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1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语文活动正在开展,请你积极参与。
  • 1.  学习从朗读开始,下面诵读处理不当的一项是( )
    A . 读准拼音: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nì)炕”那种近恐(hè)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B . 读出重音:为了突出船快,我们心情急切,可以在这些词上重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C . 读出节奏: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D . 读出连停: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表示停,∧表示连)
  • 2.  给“察”加偏旁

    星火

    歌声

    青面

    穷困

  •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年腊月二十五到次年的元宵,古黑的铜锣架就会在族人聚居的一座古老而宽大的四合院子里支起来。

    ②因此,那时的我特别喜欢撞铜锣,能把祖上传下来的几种旋律敲得滚瓜烂熟。

    ③浙江老家过年时有撞铜锣习俗。

    ④也敲去了我们许多清冷的时光。

    ⑤那声声选起的锣鼓声,敲出了节日的气氛。

    ⑥铜锣由一面一米余高的落地鼓和两大一小的三片铜质锣组成。

    A . ③⑥①⑤④② B . ⑥①④⑤②③ C . ③①⑥④⑤② D . ⑥⑤④②③①
  • 4.  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两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

    ①往日牛郎常拭泪 ②山意冲寒欲放梅

    ③喜见树前闹杏花 ④开门迎春春满院

    A.春节 B.清明节

    上联: 

    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

    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

    下联:

  • 5.  下面对传统文化的解说表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恬静宜人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自然的神秘之美。 B . 清新的传统文化,有如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水,嗅到无言的香气。 C . 传统文化的脉络神韵,犹如悠然吟唱的音符,穿过时空的壁垒,仍能引领着我们的人生。 D . 交织着智慧与文明的传统文化,如同曲折盘旋的长河,带着一切向美好的未来推进。
  • 6.  背诵环节,请你补充完整诗句。
    1. (1) 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 (2)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
    3. (3)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4. (4) 与君离别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5. (5)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6. (6) 落日照大旗,,(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
    7. (7)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现代·贺敬之)
    8. (8) 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二、阅读与鉴赏
  •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题。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 , 细雨更移橙。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 (1) 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字看出。颔联中的“”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 (2) 诗题中“遣意”中的“意”,与陶渊明《饮酒》中的“此中有真意”中的“意”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说说。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A)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B)。”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C)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D),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缨细行而不失 , 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节选自《礼记·礼运》,有删减)

    【注释】①苑:郁结。②缪:互相妨碍.

    1. (1) 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增补法

      率妻子邑人

      妻子:

      借代法

      黄发垂髫

      垂髫:

      替换法

      悉如外人

      悉:

    2. (2) 请将“乃”“者”“也”“以”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B. C. D.

    3. (3) 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

    4. (4) 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 (5) 请从乙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甲文首段中的桃源情景。
    6. (6) 小语认为【乙】文所论及的“大顺”社会是【甲】文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请你说说两文中“大顺”的特点。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症,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的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的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的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为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地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这些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1. (1)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成因和危害,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 . “手机依赖症”是被科技绑架、为工作所迫,刷屏的快感:“人际焦虑”的转移等主观因素更不容忽视。 C .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症,重则遭受身体精神的双重折磨,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 D . 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2. (2) 第①段划线句子很有特色,请你做批注。
    3. (3) 你身边有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说出两个)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锣鼓声处是故乡

    陈志光

    ①几次回乡,当目光还没有翻越村前那高高的水渠,捕捉到家乡的轮廓之时,总是在很远处先听到阵阵熟悉的锣鼓声,仿佛在欢迎游子的归来。顷刻间,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下意识判断,锣鼓声处,定是故乡。

    ②家乡的锣鼓原始质朴而又热情奔放,虽然没有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也没有山东大鼓的曲调高昂,但是经过一代代锣鼓师傅的千锤百炼,也很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锣鼓声回响在瓦屋错落的村巷里,飘满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蕤苍翠的树林间,也常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

