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5-20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二下·丰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文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接受的,以文化作为维系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华夏族群的本能驱动——自有周一代,“统一”就是中华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态,也是最终形态。

    ②除了以文化为族群纽带,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形成甚早、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温柔敦厚”,语出《礼记》,其指的决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还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或者可称为“集体性考量”“整体性思维”等等。在四海升平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依然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期——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中。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

    ③是什么塑造了华夏历史的这种文化基因?我以为,文化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文化中找寻答案。

    ④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中国从汉代起尊崇儒家学说,唐宋时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设立并发展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从科举制开始,儒家文化开始突破社会的上层,渗透至社会的每个阶层。文化具有可引导性、可塑造性,那么,如何讲述历史、讲述历史的源头就是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帝王的封禅巡守,以及几乎持续整个封建王朝时期的尊孔祭孔,其实都是维系族群历史记忆、保持文化基因传承的外在形式。西方人“言必称希腊”,不断地讲述希腊文明如何恢宏,也正是欧洲人塑造近代欧洲文明“合法性”的历史叙事。而回顾自身,辉煌多样的文明形式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态、“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文化在伊始时期就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换句话说,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来说是健康的、有活力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不用心维护和引导,基因也可能发生变异。放之于当下,如何讲述历史,如何追溯历史记忆,正是维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续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王学典《江山胜迹,我辈登临——谈中国历史传承中的文化基因》)

    材料二:

    汤恩比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历经夏、商、西周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铁器时代。同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都没有走出青铜时代就消亡了。中国古文明在青铜时代没有为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所中断。

    中华文明在经过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比周朝更发达的秦汉时代挺进。过了近600年,到公元四、五世纪,中原地区也发生了民族迁移,还出现过若干少数民族的政权。但这些都属于常见的朝代更迭,没有产生本质变化。中华文明继续前行。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中华文明的传统又在隋唐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与丰富。以后虽有元和清两代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但这些皇朝都在中华文明体系下行政理事。中华文明一直没有中断。

    从世界历史上看,两河流域与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走出野蛮、走进文明的地区。这里的居民创造了人类早期的辉煌,发明了文字,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办教育,兴文化,但就是没有产生史学。古代的印度虽然拥有灿烂的诗篇,也有远古的法典,有宗教,但没有史学。在古代,只有古希腊和中国不但创造了历史,而且创造了与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史学。但古希腊的史学主要是当代史,古希腊人没有形成数代史家连续按时叙史的传统。

    古代中国是史学大国,也是史学强国。政治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而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又为中国史学的连续性提供了丰厚的内容。从甲骨卜辞到金器铭刻,从《尚书》《春秋》到由历代史家编撰的文化长城——《二十四史》,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见证。

    中国历史资源之丰富,史事记载之连续,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感到惊讶。他在《历史哲学》中曾这样写道:“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中国凡是有所措施,都预备给历史上登载个仔细明白”,“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所产生的标志性成果。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清晰连贯,没有发生过断裂。圣哲的经典通过汉字滋养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明延绵发展,始终充满活力。

    (摘编自杨共乐《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基于中外文明比较的视野》)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基于大一统国家形成的需求,中华民族在秦朝之前便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纽带转为以文化为种族认同纽带。 B . 作为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温柔敦厚”生发出了中华传统的文化特质,而且还对艺术倾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绵延至今。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只有中华文明形成了数代史家连续按时叙史的传统。 D . 材料二通过将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性质。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思想中“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个人性情到家国情怀,呈现出乐善共荣、献身共济特征。 B . 从汉代起就被尊崇的儒家学说,随着科举制的建立和发展而与社会各阶层紧密联结,体现了文化的可引导性与可塑造性。 C . 少数民族掌握最高政权并未造成中华文明中断,表明文化基因可以突破种族、血缘或地域限制,保持文明本质的稳定。 D . 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是健康而有活力的,这是因为“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提供了保证。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温柔敦厚”文化特征的一项是(     )
      A .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B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C .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秋下荆门》) D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 (4) 简要梳理材料一第4段的行文思路。
    5. (5) 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而没有中断的原因有哪些?
  • 2. (2024高二下·丰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五面包围中(节选)

    魏巍

    坚守坑道第15天,又发生了新的困难:坑道里的存水用完了。人们把那几个存水的大汽油桶,翻来覆去磕打,再也倒不出一滴水来。

    团指挥所几次派运输队送水,伤亡很大,水却很有限。

    由于缺水,大家眼瞅着饼干硬是咽不下去,有时候饼干的碎末被呛得从鼻孔里喷出来。

    坚守坑道第18天,有人偷偷喝尿。战士们脱光了膀子,抱着手榴弹,紧紧贴着潮湿的石壁,人们仿佛第一次认识到:水,是何等的珍品!

