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16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当代学者对“巴蜀符号”和甲骨文符号系统进行比对,如下图所示。这一探索(   )

    A . 证明了古蜀文明源自商文明 B . 推动了文字符号谱系研究 C . 反映了区域文明的孤立发展 D . 解决了古蜀文字起源问题
  • 2.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东汉明帝评价《史记·秦始皇本纪》赞语说:“司马迁……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司马相如……至于疾病而遗忠,主上求取其书,竟得颂述功德,言封禅事,忠臣效也。”这说明(   )
    A . 时代变迁决定价值判断 B . 皇权强化导致思想专制 C . 治国理念影响人物评价 D . 思想变革改变史学体例
  • 3.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在与臣下讨论是否南下灭东晋时说,“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鋪”。这体现出(   )
    A . 少数民族政权的华夏认同增强 B . 南北统一的文化驱动力增加 C . 华夷关系基本格局已展现端倪 D . 苻坚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 4.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宋代四川地区铜价昂贵,政府无力铸钱,所以沿袭五代政策,继续使用铁钱;由于对西夏用兵,军费开支浩大,政府在山西地区铸造铁钱;与此同时,政府还在江西、安徽等地铸造铁钱输往陕西以充军费。据此可知,宋代(   )
    A . 货币流通呈现区域分割态势 B . 民族政权间经济交流受阻严重 C . 经济发展差异限制白银流通 D . 国防战略决定了政府货币政策
  • 5.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明初,中央政府规定入明朝贡的外国人员在各自划定口岸登陆;万历初年,广东地方官员允许非朝贡国商人每年夏冬两季定期至广州贸易;明朝政府对停泊与居留在澳门的外国商船进行登记,发给“部票”,对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不准其上岸居住。据此可知,明朝政府(   )
    A . 对民间贸易持宽容态度 B . 海禁政策日趋严格 C . 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D . 积极开拓跨洋航线
  • 6.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从1852年至1854年,清廷总计向湖南、江西、安徽等14省委任了289位以编练、团练为任务的在籍绅士为“团练大臣”,和地方官员一起分掌地方行政权力。这反映了(   )
    A . 列强侵略冲击地方基层治理 B . 晚清政府试图重建中央集权 C . 晚清近代化徘徊中艰难起步 D . 战争推动地方权力结构改变
  • 7.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1914年,李大钊提出“亡群”说:“哀莫大于心死,痛莫大于亡群。……今日之群象,人欲横于洪流,衣冠沦于禽兽,斯真所谓仁义充塞人将相食之时也。”这体现出李大钊(   )
    A . 在一战后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B . 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C . 对革命后社会道德崩坏的忧虑 D . 批判迂腐守旧的封建思想
  • 8.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曾两次在外摆(白)渡桥对过往的车辆人马数做统计,如下表所示。这表明近代上海(   )

    时间

    行人

    人力车

    马车

    马匹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年6月14、15、16日

    12000

    6984

    544

    11

    9

    0

    0

    0

    0

    1926年5月17、18日

    50823

    14600

    0

    0

    0

    3459

    3764

    172

    922

    A .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B . 交通近代化推进较缓慢 C . 城乡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D . 城市功能分区日益完善
  • 9.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1932年,清华大学自治会致函李顿调查团:“日本的侵略,不仅危害中国,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也使国联面临建立以来最大的危机,考验其全球治理能力。”这说明,爱国学生(   )
    A . 利用国际舆论反对日本侵华 B . 致力于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反帝爱国的民族意识已萌发 D . 意识到创建新国际组织的重要
  • 10.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1958年,王金波创作了《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的歌词,“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还是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这首歌的歌词(   )
    A . 推动了新政权经济恢复 B . 有利于塑造时代新风尚 C . 体现了道德观念的重建 D . 反映了工业化如火如荼
  • 11.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据如图《罗马帝国》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罗马帝国的崛起(   )

    A . 连接了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 B . 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C . 通过征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 改变了亚洲非洲的历史进程
  • 12.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13世纪,实力强大的里尔、杜埃、根特等五大城市是佛兰德尔伯爵领地中的“微型国家”,它们摆脱了伯爵的控制,建立了城市寡头统治;而佛兰德尔伯爵领地又是法兰西王国的“国中之国”。法国国王支持城市寡头统治者对抗佛兰德尔伯爵的统治。法国国王的立场(   )
    A . 削弱了诸侯的封建割据 B . 强化了民族国家意识 C . 缔造了王权的统治地位 D . 形成了权力制衡机制
  • 13.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如表表明(   )

