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农历的龙年。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带有神性的动物,拥有骇人听闻的力量,能够呼风唤雨 , 主zǎi▲天地万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每个时代的龙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商周龙神秘莫测 , 春秋战国龙变化多端,秦汉龙威武刚劲,魏晋南北朝龙体态轻yíng▲ , 唐代龙华美富丽,宋明龙威严至尊,清朝龙líng▲空翔舞。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作为“龙的传人”,就让我们以拼搏奋进的意志、不折不náo▲的品格,在锐意进取中传承文化,在勇挑重担中开创未来吧!
材料二:
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官宣龙年春晚主题及主标识。2024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主办方解释“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意为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
zǎi | yíng | líng | náo |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为了让同学们领略中华龙文化的魅力,我校邀请您于3月5日到我校作专题讲座。希望你按时参加。 此致 敬礼 希望中学校团委 2024年3月1日 |
①格式方面:
②内容方面:
③语言方面: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①?
秋波落泗水② , 海色明徂徕③。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金樽开:指开樽饮酒:②泗水:水名。③徂徕:山名。
此诗写于745年,李白与杜甫在鲁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①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是岁,天下大稔② ,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③粮,取给于道路焉。上谓长孙无忌曰:“贞观之初,上书者皆云:‘人主当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又云:‘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唯魏征劝朕‘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今颉利④成擒,其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⑤ , 征之力也,但恨不使封德彝⑥见之耳!”征再拜谢曰:“突厥破灭,海内康宁,皆陛下威德,臣何力焉!”上曰:“朕能任公,公能称所任,则其功岂独在朕(A)!”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B)!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⑦安,此乃朕之甲兵(C)。”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稔:庄稼成熟。③赍(jī):带。④颉(xié)利:东突厥可汗。⑤袭衣冠:受到文明礼教的熏染。⑥封德彝:隋朝重要大臣。⑦乂(yì):治理,安定。
词语 | 方法提示 | 解释 |
①村中闻有此人 | 结合字形推测:闻,从耳,门声 | |
②卒亡天下 | 联系常见成语:亡羊补牢 | |
③流散者咸归乡里 | 迁移课内字词:咸来问讯 | |
④但恨不使封德彝见之耳 | 根据语境推断:①仇视;②遗憾;③后悔 |
A B C
上 勤 而 抚 之 民 虽 东 西 就 食 未 尝 嗟 怨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幅则是《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喜爱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窗花里的年味儿
庞善强
①旧时家乡,一年有两个红红火火的全民艺术节。没人通知这两个艺术节具体在哪一天,但各家都要自发参与,分别在端午节前一天和腊月二十八之前顺利完成一项剪纸艺术。端午节要剪公鸡、剪骏马,去五毒;春节则是要剪墙画、剪窗花,纳五福。
②一过腊月二十,供销社最热销的便是麻纸和大红纸,柜台上厚厚的一摞又一摞,糊窗户的麻纸一毛钱五张,大红纸五分钱一张。麻纸家里的大人早备下了,买红纸多半是小孩子的营生,一边跑一边擦着冻得吸吸溜溜的鼻涕,到供销社后探手将五分硬币“啪”地一下叩在柜台的玻璃板上,一张口鼻子上先鼓起个鼻涕泡,甜甜地说声:“买张大红纸。”售货员将那纸卷好,小孩子便握在手里屁颠屁颠往回跑。家里大一点的姑娘们则满街撒欢儿串门,去张家借个窗花样,再跑李家借个窗花样。那时候,村里人做鞋要靠鞋样,做衣服要有衣服的样,当然剪窗花就得窗花样。等纸样拿回家,一张大红纸已经平展展地铺在了炕上,阳光暖融融地照着,屋子里顿时浮动着喜庆的红光,每一个人的脸都因这层密不透风的红映衬得分外好看。往往这时候,家中的大人也会相继登场。父亲从屋角拿过煤油灯放在炕上,“刺啦”一根火柴点着灯,然后拿起旱烟锅“吧嗒、吧嗒”抽起来,眼睛却是笑眯眯地落在孩子们的身上。母亲则翻出了针头线脑,眯起眼往针孔里穿线。灶口的火正是通红,母亲放下针线去看炕头盆里的面已经场好,便放在案板上去揉。姑娘们一个个都上了炕,将窗花样贴在大红纸上比来比去,然后再将那红纸一块一块拆开。拆开的纸背对着窗花样沓在一起,用母亲备好的针线穿起来。父亲的眼始终不离孩子们,他将煤油灯往前推了推,一杆旱烟锅早放进烟袋里。缝好的窗花样与红纸拿到灯头上去熏一下,再熏一下,那纸的背面便全部乌黑,然后将缝上去的窗花样慢慢拆下,这样一个窗花的图案才算拓好。