    这时候,在精神上负担最重的,除了郭祥,恐怕就是卫生员小徐了。这个十六七岁说话还有些童声童气的孩子,虽然同别人一样渴得嗓子冒烟,但他更难受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伤员们极力抑制着的低声呻唤。他仿佛觉得伤员们喝不上水,全是他的过错似的。

    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终于发现一条细细的石缝,不时渗出一两滴水珠。他就撕了一缕棉花,把水珠蘸起来,拧到小碗里。尽管石缝是那样的吝啬,总算有了一丝希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工作,居然拧了大半碗水。然后,他就把小搪瓷碗架在小油灯上烧起来。

    小小一点灯头火,总算把水熏热了。他立刻把小碗端到几个重伤员跟前:

    “同志们!醒醒,喝水啦!”

    “你端给参谋长喝吧!他哑得快说不出话了,这样下去怎么指挥呢?反正我们……”

    “对!对!快给参谋长端去吧!”大家异口同声。

    小徐把小碗放在桌上:“参谋长!喝点水吧!”

    “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呀?”

    “他们都不肯喝,说你还要指挥打仗呢!”

    “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

    小徐站在那里不动。

    郭祥只好端起碗,递给步话机员小马,小马哽哑得很厉害。

    “不行!我不能喝。”

    望望桌上大半碗水,分毫不少,郭祥叹了口气,把小碗高高擎起,说:

    “同志们,我带头喝!你们也非喝不可!谁要是不喝,就是对我们的胜利不关心!”郭祥装作一饮而尽的样子,却只抿了小小的一口,递给小马。小马也只抿了一小口,又递给小徐。小徐只沾了沾唇,就端给重伤员们。其他人也都抿了一点。

    转到郭祥手里,居然还剩下小半碗,几粒明亮的泪珠,扑哒扑哒掉到小瓷碗里……

    坑道口传来刺耳的叫声:

    “中国士兵们!我们断绝了你们的一切联系,你们已经完全陷入绝境了。你们用19世纪的武器和高度现代化的联合国军作战,不过是无效的抵抗和绝望的挣扎。还是快快投降吧!”

    “中国士兵们!你们实在太可怜了。你们被上级骗出来,来到千里迢迢的异国,住的是深山土洞,过的是野蛮人的生活,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眼看就要困死,饿死,干部却不闻不问,你们何苦还要为他们卖命?还是到自由的世界来吧!……”

    “参谋长!有人乘机说破坏话了!他说,如果上级还要我们,干嘛叫我们在这儿受罪?……”

    “走!我们找他谈谈。”

    坑道中部,战士们多半脱光膀子,靠着壁坐,有的擦枪,有的在拧手榴弹盖;独有白鹤寿半躺半卧,眯细着眼在想什么,整个身躯就像一尾鱼切掉头尾后的“中段”。

    郭祥在他面前一站,严厉地问:

    “你刚才说了些什么?”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我告诉你,不管什么人,他想借机挑拨离间,瓦解我们士气,他就是瞎了眼了。上级为了给我们送东西,牺牲了多少好同志!我们吃的,用的,都是同志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为什么要凭空造谣?”

    白鹤寿手指轻微战栗着,低下头去。

    坚守坑道多日,总攻尚未开始,郭祥觉得有必要解释几句:

    “我们坚守坑道,就是为了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有把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我们的反击就会一举成功!”

    “同志们!我们在最前沿坚守坑道是非常光荣的。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受敌人五面包围,还是第一次,恐怕你们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吧!这是非常难得的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好机会。虽然我们没吃的,没喝的,但我们不是敌人手心上的可怜虫,我们是钻到牛魔王肚子里的孙悟空。我们应该拽住牛魔王的心肝狠狠地打几个嘀溜!谁嘀溜打得好,我就给他记功!”

    ……

    晚九时,疙瘩李带领两名战士去炸坑道前面的地堡,手里用麻绳提溜着十几个空罐头盒,前后共总不过五分钟。

    “好干脆呀!”

    “全靠副连长的那几个破罐头盒子,他钻到东边那个炸弹坑里把罐头盒子一摇,敌人机枪就冲着他打,我们从西边就上去了。”

    郭祥正准备派第二个小组出发抢水,忽然听见一片声嚷:

    “上级给我们送水来啦!”

    “同志们送水来啦!”

    坑道里战士们,轻伤员们全站起来,把进来的两个人团团围住,有的抢上去握手,有的抱着他们的膀子,眼里流着涔涔的热泪。

    乔大夯身下横七竖八挂满了军用水壶,背上一个沉重的麻袋;后面的战士身上也背着二三十个水壶。

    “俺们送来的东西不多,知道你们断水好几天了。大伙都觉着萝卜这东西解渴又解饿,俺就背了点。”

    话音未落,老模范背着一个大口袋进来。后边跟着四五个人,一个个都背着口袋,满身灰黑色泥土,显然都是从焦黑的土地上爬过来的。

    郭祥指指那些大口袋:

    “这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呀?”