    英国1700—1798年英国进口来源统计

    年份

    欧洲

    美洲

    其他地区

    1700—1701

    66.4%

    19.9%

    13.7%

    1750—1751

    55.3%

    30.1%

    14.7%

    1797—1798

    42.4%

    32.1%

    25.5%

    A . 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B . 积极开展对外商品输出 C . 建立世界殖民体系 D . 与世界市场联系更紧密
  • 14. (2024高一下·赣州月考) 1934年,英国首相鲍德温警告议会:“自从飞机发明以来,古老的边界就不复存在了。当你考虑英格兰防御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莱茵河……那才是我们的边界所在。”这表明(   )
    A . 科技变革影响英国国防战略 B . 英国努力维持在欧洲大陆的权益 C . 英国加强与法国的政治合作 D . 英法对德国的扩张企图认识清楚
  • 15. (2024高一下·兴国期末) 1917年,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党作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判断,引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的论断。这是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
    A . 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尝试 B . 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做理论探索 C . 试图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 . 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发展
  • 16.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援外支出(总数为500亿美元)中,450亿美元或者说90%是‘军事’援助;在余下的50亿美元中,35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贷款;其余15亿美元,用于训练、卫生、教育和福利等方面的技术援助”。这表明,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实质是(   )
    A . 在亚洲推行冷战的政策 B . 扩张美国的势力范围 C . 帮助欧洲实现经济复苏 D . 打破美苏力量的均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
  • 17.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由于受到五代以来战乱的破坏,各地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从太祖开宝末到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四十五年间,宋朝耕地就已从二百九十五万二千余顷增至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余顷。其中以两浙、江南、福建、成都等开垦田地最多,几乎达到了“无寸土不耕”的地步。

    ——摘编自游彪《宋史》

    材料二  乾隆至咸丰朝全国人均耕地如下表所示。

    年份

    耕地额/顷

    人口数/口

    人均耕地/亩

    乾隆十八年

    7352218

    18,3678259

    4.00

    乾隆三十一年

    7807290

    208095796

    3.75

    道光二年.

    7562102

    372457539

    2.03

    咸丰元年

    7562857

    432164047

    1.75

    ——摘编自陈锋等《明清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上述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及其有效解决途径。
  • 18.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众普遍缺乏近代政治的参与意识成为阻碍清廷推行“立宪”的重要因素之一。清政府于是在各地创办宣讲所,并大力提倡创办白话报刊。警部“现拟通咨各省,均须添设白话官报……发行各州县宣讲所,按照演说以开民智”。民政部认为,“白话报纸,尤为开通民智的要品。亟宜开办官立白话报,注重立宪的旨意,及地方自治等问题”。陆军部“拟创办《陆军白话报》,每星期出版一册,将古今兵将忠勇实迹,编成白话,派员宣讲”。

    材料二  1915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初等小学校国文教科书编纂纲要草案》规定,初等小学校国文教科书“文字浅显,务使儿童易于领悟”。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规定,“以简单词语语句之读法、书法、作法,渐授以篇章之构成,并采用表演、问答、谈话、辩论诸法,使练习语言”。对于读本.则要求“普通语体文避用土语,并注重语法之程序,其材料择其适应儿童心理,并生活上所必需者用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宝明《官腔与民调:清末民初白话书写中的官民互济》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政府推广白话文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时期与民国初年政府推行白话文措施的不同,并分析其各自的影响。
  • 19.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之初,革命者需要动员民众参与和支持对英战争,因此他们大多推崇斯巴达和古代罗马的奉献牺牲精神。随着战争的结束,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地位凸显出来,斯巴达、雅典甚至罗马的社会价值便遭到了质疑。1776年,美国革命者基于共识一致选择了共和制。但是激进的共和派主张建立基于社会平等的简单易行的民主共和国;而稳健的共和派把雅典社会描绘成一幅悲惨黑暗的景象,以此证明“纯粹的民主”在古代并不成功。稳健的共和派最终将自己的意志付诸宪法。

    ——摘编自李剑鸣《在雅典和罗马之间——古典传统与美利坚共和国的创建》

    材料二 “失去的事业”指的是战后美国南部白人通过建构内战记忆,为其战败做辩护,并试图夺回在战争中所失去的一切。这种内战记忆产生于战争中及战后,主要以老兵交流、家庭口述和日记等文字方式保存下来。“失去的事业”赋予战前南部的种种美德,把分裂行为建构成一场捍卫南部生活方式的光荣斗争。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新南部的经济发展,“第二次失去事业”增添了“士兵英勇”与“民族和解”这两大主题。世纪之交,联邦政府对南部老兵参与战场遗址维护的支持、一系列的邦联将军铜像在南部城市中心或新兴商业区的竖立,“失去的事业”开始成为美国人的历史记忆。

    ——摘编自罗超《美国史学界关于内战记忆研究述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美革命者与古典传统之间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述美国国家认同对历史记忆带来的影响。
  • 20. (2023高三上·吉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历史学家以中原王朝为正统,少数民族王朝往往被视为配角,作为落后者和破坏者的形象出现,其内在发展规律在历史叙事中也被忽视。实际上,从东北的原始旷野到西北的戈壁绿洲,在兼具游牧、渔猎、农耕经济和多民族、多文化共处的疆域内,这些王朝在各自不同的传统与现实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在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一次次碰撞之中,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发生,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摘编自张帆等《辽夏金元史》

    请以“少数民族政权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