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智育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4-06-24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其中作图题2分,共30分;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 1.  如图所示,2024年3月20日,我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后,经过多次变轨、近月制动等飞行姿态调整,最终该中继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并在(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下,沿着椭圆轨道绕月飞行。

  • 2.  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下紧压在弹簧上,突然松开手后,观察到弹簧将小球竖直向上弹起如图所示。小球离开弹簧后仍能竖直向上运动,这是由于的缘故;当小球竖直向上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时,如果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则该小球将(选填“保持静止”或“加速下落”)。

  • 3.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该物块对斜面的压力F和其对斜面施加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

  • 4. (2018·河北模拟) 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为(填“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5.  小明用大小为15N的拉力竖直向上提着一个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重为18N的物体,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N,水平桌面对该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N。
  • 6.  “光压”是指光照射到物体上对物体表面产生的压强。在轨运行的“光帆2号”卫星,仅使用太阳光作为“燃料”,其实就是依靠其在运行轨道上展开的32m2的太阳帆获得动力,实现自由飞行。如果其受到的太阳光压为9×10-4Pa,则“9×10-4Pa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7.  如图所示,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莲莲”放置在水平面上,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5×103Pa,其两只脚与水平面接触的总面积为200cm2 , 则该吉祥物所受的重力大小为N。

  • 8.  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的下表面距离水面5cm,则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大小为N;该木块所排开的水的质量为kg。

  • 9.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估测大气压值。实验时,水平向右用力拉注射器的筒壁,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该注射器圆筒标明的容积为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外壁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不考虑摩擦阻力,则所估测的大气压值的表达式为p=。(用物理量符号写表达式)

  • 10.  如图所示,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的实心铝块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铝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则该铝块的体积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
  • 1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B .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遵守牛顿第一定律 C .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 .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 12.  关于作用在某个物体上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这两个力的合力有可能为零 B . 这两个的合力,不可能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C . 这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D . 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就是把两个力大小相加
  • 13. (2018八上·镇江月考) 如图是用力F把一块静止压在墙面上的示意图,以下受力分析的说法(   )

    ①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上述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②正确 B . 只有④正确 C . 只有③④正确 D . 只有①③正确
  • 14.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如果分别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且把两圆柱体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A . pA: pB=1:1 B . pA: pB=4:1 C . pA: pB=8:1 D . pA: pB=2:1
  • 15.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已知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恰好相等。在距离底部相同高度的M、N两点处液体压强pM、pN的关系是(  )

    A . pM> pN B . pM= pN C . pM< pN D . 无法判断
  • 16. (2023八下·文山期中) 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甲图,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 . 如乙图,将竖直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不变 C . 如丙图,把水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细管内的水柱下降 D . 如丁图,盆景中的水位能保持一定高度,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 17.  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如果把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铝球浸没水中,则两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
    A . 两球一样大 B . 铜球比铝球的大 C . 铜球比铝球的小 D . 无法确定
  • 18.  如图所示,将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一个实心铁块,此时测力计示数为 , 如图甲所示;然后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 . 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 B . 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C . 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 D . 铁块受到的浮力
  • 19.  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1.2kg、体积为8×10-3m3质地均匀的浮标,用细绳的一端系住浮标,另一端固定在池底。随着水池内水位的上升,细绳逐渐被拉直,当水位达到90cm时,浮标恰好完全浸没且细绳未被拉断(ρ=1.0×103kg/m3 , g取10N/kg)。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浮标的密度为1.5×103kg/m3 B . 水对池底的压强为9×105Pa C . 浮标所受的浮力为12N D . 细绳对浮标的拉力为68N
  • 20.  如图所示,将一个实心圆台形物体先后正放和倒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该圆台体的上下底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分别沿桌面以速度v和2v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三、实验题(第21题6分,第22题10分,第23题8分,共24分)
  • 21.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使用同一辆小车及同样的斜面,并在水平轨道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为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轨道时的速度相等,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2. (2)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____(选填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情况;
      A . 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距离 B . 水平轨道表面的粗糙程度 C . 小车在斜面上滑行的快慢
    3. (3) 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或推理正确的是____(选填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
      A .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逐渐停下来,说明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B . 小车下滑到水平面后,若在水平方向上不受阻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22.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和分析:

    1. (1) 在使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前,同学们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存在明显的高度差,如图1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为校准该压强计,接下来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选填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的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2. (2) 根据图2、图3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有关;依据图3、图4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是:
    3. (3) 同学们利用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并结合所学习的液体压强知识测量食盐水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①向如图5所示容器中的左侧倒入适量的水,橡皮膜向右凸起;②再向容器中的右侧缓慢倒入适量的食盐水,直至橡皮膜变平;③测得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1 , 测得食盐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2;④可计算出该食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用物理量符号h1、h2和ρ写出表达式,不用带上单位)。
  • 23.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析图A、C、D可知:正方体物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无关;
    2. (2) 分析图A、B、C可得到的实验结论为:
    3. (3) 根据图A、D、E可计算出图E中所盛的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4. (4) 如图F所示,将盛满水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再用细线挂着铝块,将其由空气中缓慢浸入该溢水杯中,在铝块浸入水的过程中(未接触杯底),电子秤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第24题8分,第25题8分;共16分。解答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物理公式及解题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 24.  著名的“木桶理论”又被称为“短板效应”。该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如图所示,现有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桶,其质量为3kg,底面积为0.05m2 , 其中最长木板高为0.3m,最短木板高为0.2m,该木桶最多能装12L的水。( , 忽略圆桶外壁和底部的厚度)求:

    1. (1) 该木桶中的水量达到最大值时,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
    2. (2) 该木桶中的水量达到最大值时,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
    3. (3) 该木桶中的水量达到最大值时,木桶对地面的压强
  • 25.  如图甲所示,盛有水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该容器的底面积为 , 现用弹簧测力计将浸没在水中的长方体物块A从容器底部缓慢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A下表面离容器底部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 (1) 物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 (2) 物块A的密度
    3. (3) 物块A被提出水面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