    “你猜猜看!”老模范笑着说,“这是祖国人民的慰问品哪!”

    坑道里的气氛由欢欣,热烈,活跃,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战士们紧贴潮湿的石壁,减轻焦渴的感觉,来渲染缺水的状况;依然抱着手榴弹,来凸显他们困境中依然保持警觉。 B . 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来找水,体现了他内心的急躁、焦灼,他认为伤员们喝不上水,是他的过错、失职。 C . 郭祥看到水喝一圈居然还剩下小半碗,泪珠掉到瓷碗里,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深为同志间的相互关心和战友间的无私而感动的心理。 D . 文中对于乔大夯的刻画虽着墨不多,但突出了他的勇敢无私、任劳任怨,同时也表现了他为送不上水而深深自责的心理。
    2. (2) 关于文中“坑道让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卫生员小徐让同志们醒醒,喝水,体现了他对受伤的同志们的关心。 B . 伤员们让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认为参谋长指挥打仗,职责更重要。 C . 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出于无奈,也为后文的继续让水做了铺垫。 D . 参谋长对卫生员小徐的批评,是对伤员的关心,侧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题。
    3. (3) 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艺术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4. (4) 有人为小说加了一个结尾:“这些远离家乡为一个神圣的目标战斗在邻国山岭上的人们,这些在弥天的烟火中无比坚强刚毅的战士,竟突然变得像搂在母亲怀中的孩子一样。”你认为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游于菑,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至,景公操玉加于晏子尸上而哭之,涕沾襟。章子谏曰:“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夫子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洪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夫?”免而哭,哀尽而去。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七年,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 , 鱼乘塞涂,抚其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安用礼A乎B昔者C吾与夫子游D于公阜E之上F一日而三G不听H寡人I今其孰J能然乎!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今十有七年”与“犹其有四体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有”意思不同。 B . “弦章归”与“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两句中的“归”意思不同, C . 御,指驾驭车马的人,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意思不同。 D . “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见”的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公在菑地游玩时,听到晏子去世的消息后,便立马赶了回来,之后用被章子指出超越礼制的方式悼念晏子。 B . 景公认为,自己过于放纵而不知收敛的行为,使百姓积累了怨恨,但上天没有降祸于自己,却降祸给了晏子 C . 景公在宴请大臣时拉弓射箭,不料箭射得脱了箭靶,而大臣们却异口同声地称赞景公,这使得景公恼羞成怒。 D . 弦章认为若自己接受景公的赐鱼会违背晏子的行为准则,便拒绝了景公,为此君子称赞弦章与晏子一样廉洁。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

      ②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

    5. (5) 弦章认为大臣为景公叫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
  • 4. (2024高二下·丰城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秋,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上好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更觉寂寞冷淡。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句描述了深秋的寒冷,交代了时间;“凉冷”二字未提雨,却写因雨而凉冷。 B . 诗中的“安闲”二字是诗眼,全诗围绕“安闲”着笔,塑造了夜雨无眠的老翁形象。 C . 颔联“卧迟”写出老年人睡眠少的特点“灯灭后”写出“卧迟”的时间,突出夜深。 D . 颈联“灰宿”“瓶火”反衬老翁怕冷,“香添”一句写老翁闲散慵懒、不想起床的情态。
    2. (2)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诗人的思想感情。
  • 5. (2024高二下·丰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过秦论》中,描写诸侯用珍宝土地招揽天下人才的句子是“”。
    2. (2) 高适《燕歌行并序》中“”两句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了残兵败卒的凄凉心境。
    3. (3) 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高二下·丰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 ①  , 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 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为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 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 , 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的题吧。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辞、字、款式要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类比推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
  • 7. (2024高二下·丰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勤洗手,是将细菌和病毒拒之门外的重要手段。 ①  , 不可能随身携带肥皂和水,想在没有水的时候给手消毒,很多时候就要靠免洗消毒洗手液了。于是,各种造型小巧精致、便于携带的免洗消毒洗手液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我国研发出不含酒精的新型免洗消毒洗手液,该消毒洗手液以复合季铵盐为主要成分,改变了传统洗手液含有酒精成分的限制,能够保障人们没有水洗手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达到杀菌的目的。随着经济恢复, ②  , 新型免洗消毒洗手液可以给商旅人士提供更多的便利。

    不过,专家提醒,如果有条件, ③  , 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才是确保手部卫生的最好方式。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二下·丰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能漂石,可见“势”的力量巨大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 反之,则可能举步维艰,因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势”,灵活地把握“势”。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人蓄势待发,有的人谋势而动,有的人乘势而上。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