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8-08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 1. (2024八下·永定期中)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社会主义制度 D . 民主集中制
  • 2. (2024八下·永定期中)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它的前途命运,在这以前和这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划时代的变化,集中起来就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材料反映的是( )
    A . “一五”计划完成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全面拨乱反面的完成
  • 3. (2024八下·永定期中)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和美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下表为1953——1957年中国与美国工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的比较。由此可知( )

     

    工业

    农业

    中国

    19.6%

    4.8%

    美国

    4%

    1.8%

    A .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越美国 B . 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C . 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比中国更快 D . 中国经济在该时期出现了明显发展
  • 4. (2024八下·永定期中)  1954年9月,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可能经历的是( )
    A . 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B . 通过《共同纲领》 C . 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5. (2024八下·永定期中)  小说《山乡巨变》中讲述了:1955年共产党员邓秀梅奉命到清溪乡和农民一起建立合作社,一些私心较重的老农不肯入社。邓秀梅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并挫败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整个山乡出现了新面貌。该小说的创作背景是( )
    A .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
  • 6. (2024八下·永定期中)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对此情况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

    A . 中国历史发生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 B . 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 .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7. (2024八下·永定期中)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 . 开始重点发展农业生产 B . 提出了八字方针 C .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D .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8. (2024八下·永定期中)  1956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在此期间我们在工业、科技、交通、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严重的失误。下面对这一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中前进 B . 新中国政权得到了巩固 C .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速发展 D . 中国陷入了十年动乱
  • 9. (2024八下·永定期中)  “文化大革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下降49%,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材料反映“文革”的重大危害是( )
    A . 知识分子遭到迫害 B . 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C .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 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 10. (2024八下·永定期中)  打破了长期以来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A . “两个凡是”方针 B .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C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 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 11. (2024八下·永定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决定命运”。在改革开放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 . 计划经济的道路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D . 可持续发展道路
  • 12. (2024八下·永定期中)  “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 )
    A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 .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3. (2024八下·永定期中)  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C .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确立 D .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 14. (2024八下·永定期中)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此背景下孕育出了(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5. (2024八下·永定期中)  关于下面两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世界贸易组织徽标

      “一带一路”宣传画

    A . 都推动了世界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B . 都为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C . 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 . 都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 16. (2024八下·永定期中)  在卡塔尔世界杯上,从决赛场馆、供水供电设施,到各国官员、媒体、球迷乘坐的客车,再到卡塔尔随处可见的球迷周边产品,中国制造的身影无处不在,这是中国发展的象征。材料表明( )
    A . 中国产品供不应求 B .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 . 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居于世界首位 D . 中国制造影响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计52分)
  • 17. (2024八下·永定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见下图《“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图》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激战”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材料三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部门是什么?并列举该部门在我国东北地区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
  • 18. (2024八下·永定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毛泽东指导下,大会总结闽西土地斗争经验,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这个决议比井冈山和兴国《土地法》又有新的发展:对大小地主加以区别对待,对地主也“酌量分与土地”;对富农土地只没收“自食以外的多余部分”,“不过分打击”;对中农“不要予以任何的损失”;“对大小商店采取一般的保护政策”;在土地分配上,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记》

    材料二: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千百年来,占乡村人口绝大多数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只有很少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这种严重状况,是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压迫、贫困及落后的重要根源,是中国的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在公社内部无视社与社之间的差异搞绝对平均主义,“共产风”的盛行和大规模的“一平二调”等行为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直接体现就是农业产量的减少和农村关系的紧张。

    ——罗红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土地政策的完善贯彻了什么原则?
    2. (2) 材料二中,这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体现在哪些方面。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公社”的弊端主要是什么?为改变这些弊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做了怎样的重大调整?
  • 19. (2024八下·永定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在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第二场开始。……美方作为东道国,未奉行待客之道、不遵守外交礼仪在先,中方正面回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中方的表态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摘编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这一巨大变化和哪个人物息息相关?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年以来广东经济发生总体变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3. (3) 你认为材料三所示中方能够铿锵有力回击美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感悟?
  • 20. (2024八下·永定期中)  论述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图片中的人物,围绕“民族精神”自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要求在15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