    ③在家乡,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锣鼓队,他们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间,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锣鼓队规模不大,只有七人,由四位锣鼓手和三位唢呐手组成;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即大锣、小锣、大鼓和镲钹。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娴熟,往往能协奏出清新悦耳、美妙动听的锣鼓乐。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时而如蜻蜓点水,音律轻柔;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节奏明快;时而浅吟低唱、如泣如诉,时而高歌猛进,荡气回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清越嘹亮的唢呐声,把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得人心潮跌宕,难以自制,尤其在喜结连理、金榜题名等大喜之日,还伴有梆子、二胡演奏和戏曲演唱,锣鼓艺术和戏曲艺术无缝对接,浑然一体,使得节庆气氛更加热烈,文化的韵味更加浓厚.

    ④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龙灯游到哪,锣鼓响到哪,节奏欢快,铿锵有力,使中国龙更加威风凛凛,气势非凡。特别是在舞龙比赛的时候,锣鼓不仅是指挥手的声音信号,更是鼓舞士气的进军号角。只要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者全身的细胞能量就会被激活,他们踏着鼓点,奋勇争先,激情的锣鼓击打得他们斗志昂扬、汗水四溅。巨龙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蛟龙出海,时而腾云驾雾……随着锣鼓声像雨点般愈加密集,舞龙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热血沸腾,节目表演和观众情绪一并被推向高潮……四周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叫好声一片,场面雷动,热闹无比。

    ⑤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声,我要么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

    1. (1) 第①段写“锣鼓声处,定是故乡”,请你说说其用意。
    2. (2) 请你分析第②段将家乡的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类比的作用。
    3. (3) 如果你是文中锣鼓队的一员,你将从哪些方面介绍故乡锣鼓。
    4. (4) 第④段中的划线处让你有同感,请说出你的批注。
    5. (5) 读完全文,你对“锣鼓声处是故乡”的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请你阐释。
  • 1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说风是风化(感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这都是按着教化作用解释的。照近人的研究,这三个字大概都从音乐得名。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便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雅就是“乌”字,似乎描写这种乐的呜呜之音。雅也就是“夏”字,古代乐章叫作“夏”的很多,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雅又分《大雅》《小雅》,大约也是乐调不同的缘故。颂就是“容”。容就是“样子”;这种乐连歌带舞,舞就有种种样子了。风、雅、颂之外,其实还该有个“南”。南是南音或南调,《诗经》中《周南》《召南》的诗,原是相当于现在河南、湖北一带地方的歌谣。《国风》旧有十五,分出二南,还剩十三;而其中邶、鄘两国的诗,现经考定,都是卫诗,那么只有十一《国风》了。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商颂》经考定实是《宋颂》。至于搜集的歌谣,大概是在二南、《国风》和《小雅》里。

    (选自《经典常谈》之《诗经》)

    【乙】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你的同学没有读懂【甲】文的意思,请你帮他简要概括。
    2. (2) 根据【甲】段中近人的研究,请你说说【乙】来源于“风雅颂”中的哪一种?
    3. (3) 《大序》中说“不直陈而用譬喻”是“比、兴”“兴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请你结合【乙】文,对“比”“兴”解说。
    4. (4) “诗言志”,“诗的教化作用”是《诗经》流传的主要意义。请你说说【乙】诗中你所领悟的“志”。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 12.  “办一个节,兴一座城。”你的家乡正在举行文化节活动。请你推介当地的一处景点或一种美食。(100字左右)
  • 13. 家乡文化节活动如火如荼,请你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⑴作文;

    中国古今节日盛多:花朝、寒食、中秋、除夕……家乡美食诱人:酱萝卜、臭豆腐、鱼糕、豆饼……你可独自畅游,亦可穿越时空,与古人同乐。玩不够、吃不够,根本停不下来。

    请你以“的节日(美食)”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作文

    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