③剪窗花是个心灵手巧的活计,年岁小的孩子动弹不得,只能眼巴巴地瞅着姐姐们手上一把闪亮亮的剪刀游来游去,一会儿炕上便多了些细细碎碎的红纸片。此时,母亲的面也和好了,捏弄成了一个个圆溜溜的小馍馍。母亲从柜子里左翻右翻,家里没有了胭脂粉不要紧,便将炕上的红纸屑抓一把放进小半碗水里,那水顿时红得像这过年的日子,浓酽酽的让人有些醉意。母亲用筷头蘸了碗里的水一点一点在馍馍上点上几个红点子,点着点着年味儿便粘稠明亮起来。此时,拉风箱的声音会发出戏曲里的慢板,灶口的火苗往外一舔一舔的,每舔一下便映亮了母亲欣慰的脸。等一锅热气腾腾的馍馍出了锅,姑娘们几个好看的窗花也便剪好了,有“喜鹊登梅”“凤踏牡丹”“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坐莲娃娃”“天女散花”,等等。姑娘们未及伸个懒腰,便先舔湿了嘴唇,将剪下的红纸片对折轻轻放在唇间,小巧的嘴唇一张一合,再一张一合,霎时姑娘们的唇红得靓丽鲜润,姑娘们的脸更是红得好看娇羞。
④过年剪窗花,是家乡响当当的一门艺术,更可以说成是老家乡人向往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这就好比家乡人吃的炸油糕炸糕花,你不能说那花样繁多精美极致的炸油糕和炸糕花不是一门艺术,那的确是如同剪窗花一样需要用心去做的一门艺术。但是,老家乡人几乎人人都会这门艺术,所谓的艺术便成了家乡人平素骨子里最珍爱的一部分。
⑤“二十八,贴窗花。”这是老家乡人的规矩,等窗花一贴,一个干干净净崭新的年就此进入了高潮,年的味道越发扑簌簌而来,也便随着爆竹一声声响,那年味儿愈响愈浓。
⑥据说,“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周代。之后,“剪纸”盛行于先秦时的楚国,那时所谓的“剪纸”是在绢、金属箔等很薄的物质上进行创作。东晋桓玄夺位后改简为纸,纸张开始普遍使用,真正的剪纸艺术从宫廷走向民间。北魏定都平城后,剪纸艺术流行于京畿之地遍地开花。后唐李商隐有“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的名句,便是对荆俗晋风剪纸艺术的盛赞。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2年3期,有删改)
剪窗花是个心灵手巧的活计,年岁小的孩子动弹不得,只能眼巴巴地瞅着姐姐们手上一把闪亮亮的剪刀游来游去,一会儿炕上便多了些细细碎碎的红纸片。
语文老师在班级里组织《经典常谈》阅读分享会。请按要求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阅读策略 | 内容呈现 | 阅读记录 | |
关注方法 | 作者在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做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辑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筌,指捕鱼工具)为鱼,未免辜负编辑者的本心了。”(《序》) | ①作者的两个比喻,“一只船”“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指导意义? | |
关注内容 |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第一) | ②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天雨粟”原因。 | |
关注观点 |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诗经》第四) | ③请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 |
关注运用 |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诗第十二》) | ④文段画线部分评价了杜甫的诗歌创作,请结合杜甫一首诗作说明。 |
只要心有所持,风雨飘摇也能温暖坚定;只要梦想在前,努力奔跑就不怕暗夜崎岖;只要彼此照见,追光生长无须对峙孤单。2024, 向着可见的幸福出发。 ——中国教育电视台 | 让我们,在“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中收拾心情,在丰富多彩的人间烟火中积蓄能量,勇闯每一个艰难险滩,迎接每一次惊涛骇浪,给自己底气,做自己的英雄。 ——红星评论 |
| 题目 | 写作目的 | 文体类型 | 参考角度 |
任务一 | 自拟 | 分享、交流 | 记叙文 | 记叙与家乡某一风味、风光、风俗、风尚有关的事情,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 |
任务二 | 自拟 | 介绍、解说 | 说明文 | 介绍你熟悉的家乡某一风味、风光、风俗、风尚…… |
要求:⑴不少于600字;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⑷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