下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

    1

    40.0

    13.0

    缩小

    2

    230.0

    18.0

    缩小

    3

    320.0

    20.0

    等大

    4

    415.0

    30.0

    放大

    5

    512.0

    50.0

    放大

    根据以上情况:

    1. (1) 该凸透镜的焦距f=cm;
    2. (2) 当蜡烛距离透镜中心60cm时,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为____。
      A . 10cm~13cm B . 13cm~18cm C . 18cm~20cm
    3. (3) 将物体由距离透镜40cm处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20cm处,所用的时间为2s,物体移动的平均速度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4) 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 .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B .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C .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D .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5. (5) 该同学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把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个位置,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当他拿掉自己的眼镜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移动(选填“左”或“右”)。
  • 29.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了使实验操作简便,小敏用电阻箱代替不同的定值电阻,电阻箱能提供0~9999Ω的任意整数值的阻值。现有器材:电源(恒为6V)、滑动变阻器(1A  50Ω)、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电阻箱、开关和导线若干。

    1. (1) 请完成实物图甲的连接(要求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 (2)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3. (3) 实验开始时,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5Ω,闭合开关,再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达到设定值,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压表示数为V。
    4. (4) 小敏多次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测得相应电流,并得出了实验结论。根据所给量程和设定电压,电阻箱阻值可调节的范围为
四、解答题(第30题2分,第31、32、33题每题4分,34题6分,共20分)
  • 30. (画图题)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 31. (说理题)“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图甲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图解。

    【资料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上的。

    【资料2】如图乙所示,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时,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

    【资料3】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光学知识对“海市蜃楼”现象做出解释。

  • 32. 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1=40Ω,R2=60Ω,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

    1. (1) 电阻R1两端电压;
    2. (2) 通过电路的总电流。
  • 33. (2021八上·三门期末) 在某校举行的科技节中,小金设计了一款模拟网红产品“可调节加热桌垫”的电路图,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电阻R2的阻值为5Ω,滑动变阻器R1的铭牌是“25Ω 1A”。 求:

    1. (1) 电压表的读数为1V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2. (2) 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 34. 握力能反映上肢力量发展水平,是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握力测试如图甲。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想制作简易握力计,选用电压表来显示握力的大小。他们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其中电源电压3V,定值电阻R1阻值为6Ω,电压表量程为0~3V,轻质细杆将弹簧与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相连。

    1. (1) 【初步调试】用手往下拉弹簧,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
    2. (2) 【表盘改造】为方便读数,小组同学想在电压表表盘上标注相应的握力值。经测定,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与握力F关系如图丙,求在电压表刻度为1.5V的位置上所标注的握力大小。(写出计算过程)
    3. (3) 【优化改进】握力一定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握力计精确度就越高。以下改进方法中能提高握力计精确度的有____。(可多选)
      A . 定值电阻更换为3Ω B . 电源电压增大到4V C . 电压表用0~15V量程 D . 电压表改接在R1两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