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

更新时间:2024-05-30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
  • 1. (2024七下·桐乡市月考)  阅读文字,根据提示完成各题。

    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点点星光组成星河,一颗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跳动在雄鸡的胸膛上。闻一多为了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kǎi)____淋漓。红军战士们为了北上抗日,夜里在寒气遇人的山腰宿营,听着不可捉摸的声响,极洪大又极细切,像山泉呜咽____又像波涛澎湃,他们(hān)____然入梦。邓稼先为了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深入罗布泊,隐姓埋名28年,“____”(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这涓涓细流一般的家国情怀,我们的中华民族不断奔腾向前!

    1. (1)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

      慷(kǎi)                    咽                (hān)然入梦

    2. (2) 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

      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 2. (2024七下·桐乡市月考)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 (2) 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3. (3)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 (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 (5) 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的满腹乡愁,客居异乡的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 ,。”的诗句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3. (2024七下·桐乡市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B .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 .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 D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 4. (2024七下·桐乡市月考)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挖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乙】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 (1) 【甲】【乙】两段文字都在描写祥子拉车,有何不同?
    2. (2) 根据文段联系全书说说祥子这一人物形象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 5. (2024七下·桐乡市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皓月清辉映碧空

    ——追忆王小谟院士

    崔继先

    ①我最后一次见到王小谟院士,是去年深秋去看望他。我们一行人坐在他家的棕色沙发上与他合影,我们在笑,他也笑,很随意地把胳膊搭在扶手上,笑得很惬意。现在他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总感觉他还在,仿佛推开他家的门,就能看到那张亲切的笑脸。

    ②2003年我刚刚进入电子科学研究院工作时,小谟院士在单位已是偶像级的人物。 无论是带着研究所搬到贵州山沟沟里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还是与外方合作破裂后力主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国产预警机,他的故事大都荡气回肠,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③那时,他正带着一帮“老头+娃娃兵”的队伍搞出口型预警机,而我成了第一架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研制队伍里的另一个“娃娃兵”。搞预警机不是轻松的活儿,要三天两头跑试飞外场。但院里的人都知道,年过六旬的小谟院士常常在外场跟“飞”,爬十几米高的预警机机罩,忍受酷暑和寒冬。他都没为此皱过眉,我们这些“娃娃兵”又怎么好意思叫苦呢?

    ④不过,小谟院士并不是象牙塔里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他更像一位“老顽童”,思维敏捷,诙谐幽默,尤其善于用巧妙策略和方法实现目标。碰到难题,只要看到他嘿嘿一笑,就知道他又有“妙计”上心头了。

    ⑤很少人像小谟院士那样,耄耋之年还保持着少年的澄澈心性。有一次他在院里办讲座,播放了一个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PPT。事后我看见他的学生在摆弄电脑,便问道:“这个PPT是你帮忙做的吧?”对方却说:“都是王院士自己做的,我只准备电脑。”后来我才知道,他经常自己查看英文网站搜索资料,自己做PPT。

    ⑥对于前线冲锋的年轻人,小谟院士就像后方的灯塔,有他在便觉得安心。有一年在成都开会,我需要就某型预警机的方案作报告,因为经验不足,加上准备仓促,我表现不是很好。他一眼看出我的紧张,很和蔼地鼓励我,让我放松了不少。去年我们团队忙一个新的型号项目,小谟院士不顾刚刚化疗完的虚弱身体,四处帮我们奔走呼吁,并不断勉励我们不要怕,大胆创新,坚持自己的技术主张。2021年,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之际,国防科工局隆重举行“军工记忆”盛典,要为小谟院士颁奖,表彰他为第一架国产预警机作出的贡献。他却把这个光鲜的任务交给了我:“你也为它工作过,你代我去吧。”

    ⑦他一生驰骋于国防科技的赛场,始终心无旁骛。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

    ⑧去年,小谟院士在电科院领衔成立院士实验室,雄心勃勃描绘新的事业版图,我们最后一次去看望他时,他心心念念的是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而非自己的病。遗憾的是,他已无法见证这最后一个梦想的实现。但我相信,他的品格与精神就像皓月清辉,长存不灭,他费尽心血播下的那些种子,终将繁花似锦。

    (《光明日报》2023年04月05日)

    学校话剧社想把这篇散文改编成话剧,参加校园艺术节的表演大赛,你作为本次活动的编剧之一,遇到了下面几个问题:

    1. (1) 你需要按照先后顺序把关于王小谟院士的故事概括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①爬十几米高预警机机罩从未皱眉。 ②

      ③和蔼地鼓励我作预警机方案报告。 ④

      ⑤把接受表彰的光鲜任务交给了我。 ⑥

    2. (2) 音效组同学为选哪首歌作为结束的背景音乐而展开争论,你建议使用《中国男儿》,请你把理由告诉大家。
    3. (3) 为更好地塑造好王小谟院士这一人物形象,剧务组对王小谟院士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请你进行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总结。
    4. (4)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剧务组围绕话剧的题目“皓月清辉映碧空”展开讨论。请参与讨论并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6. (2024七下·桐乡市月考)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②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③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④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⑤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⑥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⑦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材料二】

    2023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瞎耽误工夫

    无所谓或讨厌

    13%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的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不清楚

    3%

    79%

    18%

    【材料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 . 材料一中“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 . 劳动能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 D . 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唯一途径。
    2. (2) 阅读材料二,为改变劳动教育的现状,请向学校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3. (3) 你同意材料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吗?请结合材料三内容回答。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 7. (2024七下·桐乡市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繁江竹枝词

    (清) 杨益济

    锦江桥畔白沙堤,杨柳千条夹岸低。

    最是晚烟横练后,游人都爱山城西。

    【注】①横练:(水面) 白绢摇曳。

    本诗较好地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创作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其妙处。

  • 8. (2024七下·桐乡市月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1. (1)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权吕蒙曰

      往事耳

      ③权

      城已拔

    2. (2)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结友别/人不知不愠 B . 当涉猎/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 . 留经日/屈伸呼吸 D . 不能甚/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4. (4)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具体说明分析。
四、作文(40分)
  • 9. (2024七下·桐乡市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遇到困难时会向谁求助?”这张图唤起了你怎样的回忆? 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书写:要求书写端正清楚,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